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高射炮

世界上最早的高射炮出现在1870年普法战争的战场上。

世界上最早的高射炮是什么?高射炮主要用于攻击飞机、直升机、飞机等空中目标。它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启了战争史上防空作战的新篇章。目前,虽然大口径高射炮逐渐被地空导弹所取代,但许多国家仍装备和发展了相当数量的40毫米以下高射炮系统,并广泛采用多管连接,配备雷达或光电火控系统,装在一辆车内带火炮和火控。

世界上最早的高射炮

世界上最早的高射炮出现在1870年普法战争的战场上。当时,蒲军军队大举包围了法国首都巴黎。本以为轻而易举就能拿下法国的蒲军军队做梦也没想到,法军可以借助气球与外界取得联系,并组织军队准备抵抗蒲军军队。因此,蒲军开始研制一种能击中空中气球的“高射炮”。没过多久,蒲军就成功地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火炮。蒲军制造的新型火炮可以灵活移动,可以用四轮车推动来追逐目标,可以从地面击中空中目标。当时,蒲军士兵称之为“气球炮”,这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早的高射炮。

高射炮的分类

高射炮是从地面射击空中目标的炮。通常具有枪身长、初速大、射程大、射速快、射击精度高等特点。二战以来的高射炮大多装有火控系统,可以自动跟踪瞄准目标。高射炮也可以用来射击地面或水上目标。

高射炮按运动方式分为牵引式和自行式高射炮。按口径可分为小口径、中口径、大口径高射炮。口径小于60mm的小口径高射炮,口径为60 ~ 100mm的中口径高射炮,口径大于100mm的大口径高射炮。小口径高射炮有的弹丸装有触发引信,直接命中破坏目标;一些装备了近炸引信,通过射弹碎片破坏目标。大、中口径高炮的弹丸装有时间引信和近炸引信,弹丸破片对目标造成损伤。20世纪60年代后,一些国家逐渐用地空导弹取代大、中口径高射炮。但由于地空导弹在低空的射击盲区,发展了小口径高射炮。

高射炮系统

虽然独立的步兵武器或高射炮也可以参与防空作战,但由于观瞄系统不适合攻击高速、远距离、不规则移动的目标,而且攻击地面的攻击机通常有装甲保护,所以在现代战场上,高射炮一般不用于反制空中目标,而是与其他技术装备配合,组成高射炮系统。现代高炮系统可以全天候连续测量目标坐标,计算射击数据,使火炮自动瞄准射击。自行高炮系统由安装在同一车体上的火炮瞄准雷达、光电跟踪测距装置、火控计算机和火炮组成。牵引式高炮系统一般由炮瞄雷达、高炮射击指挥仪、电源装置和多门高炮组成。

在空战中,高炮系统的炮瞄雷达根据目标指示雷达提供的目标信息搜索、识别和跟踪目标,测量目标的当前坐标(目标的斜距、方位角和仰角),并不断传送给高炮射击指挥仪。指挥仪根据目标的当前坐标和相关参数,确定射击前进点在目标处的位置,计算出射击数据(前进方位角、射击角度和引信值),并连续传输给火炮伺服装置。伺服装置根据射击角度和方位驱动火炮,使炮身处于射击位置进行射击。大、中口径高射炮的随动装置还控制引信测量机设置引信分区,使引信能及时引爆弹丸毁伤目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光学测距仪、无线电和探照灯被用于用高射炮对空作战。20世纪30年代用机械模拟指挥仪计算射击数据,同时用电缆将射击数据传输到各炮,缩短了传输时间,提高了射击精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炮瞄雷达、机电指挥仪和火炮组成的高射炮系统,可以在全天候条件下确定目标坐标,提高精度。枪上增加了随动装置,可以自动瞄准,消除了手动操作的误差,提高了瞄准速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自行高射炮系统。有的系统采用红外、电视跟踪和激光测距,配合雷达观察目标,配合多功能数字火控计算机,进一步提高获取射击诸元的速度和精度,进一步增强抗干扰能力,进一步缩短反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