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跨国战略、跨国战略有什么区别?
1.全球化战略:指一些跨国企业试图垄断世界经济市场的战略计划,即向世界市场推广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将其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更有利的国家,从而形成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以获取高额利润。
2.国际化战略: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母国以外的发展战略,即将在母国开发的差异化产品转移到海外市场,从而创造价值。
3.跨国战略:又称多国战略,是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市场,提供更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东道国的市场需求。
4.跨国战略:企业在国外发展应采取的一些战略。在全球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形成基于经验的成本效益和区位效益,转移企业内部的特殊竞争力,关注当地市场的需求。
其次,几种策略的阶段不同。
1.全球化阶段:是国际化企业发展成熟的表现。企业完全脱离了对市场和资本的依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开始脱离价格因素,从而导致技术因素和服务因素。所以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现在高端技术和人力资源上。
全球企业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集成系统,这类企业的代表就是今天的微软。
2.国际化阶段:是完全脱离区域化的新形态。企业自身利润的来源不再完全依赖于社会平均工时的差距。商品出口地的消费模式也是全新的。企业非常重视技术优势,市场也从与企业的约束关系变成了控制关系,即消费者对生产者出口的商品有一种趋之若鹜的心理。
在这个阶段,企业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垄断。这个典型的企业是20世纪初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
3.跨国阶段:本土优势影响力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货币资本的约束力,企业总部对市场的控制力加强。同时,市场的主要经营者是企业的买办或代理人,企业通过市场消费的约束获取利润,主要表现为出口商品具有技术替代性,原料出口和劳务输出可以极其廉价,资本控制力强。
这种企业形式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8世纪形成的。
4.跨国阶段:即利用当地优势出口产品。其跨国目的主要是争取目的地市场,主要是市场导向。市场的存在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核心。这种企业形式最早出现在15世纪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最后,几种策略的优缺点不同。
1,全球化:
优点:可以获得经验曲线效应和区位经济效应;
缺点:当地市场反应差;
2.国际化:
优势:向国外输出独特的竞争力;
缺点:当地市场反应差;难以获得区位经济和经验曲线的效果;
3、跨国:
优势:根据具体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手段,提高当地市场反应;
缺点:难以获得区位经济和经验曲线的效果;难以向国外输出独特的竞争力;
4.国际化:
优点:可以获得经验曲线效应和区位经济效应;提高当地市场反应;获得全球学习的好处;
缺点:因组织问题难以实施;
百度百科-全球化战略
百度百科-国际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