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法律分析:

企业融资是指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融资的运动过程,使企业之间及其内部联系的资金供求由不平衡变为平衡。企业融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债务规模过大。由于债务资金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支付,债权人承担的风险相对投资者较小,要求的收益率较低。2.资本结构不合理。客观上存在资本结构的最优组合。在融资中,企业要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之合理,直到达到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3.融资方式选择不当。不同的融资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会有各自的优缺点。如果选择不当,会增加企业的额外开支,降低企业的利益。4.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企业的负债期限一方面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资金和偿还负债的时间安排。5.筹资顺序不当。在融资顺序上,企业要合理规划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注意保持区间。6.预期现金流入不足,资产流动性差。负债的本金和利息一般要求用现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盈利良好,能否按时还本付息,也取决于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是否充足。防范融资风险的主要策略是: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分析模型,合理确定资金需求,控制资金投入时间,谨慎选择融资模式,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完善企业融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中小企业自身实力和管理水平,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强化企业法律意识。

法律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

第一条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我们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平稳适度,为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优化基础货币投放,适度加大支农、支农小额贷款和再贴现力度,着力调整结构,优化信贷投向,为棚户区改造、铁路、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和“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提供有力支持。认真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对产能过剩行业有市场效益的企业不搞“一刀切”。进一步研究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指标。落实“定向降准”措施,充分发挥结构导向作用。(中国人民银行负责)

第二条抑制金融机构融资成本的不合理增长。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通过提高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能力和优化资金配置,遏制变相高息揽储等非理性竞争行为,规范市场定价竞争秩序。进一步丰富银行业融资渠道,加强同业批发融资管理,提高银行融资的多元化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大力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加快资金周转。尽快出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指导意见和配套管理办法,促进公平竞争。进一步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信部等负责)。)

第三条缩短企业融资链条。监督商业银行加强贷款管理,严密监控贷款资金流向,防止贷款违规挪用,确保贷款资金直接流向实体经济。根据国务院部署,加强影子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管理,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桥梁”。原则上,各类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或运用应与实体经济直接对接。有效整治层层加价行为,减少监管套利,引导相关业务健康发展。(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负责)

衍生问题:

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融资风险内因分析:1,债务规模。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企业债务规模大,利息费用增加,因收益减少而资不抵债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加。同时,负债率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程度=[税前利润及利息/(税前利润及利息)]越大,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会增大。因此,债务规模越大,金融风险越大。2.负债利率。在债务规模相同的情况下,债务的利率越高,企业承担的利息费用越多,企业面临破产危险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利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影响很大,因为负债利率越高,财务杠杆程度越大,对股东收益的影响也越大。3.负债的期限结构。负债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使用的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的相对比例。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不合理,比如在应该筹集长期资金的时候短期借款,或者相反,就会增加企业的融资风险。原因如下:第一,如果企业使用长期贷款筹资,其利息费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固定的,但如果企业使用短期贷款筹资,利息费用可能会有较大的波动;第二,如果企业借入大量短期贷款并用于长期资产,则可能存在短期贷款到期时难以筹集足够现金偿还短期贷款的风险。此时,如果债权人因企业财务状况不佳而不愿发放短期贷款,企业可能会被迫宣布破产;第三,长期贷款融资速度慢,获取成本通常较高,会有一些限制性条款。

融资风险外因分析:1,操作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在风险,直接表现为企业税前利润和利息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融资风险,但也影响融资风险。当企业完全以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就是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分担。当企业采用股权和债权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承担的风险会大于经营风险,两者之差就是融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经营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支出,不仅股东收益化为乌有,利息也要用股权支付。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布破产。2.预期现金流入和资产流动性。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用现金(货币资金)偿还。因此,企业能否按合同规定按期还本付息,取决于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是否充分及时,以及资产的整体流动性。现金流入反映了实际的偿债能力,而资产的流动性反映了潜在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者信贷政策过宽,不能足额或及时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支付到期贷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将其资产变现,但各种资产的流动性不同,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而固定资产的流动性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不同,即各种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不同,这与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很大关系。当企业资产整体流动性强,流动性强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较小;相反,当企业资产整体流动性较弱,流动性较弱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较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因为没有资产,而是因为资产无法在短时间内变现,无法按时偿还债务,不得不宣布破产。3.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融资的地方。企业的债务管理受金融市场的影响。例如,债务的利率取决于获得贷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和汇率的变化,都会导致企业的融资风险。当企业主要采用短期贷款进行融资时,如金融紧缩、货币供应紧张、短期贷款利率大幅上升等,会造成利息费用大幅增加,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会因为无法支付飙升的利息支出而破产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