中国冬季至日习俗

“日照九冬至日天,霜降风高。”冬季至日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总是说冬天的至日和一年一样大。那么你知道冬天至日的哪些习俗呢?

1.吃饺子在中国北方被称为“冬天的至日吃面,夏天的至日吃饺子”。为什么我们要在冬天的至日吃饺子?饺子,原名焦耳,据说是中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现在张仲景发明“祛寒焦耳汤”的故事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现在,当人们在冬天的至日吃饺子时,他们仍然记得张仲景的好意。因此,有一种说法是,在冬天的至日吃饺子不会冻坏你的耳朵。

2.祭祖在冬季的至日,祭祖的传统习俗仍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延续,如粤西、潮汕及浙江部分地区。每家每户都供奉祖先雕像、牌位等。到家里的大厅,放置一个祭坛,设置香炉,供品等。一些地方在祭祖的同时,还会祭神、土地神,祭拜神灵,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庭兴旺。

3.吃狗肉在冬季的至日,贵州等地有吃狗肉的习俗。据说在至日吃狗肉的习俗始于汉代。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天的至日上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特别好吃,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在冬季至日吃狗肉的习俗。民间也有“冬至日吃狗肉,明年春打虎”的说法。现在,贵州和其他地区的人们在冬天的至日吃狗肉和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

4.喝冬酿喝冬酿是江苏冬季至日的一种饮食习俗。冬酿原名“东阳酒”。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冬至日上不饮东阳酒,冰封一夜”的说法,因为古人认为冬季至日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节日和节气。在冬天的至日上喝东阳酒,可以使人体阳气上升,抵御寒冷,使万物复苏。

为什么后来被称为“冬酿”?原因是当时的商人们为了宣传方便,改了名字,利用了“冬酿十月名,请看屋檐上挂的柴笤帚”的诗句。有段时间,酒香伴味,不喜欢球脐只喜欢尖。将“东阳”之名提取出来,改名为“东酿”,故命名为“冬酿”。

5.吃汤圆“汤圆”是冬季至日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食物,它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点。“圆”意味着“团圆”和“圆满”,在冬季至日吃汤圆也被称为“冬季至日团”。民间有句话叫“吃汤圆老一岁”。冬季至日团可以用来祭拜祖先或给亲戚朋友送礼。以前上海人最讲究吃饺子,家宴上大家都品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汤圆。古人有诗说:“家家打米做汤圆,知是明朝的冬天至日。”“圆”就是“团圆”、“圆满”的意思。在冬天的至日吃饺子象征着家庭和睦和吉祥。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至日冬天的风俗。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