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源利用结构看近年来中国的能源政策取向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5)
自20世纪50年代石油成为第一大能源以来,其战略地位一直经久不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从1993到2003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从75760万吨增加到1049.1万吨,增加了291.5万吨;然而,自从中国从1993再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消费量急剧上升,从1993年的14050万吨上升到2003年的2.752亿吨,增加了13470万吨(占全球总增加量的46.2%,比10年前的增加量还要多)
同时,受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和美伊战争影响,国际原油供应一度紧张,再加上西方一些机构的炒作,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2003年连续突破30美元、40美元、50美元、55美元关口。面对如此高的油价和如此高的石油需求增幅(尤其是进口量大增,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人们不禁要问,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结构是怎样的?这么高的油价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如果爆发新的石油危机,是否会给中国造成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相似甚至更大的打击?带着这样的疑问,作者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统计数据,对比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过去10年的能源利用结构和石油、天然气、煤炭消费在过去10年的变化,得出了一些结论,并对中国的能源政策取向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石油危机期间一些国家的能源利用结构
二战结束后,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清楚地认识到石油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西方国家不约而同地加快了石油的勘探和开发。经过20多年的开发利用,国民经济在发展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对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造成了能源利用结构的“一头沉”现象。
如表1所示,在1971 ~ 1972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美、法、德、英、日等发达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占很大比重。比例最大的是日本(75.6%),其次是法国(66.6%)、韩国(61.9%)、英国(51.2%)、德国(47.4%),比例最小的是美国(44.2%)。中国和印度的主要能源都是煤炭(中国79.3%,印度57.4%),石油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中国16.2%,印度31.3%)。在此后不久爆发的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 ~ 1980)中,上述六国的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是主要能源,分别是日本(66.4%)、韩国(62.4%)、法国(57.5%)和美国(43.6%)。而中国的石油比重上升至20.6%(印度为30.7%),煤炭比重下降至73.6%(印度为55.5%)。可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相当高,这也是石油危机期间发达国家经济急剧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此期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并不十分依赖石油,因此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更何况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什么都要做,基本不受影响。
表1石油危机期间部分国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继续的
资料来源:表中数据根据BP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报》计算。
二。近10年来一些国家能源利用结构的变化
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过度依赖石油的惨痛教训后,发达国家普遍开始调整一次能源利用结构(主要是利用新技术开发天然气资源、核能、水电等。)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发展中国家加大了开发石油资源的力度。20多年来,虽然石油在各国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占主要地位,但与19的80年代相比,其比重有所下降(见表2)。与1980相比,以2003年为例,美国石油消费比重下降了4个百分点(从1993到2003年,基本保持在39%左右),而天然气和核能上升了4个百分点;法国变化幅度较大,石油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从1.993到2003年基本在37%左右),核能比重上升21个百分点(比石油多2个百分点,成为第一能源),煤炭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德国石油和煤炭比重分别下降4和13个百分点,而上升的主要是天然气(9个百分点)和核能(8个百分点);英国大幅降低对石油(下降6个百分点)和煤炭(下降18个百分点)的依赖,同时加大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上升18个百分点),核能增加5个百分点;日本石油比重虽然减少了17个百分点,但仍占50%左右。天然气(增长7个百分点)、煤炭(增长6个百分点)、核能(增长5个百分点)占日本一次能源的另一半。韩国的石油比重与日本基本持平,但不同的是,韩国的煤炭利用比重下降了10个百分点,而核能利用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中国和印度的一次能源利用结构变化不大,对煤炭利用依存度下降基本靠石油弥补。主要能源仍然是煤炭(中国67.9%,印度53.6%),石油比重与1980(中国23.4%,印度32.8%)相比变化不大,核能、天然气、水电比重仍然较小。
表2部分国家近10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继续的
资料来源:表中数据根据BP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报》计算。
三。近10年石油、天然气和煤的消费
目前,虽然一些发达国家对石油的依存度有所下降,一次能源利用结构“一头沉”的现象有所缓解,但石油仍是最大的能源。煤炭地位下降后,被天然气资源取代。以下是1993-2003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石油、天然气、煤炭消费对比。
1.耗油量
