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残酷的职场,没有成绩,一切都是徒劳。
小昭讲完后,我很矛盾,因为我不知道是否应该告诉他真相。碰巧他的上级领导是我多年的朋友。在小昭被解雇之前,我们通过电话。当初朋友跟我说,他们公司迫于生存压力,决定在各方面采取成本控制,除了开源节流,就是请一些没能为公司做出多大成绩的员工。然而,在被解雇的员工名单中,碰巧有小昭,我的朋友问我是什么意思,因为我和他多年的关系。
虽然我真的希望我的朋友考虑离开小昭,但我不能说出来。因为我不是他们公司的决策者,我没有资格提什么建议来决定别人的去留;其次,根据小昭之前所说的,他最喜欢过舒适的生活,也就是说,在这五年里,他对现状谈得太多了。对于一个过于安于现状的人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心态,变得积极起来,并不是太容易的事情,除非他有强烈的自我改变意识;而且,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就是适者生存。缺乏上进心的小昭如果不努力,即使留下来也会被辞退,最终会让朋友们很尴尬,变得很被动。
所以,我认为对朋友的提问守口如瓶,不发表任何意见是明智的。
回到前一个问题,小昭让我告诉他为什么他会被解雇,为什么他会因为尽力工作而被解雇。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直接给了他一些建议:
学会理解老板的需求。不管老板多大,或者老板多小,他们开公司做生意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谁能为雇主做出更多的成绩,谁就是英雄。
2学会让自己更有发言权。工作不支持闲人,团队不支持不积极不上进的人。谁更有能力,谁更优秀,谁就有话语权。
别把人情和原则混为一谈。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是相互合作,相互利用。老板开公司做生意不是为了慈善,也是为了工资。他们会尽力让每个岗位的价值最大化,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
4职场生存是残酷的,要学会适应,学会改变。自古以来,这种本性都会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学会慢慢适应发展的节奏,然后做出一些成长性的改变。
⑤改变固有意识。不要太依赖用人单位,依靠自己优秀的技能和能力才是出路,因为稳定和淘汰说不准谁先来。
作为专业人士,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很多高薪的人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过人的技能。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一直在固定单位工作,还是换到另一个单位,一旦觉得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就可以放心地和领导谈工资了。领导就算不同意涨工资,也总有说走就走的“脾气”,很多用人单位都想配合。
同样,如果是你,你会有这种共同点吗?如果不是,下面的思考方式可能对你有用:
首先,找出你的技能,并使之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技能?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在我看来,一技之长就是能养家糊口的技能,换句话说,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生存能力。但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可以理解为在职场上超越他人的能力,只不过是建立在生存能力之上的领域深耕。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是销售人员,你的技能就是所谓的销售方法,销售方法和技巧,也叫技巧,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生存能力。因为你会依靠这种生存能力做出相应的销售业绩,然后从中获得相应的待遇。
但是销售人员也会根据自己的业绩分成三六个档次,根据不同的档次拿到不同的工资;普通销售人员可能只知道如何推销自己的产品,而高级销售人员不仅知道如何让顾客舒服愉快地购买自己的产品,还会想尽办法让顾客成为自己的回头客。
一般来说,普通销售人员只有销售技巧和固定的销售模式,所以业绩一般;高级销售人员不仅有销售技巧,他们更善于了解客户需求,揣摩客户心理,懂得角色互换,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不同的促销方法等。其实说到底,他们对客户的心非常熟悉。换句话说,高级销售人员擅长“攻心”,而普通销售人员恰恰缺乏这种非凡的技能,所以“攻心”是高级销售人员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普通销售人员不具备的能力。
在这个快节奏、竞争激烈的时代,仅仅从中脱颖而出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人可以说比比皆是。最好的办法就是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让一个人更好的成为行业精英。一旦成为行业精英,即使想跳槽也不会苦于无处可去,很多用人单位都会向你招手。
第二,适应职场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摒弃安于现状的意识。
看过《动物世界》的朋友一定知道这样一个不变的定律,适者生存,不适合者淘汰。从古至今,大型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间,或者小型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间,一直存在着食物链。
为了生存,食肉动物不仅会杀死食草动物,还会杀死其他不同群体的食肉动物。更有甚者,为了生存,他们会不惜牺牲对方来冒险。
在动物世界里,没有善良,更谈不上公平。为了保护自己,食草动物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感,锻炼自己的奔跑速度,因为只有跑得比这些大型食肉动物更快才能生存。同样,为了捕捉猎物,食肉动物在追逐猎物时会全力以赴挑战自己的奔跑极限,捕捉不到猎物就意味着挨饿。
在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类似《动物世界》的悲剧每天都在企业之间、同行之间上演。谁落后谁就被打死淘汰。
据我所知,今天很多职场人还沉浸在十年前的职场中。那时候有所谓的稳定,有所谓的“铁饭碗”。他们不愿相信眼前所见,但那个时代早已属于过去。随着时代的变迁,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市场需求是固定的、有限的。如果你想在这个残酷的竞争中赢得生存的位置甚至脱颖而出,你必须比其他同龄人跑得更快。所以很多用人单位不惜花高价到处招人才。他们在招聘人才的同时,也在淘汰不能为雇主创造合理价值的员工群体。
去年某电子集团一夜裁员上万人,收费站大姐因为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哭了。刘宣布,为提升的服务和管理竞争力,未来员工数量将减半,每天只需工作2-3小时,全面实现“无人公司”,用AI技术颠覆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方式。这些裁员的实际例子,无疑说明了职场生存的残酷。
作为一名职场人士,无论你能力强不强,都要时刻有危机感,不要安于现状,努力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上更好更稳的进步。
第三,工作做不到,所谓的功劳和辛苦都是白费。
作为专业人士,你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不管是大老板还是普通老板,不管他们是开店还是开公司甚至做生意,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更多的效益。但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就是“人为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员工做出的成绩。
这种现象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老板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如果你在制度健全的公司工作过,那你一定对绩效考核很熟悉。很多公司采用绩效考核制度有两个目的:一是激励员工最大化个人价值,获得应得的收入,做出更好的工作成绩;二是淘汰一部分能力太差,不积极上进的员工。只有整个团队的整体实力强了,工作业绩才会越好。
“工作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这句话一直被很多用人单位的领导和老板用来告诫员工。其实也就是雇主对员工价值的认可程度,取决于员工为雇主做出的成绩的多少。员工取得的分数越高,得到的认可就越大,自然所有的功劳和努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另一方面,员工为雇主所做的工作得分越低,甚至可有可无,即使你做这项工作时过程非常艰难,也很难得到认可。
毕竟在如今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的职场,没有工作业绩,所谓的功劳和辛苦都是白费。如果你不能做出成绩,你所有的努力都是没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