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华恩制药有限公司的发展与演变
★ 1962,历经三年的艰难,和国内所有药厂一样,开始了新阶段的合并潮。这时,在政府的指示下,徐州新华化工厂、徐州龙海化工厂、徐州化工研究所合并。这一最初的合并丰富了徐州医药产业的结构。当时,总统和刘少奇提出了工业“托拉斯”,这导致了华东地区11国营制药厂的形成。这与民族医药企业一起,开创了中国医药行业全新的运营模式。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时代,这种运营模式对解决人们的用药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麻醉乙醚的生产始于1963,徐州制药厂成为国内仅有的三家生产该产品的厂家之一,开始涉足中枢神经药物领域。麻醉乙醚作为重要的战地医疗物资,是上世纪60年代抗美援越时期徐州制药厂的海外产品。
★1970年,全国掀起抓工业的高潮。徐州制药厂推出首个抗生素产品四环素。在全国技术协作精神下,仅用72天就完成了设备制造、工艺设计和试生产,建成了年产20吨的生产规模。几年就达到了国内最高发酵单位的指标。
★1972年,解热镇痛药化学合成的重要产品非那西丁上市,成功解决了加压烷基化、诱导精馏、有机氯控制等技术难题,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非那西丁生产企业。
★70年代末,由徐州制药厂衍生而来的徐州第三制药厂,先后研制出硝基安定、氯硝西泮等精神药品,并逐步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系列产品,成为国家精神药品定点生产企业。
★ 1995,注册商标“Nhwa华恩”。
★ 1996,以徐州第三制药厂为核心,“徐州华恩医药集团”宣告成立。
★ 1999,在原华恩医药集团核心企业徐州第三制药厂的基础上,经过两次改制,终于成立了徐州华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华恩药业集团继续专注于中枢神经药物领域产品的生产和研发。产品线覆盖中枢神经系统20多个分支,包括抗精神病药、麻醉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安眠药和镇静剂、镇痛药、抗偏头痛药、抗癫痫药、中枢兴奋剂、抗炎镇痛药、多发性硬化药,以及抗阿尔茨海默病、抗帕金森病等40多个药物。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中枢神经药物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