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分析报告模型_审计案例分析报告
审计案例分析报告1 1公司及案例介绍
吉林馨子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5月,1998。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和药用动植物育种为一体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馨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中成药的研发、生产、销售和中药材种植,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骨伤的中成药为主导品种。
2007年3月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由于产品规模小,产品缺乏特色,馨子药业一直以来业绩平平,没有受到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关注。但从2010下半年开始,由于人参贸易和人参深加工概念的炒作,公司业绩开始飙升,实现营业收入6.4亿,同比增长151%,净利润65438+7300万,同比增长184%。2011上半年营收3.7亿元,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和325%。馨子药业因其惊人的业绩得到了众多券商的推荐,股价一路飙升。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公司战绩太过辉煌,引来了众多媒体的质疑。最后,上海证券报的调查结论揭露了这一神话业绩的真实面目?关联交易,自买自卖。一时间,馨子药业成为投资市场上的众矢之的。有质疑吗?第二个银广夏?而其财务造假、审计失败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2011 10 19、馨子药业因涉嫌关联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最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欺诈手段分析
2.1关联交易
馨子药业有一套完整的内部交易链。人参交易的各个环节都被郭春生家族及其关联方牢牢控制,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可以自由调整馨子药业的营收规模和利润分成。因此,其业绩高增长的背后是巨大的自买自卖和虚假交易。
图1
(1)虚构的下游客户
馨子药业2010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前五名的客户分别是四川平达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亳州茜草药用饮料厂、吉林郑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化利发人参贸易有限公司、通化文博人参贸易有限公司,这五家公司在2010年度为馨子药业带来了2.3亿的营业收入,占馨子药业当年营业收入的36%。
然而,根据馨子药业历年的定期报告,上述公司均未被披露。此外,对比2009年年报,馨子药业前五大客户累计采购金额不足2700万元,仅占当年营业收入的65,438+00%。所以,2010,业绩暴涨的时候,前五大客户是什么?出生了。,其背景相当?神秘?。
表1馨子药业09年和10年前五大客户
上海证券报记者在调查了大量信息后发现,这些大客户与馨子药业有着诸多联系,在名称、注册时间、地点、注册资金甚至联系电话上都非常相似。这些公司后来被证实与馨子制药关系密切,而馨子制药董事长郭春生是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最大客户:四川平达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馨子药业2010年报显示,四川平达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一大客户,* * *采购产品7068.58万元,占总收入的11%;同时,从应收账款余额的披露来看,平达生物并不在名单上,说明其7000多万元的采购款应该是基本全额支付的。但截至2010、12、31年末,平达生物总资产仅为9716万元,所有者权益为4604万元。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3011万元,净利润279.6万元。由此可见,平达生物的采购能力与经营情况严重不符。据调查,原四川平达生物科技董事长谢永林已退居第二位。该公司已被馨子药业以长春资本的名义控制,成为馨子药业的影子公司。
第二大客户:亳州市茜草饮片厂。馨子药业2010年报披露,亳州市茜草药业饮片厂为第二大客户,贡献营业收入6890.6万元,占馨子药业当年营业总收入的65.438+00.73%。上海证券报记者调查核实后发现,这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竟然是馨子药业的全资子公司吉林草还丹制药有限公司。换句话说,亳州市茜草饮片厂实际上是药业隐藏的孙公司。
第三大客户:吉林郑德制药。吉林郑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馨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三大客户,201130000年为馨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贡献了61130000的营业收入。该公司的前身是?延边格润日化有限公司?成立时股东为吉林馨子图们制药和日化:成立之初,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为馨子制药股东钟伟光,与其董事长郭春生是表兄弟,后变更为郭春林,与郭春生是一家;此外,延边格润日化公司董事崔正哲、总经理孙均来自吉林图们制药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郭来自制药公司大股东敦化市康平投资。由此可见,吉林郑德药业当时的实际控制人为郭春生。
表2馨子药业10前三大客户明细。
文博人参商贸有限公司(第五大客户)等多家客户公司的注册时间、地点、注册资本、员工人数等都与馨子药业惊人相似。
(2)虚构的上游供应商
馨子药业的上游客户延边佳一?、?延边姚郁?、?延边欣欣?、?延边金辉?成立时间、经营范围、公司住所高度相似:都是2010成立,经营范围一样?人参和人参粗加工?原住所也在延边州新兴工业集中区,最终控制人为郭春生。在这些公司的注册、变更、高管层、股东中,很难忽略馨子药业及其关联方的影子,但这些在馨子药业的年报中并没有完全披露。
(3)关联交易摘要
馨子药业通过注册空壳公司,进行隐性关联交易,虚构业绩,其实质是体内买卖。
