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行业紧密纺压力报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13对于棉纺织行业来说,依然是艰难的一年。延续国内外宏观经济不景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低迷、国内外棉花价差大等一系列影响因素,棉纺织企业整体经营压力仍然较大。

但压力带来动力,困局倒逼棉纺行业转型升级。2012遭遇多重不利因素后,企业开始寻找突围之路。虽然2013的市场形势没有大的好转,但是企业的应对更加自如。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大力开发非棉新产品提高产业竞争力、实施产业升级取得重大进展。

棉花收储是稳定国内棉花市场的主要因素,近期来自多方的棉花政策变化给2014棉花市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目前我国国储棉库存巨大,棉花直补政策的出台和抛储的持续增加必将影响2014年棉价。业内人士认为,直补政策实施后,我国棉花价格将缓慢回落,接近国际棉花价格,缩小国内外价差,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实现市场的自由回归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棉花政策的影响下,2014棉纺织行业的行情会转好吗?企业对2014的形势有信心吗?在多变的市场下,企业有什么样的规划和目标?记者采访了几家棉纺织企业,或许可以从他们口中找到答案。

南通双红的第一要务是提高质量,挖潜增效。

2013年,受国内外棉花价差偏高、国内棉花收储政策影响、市场原材料价格波动、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我国纺织行业整体经营压力加大。对于南通双红纺织有限公司来说,企业的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只能微利运行。

面对宏观形势,双红公司始终坚持“树立标杆,做出精品”的企业发展战略,围绕生产高档针织、色织纱线的主营业务目标,持续深入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活动,始终坚持提质挖潜增效双管齐下,寻求多重突破。2013年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10万元,利润1896万元,税收3550万元。公司产销率近100%,回款率100%。

双红纺织公司总经理姬怡君表示,2014年,国家将不再实施棉花收储政策,对棉农进行直接补贴,这意味着我国棉花市场将开始从通过政府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价格调节走向市场调节,国内棉价的政策水分最终将被挤出。该政策的实施可以降低棉纺企业的原料成本,缓解国内外棉花市场价格长期“倒挂”带来的进口冲击压力,最终国产棉和进口棉价格将趋于理性,有利于我国棉花产业发展、棉纺织企业走出困境、合理配置市场资源。

作为中国化纤混纺纱的优良基地,双红纺织公司一直把制造高质量的细纱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姬怡君说,双红是一家敬业、专业的纺纱企业。2014无论市场形势如何变化,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2014年,双红纺织公司将借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创新管理体制,推行合同管理,强化责任意识,突出精细化管理。坚持以提质挖潜增效为第一要务,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科研和技术改造投入,抓住机遇,开发功能化、差异化的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在营销方面,对黄金客户实行个性化服务,努力更多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最大限度释放员工潜力和设备效率。

浙江弘阳在产品结构和能源管理上不断突破。

浙江宏阳纺织有限公司目前拥有环锭纺、涡流纺、气流纺三类生产线,年产各类纱线4万多吨。红阳纺织公司负责人表示,2013年公司整体经营情况良好,超额完成2013年初制定的销售和利润目标。

在内部管理上,红阳纺织公司不断深化质量目标量化考核,提升客户满意率。狠抓质量、产量、能耗、劳动生产率等七项具体量化指标的考核,做到精细分工、精简管理,用详实的数据反映管理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在产品创新方面,公司进一步提升R&D中心在实体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新产品R&D成果转化率,做到产品供不应求,产量固定。

由于国内外棉花价差较大,红阳纺织公司棉花进口配额有限。因此,近两年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时会尽量避开棉纤维含量高的产品。红阳纺织公司负责人表示,棉花直补政策实施后,如果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接轨,那么公司会考虑略微调整产品的研发方向,增加棉花的使用量。

对于2014年的市场情况,红阳纺织公司负责人认为,基于2013年的成绩和经验,2014年红阳纺织公司新产品的市场拓展将更加顺利,企业将有更大的市场选择空间。同时,随着R&D思路的不断明晰和R&D团队的成熟,新产品的储备也将更加丰富。

