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环境中的增值作用

一,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下,加强内部审计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形成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合力,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完整,最大限度地保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不受侵害。

从实际工作来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是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首先,内部审计从评价各部门的内控制度入手,查找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领域的漏洞,识别和防范风险;其次,内部审计有效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高效有序运行,防范经营风险;再次,内部审计有利于完善公司内控机制,堵塞管理漏洞。

漏洞,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保证公司管理的规范化。内部审计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和盲点,发现管理上的漏洞并提出改进措施,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独立于具体操作和管理的控制层。评价具体经营管理部门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潜在风险,提出审计建议,降低内部控制失效带来的风险。同时,内部审计还帮助企业创造“软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顾问。

二,发挥增值审计在公司治理环境中作用的主要措施

(一)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

在职能转变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贯穿于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促进企业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审计人员应确认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积极确保控制措施在关键岗位建立有效的控制点,评价单位的计划、决策和方案的可行性,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找出差距,揭示矛盾,研究措施,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建议。

(二)拓展内部审计的服务领域

风险贯穿于职能部门和整个组织,风险管理

审计应包括对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的审查,以及对风险识别、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评估方法的审查。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审查和评估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以及组织的整体风险管理。具体来说,审计人员应该跟踪管理层对风险的处理和预期结果,使内部审计通过从企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规避风险来增加企业的价值。内部审计人员要从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企业的风险类型和评估风险大小,给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对策。

(C)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企业的增值审计一般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手册、控制自我评价手册、审计师技能矩阵、审计质量保证问卷、讨论指南等进行规范和参考。

只有加强监控,才能有效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为企业增值。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完善质量管理:一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对审计过程中违反审计职业道德、审计工作制度以及包含重大工作过错或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审计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其次,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内部审计项目责任制,规定具体项目负责人和主审法官的相关职责,检查和评价审计项目创造或增加的价值。

只有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站在公司治理的高度,内部审计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有效作用,最终确立其应有的地位。

(四)内部审计资源的合理整合与配置

内部审计部门对现有资源的利用要考虑到其他职能部门乃至整个企业的资源,而不应局限于本部门。因为企业中的所有资源都可以作为内部审计服务,从而最终充分利用资源。将企业现有资源合理地应用到内部审计活动中,不仅可以帮助内部审计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而且有助于降低企业整体资源的消耗,为企业节约成本。例如,为了更好地评估项目风险,我们可以在咨询服务中提出更具可操作性的意见。在审计具体项目时,可以聘请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对内部审计人员不精通的技术问题进行指导,也可以聘请企业的网络技术人员帮助解决计算机审计中遇到的问题。现代内部审计对资源的利用不再局限于内部部门,而是延伸到其他部门、整个企业甚至企业外部。只有合理整合和配置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

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环境中的增值功能,就必须不断创新内部审计方法,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应该加快内部审计的转型。

规划的职能,并着眼于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将内部审计的服务领域扩展到公司治理审计、战略审计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