馨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报显示,去年公司为购买延边嘉益、延边姚郁、延边新鑫、延边金辉共预付货款2亿元。由于上述四家公司与通化公司均为同一集团控制,收到上述款项后可通过各种渠道将款项转给通化公司,再由通化公司购买馨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参产品,相关款项再流入郭春生控制的馨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于上、中、下游均由郭氏家族控制,药业可以自由调整收入规模甚至利润。
图2
2.2虚增利润
(1)净利润与营业收入变化趋势不一致。
表3馨子药业历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情况表
图3
从表3和图3可以看出,馨子药业在2008年和2009年的业绩一直不温不火。
火的情况,净利润大多在5000万到6000万左右。2010年营业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151%,净利润65438+7300万元,同比增长184%。2011年,馨子药业的财务数据更是异常,营业收入9.3亿元,净利润217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44.39%和125.48%。馨子药业进入人参行业不到一年,但其利润却是原来人参两大巨头利润的总和。如此反常的增长令人怀疑。
而且在2008年到2011这四年间,公司净利润稳步上升,而在2011。
与2008年和2009年相比,我们的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很快(11年的营业收入大约是2009年的3.6倍)。可以看出,馨子药业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
(2)高估赊销收入,低估销售成本。
表4馨子药业相关财务数据变化
从净流入到净流出。从2009年至2011和2012年上半年,馨子药业的经营活动形成。
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280710000元,-215418200元,-558721200元,-98872500元。相应的,应收账款和存货也畸高。2009年至2011和2012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分别为134432500元、148233500元、585782200元和560298300元;存货分别为30,486,1,000元,65,438+0,730,465,438+0,509,426元和880,365,438+0,654,38元。
可以看出,馨子药业2010、2011和2012上半年净利润为正,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盈利但亏损现金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应收账款和存货大幅增加,可能高估了赊销收入,低估了销售成本。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馨子药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其利润、现金流与应收账款、存货等科目也严重不符,因此馨子药业涉嫌虚增利润。
2.3膨胀的资产
(1)加工基地的建立
据馨子药业披露,2010年在资本市场融资10亿元,投入6.2亿元用于人参原料采购加工,在吉林省人参主产区建立了4个加工基地。该公司没有透露这些土地是否适合种植人参。如果没有,很可能是公司把资金装进了个人腰包。退出?。
(2)野山参采购
此外,中准会计师事务所2011审计报告还指出:?报告期内,馨子药业购入野山参8,299.75克,财务报表报出金额为654.38+036.439万元,其中965.438+0.439万元野山参未取得购货发票,占期末总资产的3.28%。由于这部分野山参没有取得合规的会计凭证,加上野山参商品的特殊性,尚未形成公开的、令人信服的市场交易报价体系,也没有权威机构或部门进行价值鉴定,因此无法判断公司对这些股票的鉴定是否适当。?根据馨子药业财报上报的采购数量和金额,公司采购的野山参均价为16439元/克,而根据吉林省集安市清河人参市场提供的资料,经国家人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鉴定的一级野山参成交价基本为30年左右1000元/克,40年左右2000元。50年3000元/克,60年5000元/克,70年6000元/克,80年8000元/克,90年654.38+10万元/克。在清河人参交易市场,一般交易的是10-40年的野山参,80-90年的野山参基本都在?无价不值钱?形势。因此,馨子医药有限公司可以一次性购买8000多克如此昂贵稀有的野山参,且至今未取得合规发票。除了定价不公平的可能性,唯一的解释是馨子制药有限公司通过虚增资产进行财务欺诈。
2.4操纵股票价格
据《上证报》调查,馨子药业的上下游大客户大多与馨子药业关系密切。馨子药业及其董事长在体内通过自买自卖实现净利润虚增,带动股价攀升,股价从2010到2011涨幅超过200%。
与此同时,馨子药业在高股价的基础上成功完成定向增发,募集资金6543.8+0亿元。2010年末,馨子药业向吉林长白山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百年化妆保养品有限公司、天津硅谷天堂鲲鹏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自然人杨路军* * *发行近5亿股。2011年5月23日,馨子药业每10股要约10股,他们的持股成本降低了一半,为10.025元/股。至201165438+2月29日,上述投资者持股解禁。随着股票的解禁,上述机构纷纷清仓或大幅减仓。其中,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被清空,天津硅谷天堂减持13万股,仅剩300万股,长白山股权公司出售大部分股权,百年化妆保养品公司、自然人杨路军也相应出售。据馨子药业一位高管介绍,这些机构基本都是高位出货,扣除持股成本,投资回报率在30%左右。
俗话说,苍蝇不盯着没缝好的蛋。没有上市公司的密切配合和部分高管的别有用心,造市者在二级市场将寸步难行;而上市公司只有通过篡改业绩骗取发行或者操纵股价赚取差价才能盈利。因此,馨子药业为了自己的利益,与这些市场操纵机构合作:机构要利润就包装利润,利用上下游关联公司进行自我买卖,从而虚增利润;组织要出去的时候,会炮制主题;即使公司自身未来经营能力不乐观,也会不遗余力的高比例送股或者动用资本公积进行股本增加。正是因为馨子药业与这些机构形成了荣辱与利益同体,才使得馨子药业通过业绩造假、内幕交易等手段操纵股价。
3舞弊原因分析
3.1外因分析
(1)缺乏专业怀疑,风险评估能力不足。
