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上市公司制造的虚假财务信息?

一是虚拟资产,隐性债务,为了虚增所有者权益。

1.常用方法

虚拟资产是假公司操纵利润的“蓄水池”和“垃圾桶”。虚拟资产的主要手段有:虚增存货,如果商品不入账,已售出商品的成本就不能结转;不良资产是长期损失,如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超过受益期的待摊费用、盘亏或毁损的资产不予转售、超期服役后无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不予报废注销等。

隐藏债务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方式是不确认到期应付费用,如贷款利息、票据利息、应付债券利息、外币负债汇兑损失等。,按制度应在会计期末确认为当期费用和负债,而有的公司不确认不报告,导致费用少,利润虚增,负债少,所有者权益虚增。虚拟的资产和较少的负债会使上市公司表现出良好的财务状况,并使投资者认为该公司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比如被称为中国造假第一案的洪光实业,在上市申请材料中隐瞒固定资产无法维持正常生产——其关键生产设备——彩色玻璃窑炉实际已达到使用年限,折旧已提取,使得洪光实业骗取上市资格,达到了募集资金的目的,却给中国股市和投资者带来了震动和损失。

2.辨认法

消除不良资产。不良资产是指由于财产价格虚高、债权呆滞而无法实现或完全实现其账面价值的那部分资产,以及这部分资产的损失不能按照现行会计政策确认或允许调整,主要表现在应收账款、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等方面。消除不良资产的第一种方法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进行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可能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问题,也可能说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为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了“资产泡沫”;二是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减额与当期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加额进行对比。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和增加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和增加,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有水分;三是注意各种应收应付的时间。如果企业有长期未处理的应收应付账款,说明企业在这方面的财务状况是有问题的。

二是虚构收益,用虚构的当期利润掩盖亏损。

1.常用方法

使用不当的收入确认方法,提前确认收入,是一些公司粉饰会计报表的常用方法。其主要手段是:一是在销售合同物权尚未转移时确认收入;第二,将库存商品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增加应收账款,使主营业务收入虚增,形成白利,同时通过应收账款虚增资产。比如2001的银广夏事件,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凭证、伪造金融票据等方式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巨额利润虚增7.45?亿元,给2001的中国股市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再比如1997?年,张家界公司与张家界土地房地产开发公司、深圳市凯莱德实业公司、湖南省赵华投资公司签订了150亩土地转让协议,总金额为4295万元。根据协议,受让人需要在半年内付清全部价款,才能拿到土地使用权证。张家界公司在未开具发票、未收到款项、未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将土地出让金数额确定为当年收入,虚增收入4295万元。

当然,一些上市公司为了保证当期利润,将当期应补偿的已售出产品成本延期结转到后期,将当期应承担的费用列为递延,将应计入当期但后期支付的费用排除在外,虚增当期利润和资产。

2.辨认法

从主营业务收入与应收账款的关系,分析是否存在“白条”利润。分析这个问题,一是看本期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二是看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及其利润的增长比例。如果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大,或者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应收账款增长比例较大,或者收入和利润下降,而应收账款大幅增长,都说明公司实际经营资金不足,大量资金沉淀,存在白利润。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将会严重影响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甚至导致公司经营难以为继。另外,在分析这个问题时,要特别关注报表附注中应收账款前五名单位及其金额、主营业务收入前五名单位及其金额,分析是否存在通过关联交易虚构收入和利润的现象。

第三,巧钻会计政策漏洞,人为调整资产或收入。

1.常用方法

会计政策是公司在编制财务报告时采用的具体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做法。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在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规范的现有模式下,一项经济事项往往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例如,管理人员在计量存货时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在折旧厂房设备时可以选择直线折旧法或加速折旧法,在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可以选择成本法或权益法。由于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很大,这就为管理层操纵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提供了机会。公司经常使用各种会计政策选择来实现对自己有利的经济后果。主要方式有:

(1)更改折旧政策。比如通过延长折旧年限,或者改变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比如将加速折旧法改为直线折旧法),可以减少当期折旧费用,从而增加当期利润,高估资产账面价值。

(2)通过改变存货的计价方法和六项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人为调整各期利润和资产账面净值。

(3)通过改变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或范围,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利润和应收账款可变现净值。

(4)采用不适当的股权投资方式人为调节收益。根据会计准则,公司可以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的,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时,被投资企业必须按投资比例确认投资损失。但是,有些公司会考虑到这一点。对于亏损的被投资企业,应采用权益法核算,但采用成本法,不确认投资损失。

