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丑闻
阿里巴巴B2B公司的信息显示,自2009年以来,以及整个2010年,该公司的国际交易市场不时发生欺诈投诉。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1219欺诈账户被终止,占B2B外贸客户的1.1%;2010,1107欺诈账户被终止,占B2B外贸客户的0.8%。目前,上述账户已全部关闭,并提交司法机关调查。
阿里巴巴还透露,在调查过程中,有迹象显示B2B公司直销团队的部分员工,为了追求高绩效和高收入,有意或无意地带领一些涉嫌欺诈的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近100名销售人员被认为负有直接责任。这些人会按照公司制度处理,包括辞退。
阿里巴巴宣布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卫哲和首席运营官·李旭晖辞职。Taobao.com首席执行官陆兆禧将接替卫哲担任B2B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原B2B人事高级副总裁邓康明辞去阿里巴巴集团CPO职务,并被降职。资料显示,2006年6月,原B&Q中国区总裁卫哲正式加入阿里巴巴,担任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同时担任上市公司阿里巴巴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阿里巴巴B2B董事局主席马云在给员工和客户的邮件中痛斥这种行为,称“任何对这种违背商业诚信原则和企业价值观底线的行为的容忍,都是对更诚实的客户和更诚实的阿里人的犯罪!”
欺诈案件
以收取存款为名欺骗外商
福建媒体此前报道了韩国商人权先生的出轨经历。权先生的几个客户急需一批毛豆油,需要他联系购买。2009年7月18日,全先生在“阿里巴巴”上找了几家供应商,这些公司都提出,客户要去他们工厂看货,要先交2万元的“定金”或“保证金”。
经过三四天的考虑,全先生终于找到了一家名为“福建润祥来油脂有限公司”的龙岩公司,对方也提出要交“定金”1万元。
2009年7月24日,全先生与该公司负责人取得联系。双方约定25日上午去龙岩工厂看货,对方也提出派专车接人。24日下午,全先生将“定金”1,000元汇入对方账户。“我们去银行汇款,发现对方账户是个人账户,不是公司账户。我觉得奇怪,但因为急需这批货,也就没多想。”
第二天,全先生等了一个上午,对方始终没有出现,电话也联系不上,甚至连网页上的信息都删除了。这时,全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记者手记
中国企业
很少有人自吹自擂。
“家丑不可外扬”。以前,中国企业的负面问题被媒体曝光后,总是想尽办法宣传和掩盖。这一次,阿里巴巴“自吹自擂”的行为出人意料。在媒体眼里,自爆家丑的大多是跨国公司,中国企业很少有这个胆子。
自2005年以来,全球各大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自吹自擂”,对外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披露了因空气和废物排放被罚款超过654.38+0万美元的事实。耐克公布了曾经被公司视为商业机密的700家供应商的详细信息。近日,苹果公司还披露,在与其签约的供应商中,确实存在因重金属污染导致员工伤残、工人超负荷工作的情况。
“虽然这些阳光下的跨国公司暴露了自己的阴暗面,但他们日益增强的社会责任意识无疑为自己赢得了更大的主动权,赢得了未来。”有业内人士评论说,中国企业也要有自吹自擂的勇气,把正当诚信经营作为经营理念。
相关报道:
阿里巴巴高管回应雅巴之争。淘宝没有上市计划。
阿里巴巴高管昨日对阿里巴巴与雅虎激烈的控制权之争(以下简称“雅巴之争”)做出回应,称拥有阿里巴巴39%股份的淘宝没有上市计划,雅虎“发财”的如意算盘将落空,并表示即使雅虎CEO巴茨加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也不会对阿里巴巴拥有实质控制权。详细的
与雅虎关系紧张,马云无法保证对阿里巴巴的控制权。
阿里巴巴与大股东雅虎的关系日益紧张,互联网版的“国美控制权之争”可能在阿里巴巴上演。详细的
阿里巴巴宣布启动“施瓦辛格未来之星”计划。
6月11日,正在阿里巴巴中国总部访问的美国加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代表加州政府与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施瓦辛格表示,这一合作将在两到三年内为加州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详细的
类似报告:
家乐福欺诈不是疏漏。不要被“国际名企”迷惑
新华社就家乐福问题展开追踪,29日发表长篇报道《网友争相吐槽家乐福“欺骗”。网友纷纷反映:“买了10的童装却收了11块钱!”“我买了咸鸭蛋,被黑了。价签10.80元/6,结账12.60元。他们说新的价格标签没有改变!”“浦东一家家乐福,一年被我老婆抓了四次。每次抓回来都很快,从不啰嗦。原来是故意诈骗!网友感叹:“国际大型连锁超市还在做这种流氓的事情!”“家乐福的价格欺诈手段并不高明,只是利用了消费者的心理——对国际知名品牌的信任。“详细
卷入价格欺诈的家乐福继续:数千份报告被物价部门引用进行调查
国家发改委将严惩家乐福等超市价格欺诈的消息26日发布,在全国消费者和企业界引起强烈反响。这些国内外知名超市是如何被曝光“恶意伤害消费者”的?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政府部门如何进一步保护消费者利益?记者为此走访了相关部门、业内人士和消费者。详细的
价格标签和你对商家欺诈技巧的“捉迷藏”解释
近日,部分城市的家乐福、沃尔玛等连锁店涉嫌价格欺诈,再次将消费者的视线转向各种消费陷阱。都说价签上的“传说”是零售业的潜规则,而不仅仅是家乐福玩的“把戏”。有人说,消费者更要小心,诚信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你不能让消费者在逛超市的时候拿着小抄。去超市买东西就像玩智力游戏。详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