如表3所示,中国、印度、韩国、中东和美国的石油消费量持续增长,增幅较大的是中国96%(达到2.75亿吨,居世界第二,占全球总消费量的7.6%),印度865,438+0%(654,38+0.65,438+0.3万吨),中东。美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6%,达到914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51%),仍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俄罗斯下降幅度最大(34%),法国、德国、英国、日本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幅度都不大。与石油危机时期相比,发达国家对石油的依赖明显降低,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依赖有所加强。
表3过去10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石油消费单位:百万吨
资料来源:英国石油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度报告》。
2.天然气消耗量
如表4所示,单从增长比例来看,中国增速最快(增长102%),印度(89%),中东(87%),美国增速最小(5%),其他国家增速都不是很突出。然而,就总消费而言,却恰恰相反。美国(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4.3%)、俄罗斯(占15.7%)和中东是消费大国,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只比韩国和印度多一点点。
表4部分国家和地区过去10年天然气消费量单位:10亿立方米。
继续的
资料来源:英国石油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度报告》。
3.煤耗
如表5所示,从1993到2003年,法国、德国、俄罗斯和英国的煤炭资源消耗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英国,为27%;德国下降幅度最小(11%),韩国、印度、日本、中国和美国的煤炭消费量呈上升趋势(增幅最大的韩国高达97%,几乎翻了一倍;美国涨幅最小,为15%;中国的增长率是40%)。中国消费总量和增长均居首位,其中2003年消费总量为7.997亿吨油当量(美国为5.739亿吨油当量),比10年前增加了2.294亿吨油当量(美国为7400万吨油当量)。可见,煤炭仍然是我国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表5部分国家和地区近10年煤炭消费量单位:百万吨油当量
资料来源:英国石油公司《2004年世界能源年度报告》。
四。基本结论和相关建议
通过分析两次石油危机和近1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和消费的变化,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石油仍是世界第一大能源,其战略价值短期内不会下降;虽然煤炭在发达国家不再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发展中国家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发达国家石油比重下降,基本靠天然气补充,而发展中国家对天然气的开采还处于初级阶段;核能是另一种新型能源,但由于技术开发难度较大,利用水平较高的只有法国(自2001起成为中国第一大能源)。虽然其他国家的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增幅并不大。可以预测,天然气和核能将在未来取代石油和煤炭。因为石油在各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远低于前两次石油危机,即使爆发新的石油危机,对大多数国家的影响也远不如前两次石油危机危害大。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源的大量需求,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天然气和核能的开发利用,减少对煤炭的依赖,调整能源利用结构。
这一方面是环保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优化能源利用结构的需要。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一二十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还会增加,但总体目标应该是:到2020年,一次能源利用结构中,石油占比不超过30%,煤炭占比降低到40%左右,核能占比10%左右,天然气占比15%左右,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降低风险。
2.石油开发利用的近期目标应该是建立安全供应体系,确保石油安全。
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外石油资源、供需形势和石油安全对策。中国应在准确把握国际石油市场和石油地缘政治特征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石油安全观,采取综合措施确保石油安全。第一,建立多元化的海外供油渠道(主要是在稳定中东的基础上,加强远东,开拓非洲市场);二是加快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快石油科技发展,争取海域和南部碳酸盐岩地区的新突破,发展替代能源和新能源;第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石油期货和现货交易,从市场和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石油产品;四是加强战略石油储备和预警系统建设。
3.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能源统一管理。
目前,我国能源管理不仅存在管理缺位(主要表现为没有统一的能源管理部门),而且存在交叉重叠现象(石油和天然气的管理职能分别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管理,三大石油公司也有部分政府职能),这必然导致部门利益冲突,在管理和政策上出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应该把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能集中起来,收回企业保留的行政职能,树立大能源观,从综合利用国家各种能源的角度组建综合能源管理部门,建设服务型政府。主要职能应是:加强对煤、电、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的统一宏观调控,制定综合发展战略,实施综合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打破垄断,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保障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进行市场预测,提供信息服务。
4.加强国内勘探开发,努力降低对外依存度。
2003年中国进口原油9112万吨(今年将超过100万吨),占国内石油消费总量的331%。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进口的依赖将进一步增加,风险也将增加。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立足国内、面向国际,鼓励节约和替代,促进能源结构合理发展”的总原则,制定新能源发展战略。最近由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牵头开展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和“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评价”对寻找我国新增陆域和海域的突破口十分有利,应继续加强。并以此为契机,形成动态评估体系和调查评估数据库,长期坚持下去。努力寻找大油田,建立新的能源供应基地,减少对进口的依赖,降低国家经济发展的风险,既促进了地区之间的和谐发展,又保证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作者简介
丁奉,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