(5)借款费用核算方法不当。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息、汇兑损益和相关财务费用。根据该制度,借款费用可根据借款用途计入开办费、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这一点人为调整借贷成本,却将应该计入费用的部分资本化,从而达到人为调整利润的目的。如2001被中国证监会给予警告并罚款1万元的陆金公司,在151700元的年报中,通过超额资本化利息、少计财务费用等方式虚增利润。

2.辨认法

浅析公司是否因会计政策变更而人为调整利润。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主要从会计报表附注中对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变更的说明入手,看公司是否存在滥用会计政策以达到人为调整利润的目的。一方面要看公司是否通过变更会计政策增加利润,如变更折旧计算方法、变更主要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降低坏账准备比例、减值准备比例或转回减值准备等。另一方面,要看公司是否利用国家会计政策的变化,集中处理历史遗留的坏账,导致上市公司业绩发生剧烈变化,逾期应收款项是否不转售,减值资产是否计提折旧。

第四,利用关联交易人为调节利润

1.常用方法

当上市公司为了维护形象或达到增资配股的目的,需要增加利润时,往往会利用关联交易虚增利润。第一,关联购销。上市公司以高于正常公平市价的价格向大股东销售产品,是销售账款(应收账款)。但是,大股东最终往往卖不出自己的产品,造成企业集团内部利润。第二,?资产的转让、置换和出售。比如广电股份1997 165438+10月份会是6926?万元土地以265,438+0926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母公司,确认收入654.38+050万元。同年6月5438+2月,账面净资产又是1454?将子公司1万元整体产权以941.4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母公司,确认营业外收入7960万元。仅这两笔交易就带来利润2.296亿元,占当年利润总额9733万元的235.9%。如果排除这两笔交易,公司实际亏损1997元,这就是关联交易的“魔力”?掩盖了广电股份的巨额亏损。第三,资本流动。上市公司和关联企业违法违规举债,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上市公司通过收取资金占用费粉饰会计报表。如2001,美猴王集团、三九医药、美尔雅、st九州等上市公司因未及时披露大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占用情况而受到谴责和处罚。第四,上市公司及关联企业利用不良资产偿还债务,或作为监管者进行不公平价格的非货币交易,达到虚增资产、低估负债、虚增利润的目的。

2.辨认法

(1)从往来账户变动分析公司经营状况和风险。分析这个问题要特别关注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中的其他应收款“应收关联公司款项”,分析是否存在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上市公司计提资金占用费形成历年利润的现象。这个事实一方面会虚增公司资产;另一方面,公司利润虚增,导致资金短缺,经营能力下降。所以呢?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时,应特别关注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中的其他应收款“应收附属公司款项”。

(2)利用相关财务指标的计算及其与同行业的比较,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利用财务报表计算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利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分析企业的资本运营能力;运用经营收益率、资本收益率、成本收益率等指标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时将财务指标与同行业横向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公司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业绩,分析指标是否异常,从而分析其业绩的真实性。

(3)通过相关指标的比较,判断是否存在不确认或少确认费用以虚增利润的现象。从贷款金额占贷款费用增加的比例判断贷款费用的处理是否存在隐瞒或转移现象;从销售收入和销售费用的增长情况判断是否存在低估销售费用的现象。如果销售收入增加了一倍,但仓储费和运输费根本没有增加或者增加的比例很小,那么按照一般逻辑就可以认定该公司存在欺诈行为。

动词 (verb的缩写)隐瞒重大交易或事实

1.常用方法

掩盖重要交易或事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报表项目掩盖,“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作为会计报表项目中的调节项。二是在表外披露中掩盖,通常隐瞒或不及时披露诉讼、担保事项等重要事项。

2.辨认法

从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了解公司未来的发展实力。投资者在获取相关财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关注公司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如公司所处行业的描述、公司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公司的重点投资计划、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动、资产负债表日后的或有事项和事项、关联关系和交易的披露、重要资产的转让和出售、企业的合并和分立等。这些解释有助于投资者理解和分析财务报告。

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它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用决策、企业管理者的评价、企业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评价以及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密切相关。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投资者和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债权人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秩序。然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现象大量存在,震惊了投资者,其对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制约作用已经显现。因此,有效解决会计信息造假问题已成为我国会计界和经济界面临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