职业怀疑主义是指审计人员应保持一种质疑的精神,批判性地评价所获得证据的有效性,并对责任方在记录或陈述中提供的相互矛盾或有疑问的证据保持警惕。馨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聘请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签署的注册会计师在项目审计过程中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在审计程序的策划和实施、审计证据的获取和审计结论的形成等方面存在错误和不当行为,在实施前期业务活动和风险评估过程中存在缺陷。
(2)审计证据获取不足
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签字的注册会计师在未对收入、关联交易和预付款项取得充分审计证据的情况下,出具了馨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年度报告。标准无保留?该审计报告严重违反了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
(3)监管机构的处罚力度不够。
馨子药业财务造假是否充分暴露了证券市场的存在?会计和审计机构缺乏责任心?制度漏洞,而这恰恰是因为监管机构对财务造假造成的不良影响重视不够,对造假公司的惩罚没有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比如,时隔两年,证监会的调查结论仍未公布,馨子药业在度过风口期后仍存在择时持股、大规模买入股票、推高股价的行为。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肆无忌惮,财务造假愈演愈烈。
3.2内部原因分析
(1)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馨子药业前两大股东分别是敦化康平投资有限公司和自然人股东钟伟光。其中,敦化康平投资公司的三大股东均与馨子药业董事长郭春生有关联;第二大股东钟伟光也与郭春生关系密切,那么馨子药业的股权结构实际上是?垄断?股东之间缺乏利益制约,使得郭春生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拥有绝对的决策权,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2)内部控制者明显
上市公司被内部管理层控制,使得股东的权利实质上被架空。但馨子药业董事长郭春生不仅是馨子的实际控制人,还兼任总经理,集控制、执行、监督于一身。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完全无效的,对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任何控制,甚至可以方便的和管理层搞欺诈。
(3)独立董事未能履行应有的监督职能。
事实上,馨子药业一直都有独立董事,甚至是会计、法律、医疗领域的权威人士。但是,对于馨子制药来说呢?延边系?、?通化系?关联交易频繁,涉及金额较大,会计数据异常,独立董事未对公司决议提出意见。显然,这并不是专业水平不够,而是独立董事没有尽到监督职能。馨子药业所谓的独立董事实际上是无用的,这使得财务欺诈的领导者更加肆无忌惮。
(4)公司内部监事会和审计部形同虚设。
与独立董事相比,内部监事会和审计部作为公司的内部机构,应该比独立董事更了解公司的经济活动,更容易发现问题。但是,对于馨子药业来说,这两个部门并没有对公司的财务造假形成障碍。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监事会和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尽到监督职能,甚至为财务造假提供了便利。
4案例启示
通过对馨子医药公司财务造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责任方有三:政府、馨子医药公司和中证登。与之前的财务造假类似,通过关联交易进行买卖是馨子药业的核心。由于关联交易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它一直是独立审计的风险领域。下面,我们从三个立场来分析事件带来的启示。
4.1政府
(1)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防止舞弊。
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其规律性和时效性,将日常审计工作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提供给政府审计人员,配合政府审计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同时,强有力的政府审计也可以督促企业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2)政府自身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馨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空壳公司概念炒个人股,借了吉林支持人参产业发展的东风。因此,杜绝官商勾结,不因为政绩而鼓励甚至支持企业的造假行为,保持财源的干净,才是政府自身工作的重点。同时,政府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审计的事前监督和治理,严格监管签约审计师的资格和审计师的任期,治理审计市场秩序,加大对职业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和成本,确保审计职业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4.2馨子制药
(1)加强公司高管诚信道德建设。
内部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影响其他内部控制的效果,而公司治理文化和高管的诚信和价值观是内部环境的基础。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司高层应加强自身的诚信、守法和道德建设。
(2)加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审计。
企业风险的发生(如馨子药业的关联方欺诈风险)往往与内部控制缺陷有关。除了高管的诚信道德建设,还需要实行全员全过程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完善包括授权审批、会计信息处理和披露(如馨子药业关联交易违规披露)、绩效考核等在内的控制体系,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和审计功能,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4.3中央认可服务机构
(1)在审计中保持职业怀疑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分析程序。
