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建新的公益捐赠
克服困难,理顺环境
21世纪,由于数码相机的爆发式增长,胶片相机逐渐萎缩,面临生存危机。在关键时刻,公司做出了果断的战略调整。根据省委提出的接轨长沙、珠海、福建、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以光学制造为基础,融入全球数字科技产业链,在提升支撑平台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凤凰品牌光学数字科技产品的大光学战略。
作为凤凰光学“大光学”战略的主体单位,缪建新光机局承担着凤凰光学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在大光学战略的指导下,2001年,董事会决定投资凤凰光学(广东)有限公司,2002年建成投产,2003年进入量产关键时期。为了抓住机遇,缪建新同志对市场变化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分析。根据行业和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他在凤凰中山工厂安排了一次重大技术改造,将工厂的生产能力扩大到每月300万片镜片。然后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大调整,成立了物资部、信息中心和技术部,整合了行政人事部、质量技术部和市场部,整合了凤凰中山和公司总部的资源。同时,缪建新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为了加强凤凰中山的技术实力,他通过各种渠道从跨国公司引进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加入凤凰,对公司生产体系的完善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大大加强了凤凰中山的管理和技术实力,使凤凰中山的光学产能迅速提升。
之后在非典带来的市场低迷,26年广东中山巨大台风袭击,国内外人才艰难磨合的影响下。缪建新带领干部员工克服重重困难,在2003年实现了业绩的全面增长,为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获得凤凰在光学加工领域的良好品牌力奠定了基础。近两年来,凤凰眼镜行业一步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将长珠对接进世界
为了抓住光学行业的发展机遇,凤凰光学决定在上海嘉定设立光学加工厂。为了促进上海市嘉定区政府对凤凰的理解和信任,缪建新多次与当地政府联系。通过对凤凰光学项目、背景、光学行业前景的介绍,大大加深了政府各职能部门人员对凤凰光学项目的了解,达成了“特事特办、先办后办、边办边办”的12字方针,对上海项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4年8月,凤凰光学(上海)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董事长为缪建新。他邀请了包括众多跨国公司在内的60余家国际国内知名厂商出席开幕式,向业界充分展示了凤凰光学的风采、决心和实力,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2005年,缪建新与世界500强企业富士的合资项目顺利完成,凤凰光学与富士合资的凤凰富士龙光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投产,缪建新任合资公司董事长。
作为上海、中山、上饶三家合资企业的董事长,缪建新常年在外奔波。他经常在一个地方接待一批客户,开完会马上动身去另一个地方。有时候一周在中山、上海、上饶来回跑几次。在最多的一个月里,缪建新乘坐了20多次航班。
创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在三地的光学合资公司,分别引进了一批在跨国公司担任一定职务的管理人才和一批具有特殊技能的技术人才。除了管理的压力,缪建新同志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解决文化冲突。对此,缪建新积极倡导凤凰的企业文化,强化“* * *融智园”的核心价值观,融合不同文化。当遇到员工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摩擦时,缪建新同志总能耐心地为下属做思想工作,启发他们以大局为重。他曾多次对下属说:“凤凰是我们的家,每个员工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所以,你在岗一天,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同时关心员工生活,为员工办实事,营造和谐文化。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让员工“累不累”;经常组织文体活动、旅游等活动,丰富和活跃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与干部员工多种形式的沟通宣传,化抵触为理解,使员工支持改革,队伍稳定,形成良好的沟通文化。
目前,光学产业已成为凤凰光学的重要经济支柱,并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缪建新担任公司眼镜行业主要领导的三年时间里,经营业绩得到了快速提升。在传统相机行业每年下滑40%的情况下,凤凰光学的经营业绩却保持了稳定增长。
现在,在缪建新的带领下,眼镜行业稳步发展,注重产业升级,从镜片加工到镜片加工。缪建新同志正带领光学行业的工作者向公司的新目标迈进:打造世界一流的镜片供应商,成为世界光学加工行业五强之一。缪建新对实现这一目标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