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些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国有企业吗?
问题描述:
或者类似我们中国国企的企业,有吗?例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
分析:
在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存在几乎和资本主义的历史一样长,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国有企业的出现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30年左右。由于战争需要,美国将一些私营企业收归国有,并投资建设了一些国有企业。此后,英、法等国也将一些私营工矿企业收归国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日本等国的国有军火企业也大幅度增长。
国有企业大发展时期始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一直持续到80年代。以法国为例,法国在此期间经历了三次国有化浪潮。1936年,执政的社会党为了缓和民众与大型垄断组织的矛盾,将铁路、航空和部分军火企业收归国有,成立了法国国有铁路公司,控制了两大飞机厂,并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将部分军工企业收归国有。第二波国有化发生在1945,二战刚结束,很多企业受到战争和经济危机的打击,无力恢复。为了快速完成经济重建,法国* * *在1945到1946之间颁布了一系列国有化法律,先后把雷诺汽车公司、法国电力公司、法国煤炭天然气公司。从1981到1982,法国掀起了第三次国有化浪潮,主要是因为在经历了一段经济高速增长期后,法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市场供求矛盾突出,国内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拖慢了经济增长。为启动生产,缓解社会矛盾,法国于1982年2月颁布国有化法,决定采取大规模国有化措施。要求200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化,银行全部国有化。在这场国有化运动之后,超过4300家企业直接或间接由国家控制。国有工业企业营业额占工业企业总营业额的比重从22%提高到40%;出口占34。%;投资从15%增加到30%。这是法国国企历史上的巅峰时期。此后,虽然法国经历了1986和1993两波私有化改革,但法国始终控制着能源、交通、电信等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非竞争性公共服务行业。2002年7月,法国新公司再次列出电力、燃气、航空等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计划。但由于无法兼顾国家、投资者和员工的利益,改革进展缓慢,社会矛盾显现,最终效果有待观察。此外,法国在航天、电子等高科技领域和军事部门仍保持一定数量的公营企业。除了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大量中东欧国家也在80年代中后期实施了大规模私有化,其中英国国有企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从70年代末的10%下降到2006年的2%,5438+0。
虽然国有企业总数减少了,但在西方国家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到2001年末,德国国有企业的数量仍占中国企业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产值所占比重也大致相当。北欧国家的国有企业被称为福利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活跃在经济领域。瑞典国有企业遍布全国,行业分布也很广,从林业到剧院管理,从电信到医药生产。瑞典发布的报告显示,国有企业员工约20万人,2001年,国有企业为瑞典带来了约654.38+0.8亿元的净利润。
经过几次国有化和私有化,国有企业并没有从西方世界消失,仍然分布在西方国家最重要的工业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现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存在的合理性。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为代表,是美国最大的国有企业。最高领导层有三名董事,由美国总统提名,国会批准,总统任命,任期九年。三位董事分别代表职代会和联合会,全面负责整个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具有高度的自主权。其融资主要是发债,* * *每年拨款654.38+0.3亿美元,只能用于既定的社会事业。
意大利: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国有企业分为国有自治公司(如国有铁路公司、国有公路公司、邮电部门等。)、市政企业(如供水公司、医院等。)、国有化企业(国家电力公司)和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间接国有”企业,其余国有企业是“直接国有”企业。直接国企活动的领域一般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部门,如铁路、邮电、公共交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