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景观盆景的制作方法,营造另类的视觉世界

1.岩石的材料选择和加工

1.岩石的选材:山水盆景是由山、石、草、树在盆中排列组合而成的景观。岩石材料是山水盆景创作的主要材料。岩石种类繁多,大部分是从大自然中挖掘出来的,其质地、颜色、纹路都是天然的。在选材时,首先要注意石材的自然特性,确定适合那种自然景观的造型。如果选择一组纹路垂直而简单、形状较长、轮廓自然的砂岩作为一个盆景的材料,可以肯定这些材料最适合剑峰陡峭、高度高耸的造型景观。选料时要注意,材料的质地、种类、纹路一定要统一。

2.敲削山形轮廓:我们在做盆景选料时,首先要观察石头的顶部轮廓,这样会产生想法,反复推敲。无论硬石还是软石,在轮廓排列不明显的时候,都要敲切,使之起伏有致,富有节奏感。

三、锯接:很多时候一块石头并不能形成一个盆景的完整画面,需要多块石头组合成一个景观。但石材一般都是天然的,未经加工,必须根据景观要求进行锯切、连接、粘接。锯石材可以用切割机或钢锯,也可以用锤打和找平。然后用水泥或胶泥调色,或者用其他粘合剂粘合成型。

4.纹路排列与错落:一般来说,一个盆景要求石体上的纹路大致相同,使山水画面更加统一。但由于石材本身的差异,在尽量选择纹理一致的自然线条的前提下,有时需要整理一些纹理不明显或纹理差异较大的石材。颗粒分选一般采用挑、挖、敲、锯等方式进行,视石材的软硬性质而定。如果有些纹理整理不出来,可以用颜色大致相同的石头拼凑起来,形成凹凸花纹明显的大块表面。

2.山水盆景的造型与风格

创意构思是盆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盆景的创作构思,其实就是一个确定意境、构思、表现意境的过程。一般来说,有两种表达方式:

(1)先立意,并根据这个立意,后立意选择适当的树木、石头、山脉。草等材料在盆空间中的排列组合,完成了这个创意。

(2)根据山、草、树、石的具体形态特征,产生一些构思,然后构思这些山、石、草、树的形态特征,并用来排列组合,完成一定的景观和意境。由于盆景的景观构成受造型材料的限制,这种立意方法是将山石造型和各种组合盆景常用的思路进行组合。

一般来说,山水盆景都有山水造型开合之说,由山组成的复杂山水盆景一般有一会、二开合或三开合之法。开合是山水盆景中主客散石等完整山景。当山被放置在盆中时,它们可以与盆中的空间位置形成一个视觉单元。由于构图感上的“张力”(全方位、双向辐射),使人的视觉心理产生一种扩张感(即“势”),具有占据空间的效果。同时,由于它在三维空间中具有方向性(如盆地中的山的朝向),并不对称地占有空间,在人的视觉心理和画面中形成运动感。运动的原因其实是画面中的点或块等视觉单元的展开线的辐射所造成的不平衡,这与山形小平面在“完美空间”中的位置有关。

在岩石景观的造型中,衬托和对比也是非常重要的。衬托和对比的含义是比较宽泛和相对的。比如大与小的对比,主体与客体的对比,疏与密的对比,隐与露的对比等等。、虚与实、前与后、石与树的对比,都要根据创作主题和创作手法来体现。只有掌握了创作规律,才能“妙用神功,一心一意”。

3.散石在景观中的应用

山水盆景的主客石在盆中至关重要,其神韵、体量、姿态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意境。但是,它们的功能是否突出,与散石的使用有关,散石是一种通常被忽略的陪衬。

散石是成组摆放在山水盆景空白空间的一种陪衬,在构图意义上具有“点”的性质,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元。当人们聚焦于它时,它在人们的视觉心理中产生了一种扩张感,因此它本身就能起到占据空间和划分空间的作用。

散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盆景中主峰和客峰的衬托,盆景的特点是体积小,但无论多大的盆景,主峰和客峰的体积都是有限的。为了让人在欣赏时有“一峰太美,万遍寻不到”的感觉,需要用一些低矮的小陪衬来突出主峰和客蜂,使其显得比实际存在大很多,增加体量感。

作为山脚留白的划分,盆景是立体的造型。不可能像山水画一样把山悬浮在半空中,下面用云或者别的什么省略掉。盆地中的岩石必须扎根并站稳。当我们将主体和客体的岩石放入盆中时,剩下的空白需要仔细处理。盆景界的行话“峰好,脚难处理”指的就是这个过程。散落的石头的慈悲,是对山脚空白的处理和划分。如前所述,散落的石头在人的视觉心理上有一种扩张感,有一种张力的效果,这样就能起到在空白中占空间的作用。所以,如果把散落的石头排列得当,山脚下的水面就可以合理划分,变化多端。(分散的石头在打开和关闭模式中起节点作用)

在山水盆景中,尤其是在一个开合式的盆景中,它起着“结”的作用:我们知道,在盆景中,尤其是在一个开合式的盆景中,它们方向的排列一般包含“起、承、转、结”四个环节。所谓“层层造势”,就是指这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散石正是这样一个“节点”,在一个生动的整体画面中起到收尾的作用,对山势的发展起到最后的说明作用。

4.植物的种植和配件的装饰

景观盆景的岩石组合造型完成后,要种植植物,装饰配饰。画论曰:“山之体,石为骨,树为衣,阳台亭桥为其饰。”石头是无生命的造型实体,而树是其景观生命的象征。行话说:“石头立得好,栽植物难。”由此可见植物在岩石盆景中的重要性。专家有一种感觉,盆景景观实际上是在岩石形成后才完成一半,植物种下后才能完成。通常,花在植物上的精力和时间比花在石头组合上的时间要多。

植物要种薄叶短枝,不同的景观要种不同的植物。比如你有一个孤独的山峰景观,你可以选择一个粗壮的,技术比较老的植物;峰峦耸立于壁上,可选择丛林茂盛的组合种植;平缓的山坡上,点缀着矮小的植物。同时可以运用对比、点缀、插入、飞出、重叠、密植等方法做具体操作。但在种植规律的一般比例上要注意“张山术赤”的规律,一般情况下按照“起、结、转、结、合”的构图原则种植为好。

配件是山水盆景中的起点或陪衬,但需要注意的是,山水盆景创作不应该以点缀配件为主,而应该以山水造型为主。饰品不可乱堆乱放,宜藏不宜露,密度适中。要强调“近大远小”的原则和透视关系。

山水盆景的制作不仅煞费苦心,而且制作出来的美景符合你心目中的格局。在制作山水盆景的过程中,用户首先要固定一个主题,然后寻找自己喜欢的石头。不同的岩石代表不同的地区。在雕刻了一些岩石后,又是一幅流水般美妙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