2014年,弘阳纺织公司将在两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一是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通过项目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调整现有产品结构,减少常规品种生产,提高新产品贡献率。二是能源管理不断深化。在引进相关能源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投入,降低单位能耗,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同时,进一步提高工业实体质量,不断加大企业技术投入和管理创新,掌握技术研发和营销两端,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

山东魏桥八大“稳桩”扎实应对市场压力

山东魏桥集团是中国棉化纤纺织加工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威桥集团连续四年入选世界著名品牌500强,企业拥有八大生产基地。与2012相比,魏桥集团2013销售收入突飞猛进。

在魏桥集团日前举行的年终总结会上,集团董事长张士平介绍,魏桥集团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241.7亿元,利税1.63亿元,利润1.1.5亿元,自营进出口额36.6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

“一是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转;二是项目建设进展迅速;三是财政融资成效显著;四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五是节能减排扎实有力;六是企业管理得到有效提升;七是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八是职工生活持续改善。”张士平从八个方面总结了去年的工作。

在总结2013年工作的同时,张士平还部署了2014年的任务和目标。张士平指出,2014年,集团确保实现销售收入2800亿元,利税17亿元,利润13亿元,自营进出口额30亿美元,其中出口10亿美元。

但是面对2013纺织行业的大局,魏桥集团也不是一点不受影响。2013年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比2012年略有下降。2012年魏桥集团营业利润率为5.6%,2013年为4.76%,成本仍受大环境影响。但即使在利润下滑的情况下,魏桥集团仍然实现了2400亿元的销售额。对此,魏桥集团负责宣传的黄部长表示,“集团各个行业都不错,我们的竞争力比较强,这也是各方努力的结果”。

专家观点:2014棉花市场充满变数但值得期待。

2013是棉纺织企业难忘的一年。进口棉与国储棉的价差高达5000元/吨,对棉纺织企业来说可谓“生死考验”,大部分企业甚至已经搬空了家底。2014是企业可以寄予希望的一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企业经营要市场化。此外,多方消息称,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将出台棉农直补政策,不再执行棉花收储政策。期待已久的相对平等的竞争地位将得以实现。

届时,棉花将失去行政价格,中国国内棉花价格将与国际棉花价格接近,对棉纺织行业和棉花市场影响很大,并可能带来棉花价格的回落,目前棉花价格仍处于高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企业库存纱线的贬值。同时,由于下游企业订单价格下行压力较大,明年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经营震荡调整期。

此外,对2014年度超配额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继续实行滑准税,并适当调整税率,确保国内棉花市场供求基本稳定。不过,新政下的完税价格基准价上调了1,000元/吨,滑准税的计算公式也做了微调,起征点由1.4元/公斤调整为1.5元/公斤。滑准税的调整保护了国内棉花市场价格不受冲击。2014进口棉和国储棉价格逐步下降,更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

可以预测,2018000元/吨(标准棉),新棉上市棉价至少就本地棉价而言没有太大悬念,可能用不了太久就会因为进口棉价的压力跌破17000元/吨。据了解,目前棉农还有40%左右的新棉,这是棉农政策不明确造成的。到3月份,国家发改委正式出台棉花收储改革方案后,棉花应该会有较大的成交量。

棉纺织行业是一个低门槛行业。目前市场基本饱和,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收入普遍处于较低水平。那么在2014市场存在变数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差异化和非棉纤维的使用已成为许多企业的首选。做纯棉纱产品的企业开始计划做高支纱,开始考虑对紧密纺、赛络纺进行技术改造,生产目前市场上畅销的粘胶、莫代尔、天丝、竹纤维等产品。

2013能活下来的企业,都是经历过挨打的企业,都是有活力的企业。笔者欣喜地看到,虽然棉花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30%以上,但江阴纱线市场来自中国台湾省、韩国、美国等地的订单状况良好,因为他们掌握了差异化纤维生产加工的秘诀和纺织产业链中的高端市场资源。相反,那些靠政策为生的企业,更应该早点开始“断奶”,自己脱困总比等政策好。在2013的困难局面下,部分企业并没有受到国家贷款、棉花外调费用补贴、棉花出国运费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影响,反而大赚了一笔。说白了就是因为政府的支持。但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来看,这是不可取的。只有真正进入市场磨练真功夫,才能经得起市场风浪的考验,才能实现长久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