职业怀疑要求审计人员考虑责任方不诚实的可能性,因此审计人员不应依赖于以往审计中对管理层和治理的诚信形成的判断,因信任管理层和治理的诚信而满足于缺乏说服力的审计证据,更不能用管理层声明代替应获得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得出审计结论。
中证所以馨子药业为例,在其业绩快速增长、股价飙升的情况下,应保持警惕和怀疑,重点关注大额或不频繁事件,还应警惕异常销售交易和大客户频繁交换工商信息。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评价财务信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运行在整个经济环境中,不可能孤立存在,而必须与经济环境有一个动态的联系,存在着某种不可改变的经济规律;管理层可以控制部分财务信息或非财务信息,但不可能控制所有的业务信息。因此,当实质性检测有限时,分析方法的检测功能非常重要。
由于企业的很多业务都是暗箱操作,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依靠分析程序等审计方法,从宏观上把握组织运行的脉络和一些重大经济行为,经济有效地完成审计。在考虑管理层不诚实可能性的前提下,审计人员不应仅仅因为会计记录所包含的信息之间没有矛盾就确认证据的可靠性,而应该将会计记录所包含的信息与其他信息进行比较,如从被审计单位内部和外部获得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以及通过询问、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得的信息。
(2)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建设,严格实施风险导向审计。
在馨子药业事件中,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的签字注册会计师之一被监管部门处罚。谁啊。有病?注册会计师再次违规,足以反映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尤其是质量控制存在严重缺陷,注册会计师未严格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发现和报告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和舞弊。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要求,导致未能揭露财务报表中的严重不准确和舞弊,则构成审计失败,应承担相应的过失责任。因此,在审计和评估客户内部控制的同时,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建设也应尽快完善。
审计案例分析报告2 l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审计中,调整后利润为368亿元,占审计前利润的24.9%;调整后资产为265,438+0,865,438+0亿元,占审计前资产的5.4%;将应纳税额调整为63亿元,占审计前应纳税额的25%。这说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过滤虚假会计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说明上市公司会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比例继续下降。这表明,在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年报提出调整意见后,上市公司可以更大程度地根据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对财务报告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l?带回家?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继续保持必要的谨慎态度。
日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完成了对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审计业务备案数据的分析。资料显示,2003年72家具有证券相关业务许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对1241家上市公司报告的年报审计中,调整后利润为368亿元,占审计前利润的24.9%;调整后资产为265,438+0,865,438+0亿元,占审计前资产的5.4%;调整后的应纳税额为63亿元,占审计前应纳税额的25%,说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过滤虚假会计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说明上市公司会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主要会计指标审计调整保持高位。
(1)税前利润的审计调整
备案资料显示,1241上市公司经审计调整后利润为368亿元,占审计前利润总额的24.9%。其中,审计减少利润237亿元,占审计前利润总额的161%;审计增加的利润为65,438+0,365,438+0亿元,占审计前利润的8.8%。
与前几年相比,审计调整利润占审计前利润总额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和2002年的比例分别为37%和34%,表明企业利润核算质量有所提高。
(二)总资产的审计调整
统计显示,1241家上市公司经审计的调整后资产为2181亿元,占审计前总资产的5.4%。其中,审计减少资产1163亿元,占审计前总资产的2.9%;被审计资产增加65,438+0,065,438+0.8亿元,占审计前总资产的2.5%。
与往年相比,经审计调整后的资产占审计前总资产的比例相差不大,2001年为5.6%,2002年为4.4%。
(3)应纳税额的调整
申报资料显示,1241上市公司审计调整应纳税额为63亿元,占审计前应纳税额的25%。其中审计增加47亿元,审计减少654.38+0.6亿元。
与往年相比,审计调整到期应纳税额占审计前总应纳税额的比例一直保持较高比例,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和2002年的比例分别为17.7%和22.4%。
一方面,说明注册会计师在过滤虚假会计信息、增强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公众利益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信息系统还存在一些缺陷,会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 gt& gt& gt审计案例分析报告更多内容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