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存:完美的技术+王者的产品,e-POWER中国的第一款车型一定会火起来。

广州车展高端访谈2021 11 19以“新科技,新生活”为主题的19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在易车的采访室,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浩存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浩存整理了以下采访实录:

汽车产经:本次车展,我们展出了搭载e-POWER技术的轩逸。你能告诉我们它最大的技术特点是什么吗?

陈浩存:e动力其实就是一个动力家族。这项动力技术最早于2016在日本推出。Note e-POWER,搭载e-POWER的第一代产品,上市之初就受到了日本消费者的认可和追捧。很快这款车型就成为了这一地区的销量冠军,截至今年3月,搭载这一动力技术的产品在日本的销量超过了50万台。E-POWER于今年引入中国市场。中国的第一款车型使用了第二代e-POWER技术,所以比这种技术更小更轻,带来了更好的燃油经济性,这是基于它的燃油经济性和它的技术进化。从它的驾驶感受来说,因为是全时电驱,所以完全是电动车驾驶的感觉,但是没有电动车充电的里程焦虑,因为e-POWER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既有发动机又有电动机,但是发动机是一个非常小排量的轻型发动机,一直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一直在高效发电。我们的电池具有闪充闪放的技术特性。它是动力电池,充放电效率比普通电池高十倍,所以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操控更流畅,没有里程焦虑,所以它是集燃油车和电动车优点于一身的产品。

汽车产经:记得2019东京车展上,我在日本试驾了Note e-POWER,和电动车一样?

陈浩存:和电动车一样,和混动不一样,会有两种动力切换挫折。它不存在。说到2019年的活动,我也是在2019年的日产总部技术中心。这两款搭载e-POWER技术的车都已经试驾过了。现在这款是国内第二代,所以会比上一代更省油,动力更好。

《汽车产经》:我记得陈豪先生最近去考察了电动驱动公司,他说中国市场将成为世界电动汽车的主战场。如何理解这个主战场?你对e-POWER的未来有什么期待?

陈浩存:因为中国向世界做出了庄严的承诺,我们将分别在2030年和206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非常宏伟的目标。我认为中国所有的企业、个人和组织都应该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在东风日产未来的产品路线中,到2025年,我们将有7款产品搭载这种e-POWER技术,还有3款纯电动产品。因此,我们将继续从我们的整个价值链推动这一目标。

《汽车产经》:我们对e-POWER在中国的首款车型有什么期待?

陈浩存:轩逸本身就是带动其他每家的王者。轩逸年总销量超过50万辆。e-POWER也是一项非常好的技术。应该说,完美的技术装备了王者的产品。我们有信心将e-POWER在中国的首款产品做得更好,我们也相信中国的消费者会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汽车产经:能解释一下NI+用户品牌是什么吗?

陈浩存:这个NI其实是日产前两个字母的缩写。它的发音非常容易与我们的用户产生共鸣。这里你也提到了我们在服务方面实际上有两个品牌。一个是情感服务的品牌。这个品牌的情感服务正式上线是在2010,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这些服务很多都是在2010之前开始持续开展的。比如2009年诞生的暖心公路。现在,暖心服务已经包含了暖心高速、智能救援等多项专属客户服务。这些服务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它们在不断地帮助着我们13万多用户。这个时代,用户和品牌的互动非常频繁。是一整套的推广方案和体系,而不仅仅是平台的概念。以前我们讲的是服务好车。后来,我们谈到了为好人服务。我们在日产经常有一句话叫人、车、生活。现在,我们不仅要服务好车、好人,还要服务好你的生活,所以我们推出了一个服务品牌,NI+。这项服务从今年6.16开始推出,已经有了五个平台板块,包括我们与用户的共创共享,我们与用户的共同成长。与用户的NI+商城、NI+合作伙伴等。,我们的系统是一整套的,但是也有像你说的平台的支撑。这些平台是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的。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用户把自己的社交关系沉淀在这个平台上,让大家可以交换需要的商品,让企业和我们的用户共同成长。

汽车产经:刚刚听你说了一个关键词叫用户共创。你现在会直接把用户的需求放到产品上吗?有这样的案例吗?

陈浩存:我们正在收集这样的客户声音。事实上,我们以前一直是这样做的。我们所有的产品研发都会充分倾听客户对这个产品的诉求,以及他想要的这样一个定义,但是现在我们增加了这样一个交互的强度和频率,让我们的产品在设计之初就可以不断迭代和优化,让它越来越贴近我们用户的真实诉求。

汽车产经:NI+品牌未来发展的下一阶段计划是什么?

陈浩存:在下一阶段的规划中,我们会根据我们用户的诉求,聚焦车主的生活和移动服务,满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痛点。整个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组织,所以它有自己的灵活性,它会在交互的过程中与用户一起进化成长。我也非常期待看到未来的样子。我觉得会成长为我们用户最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