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方案_基于伊利集团股权激励方案的思考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步伐的加快,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成本。股权激励可以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搭建利益桥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发展。然而,股票期权制度的实施效果一直受到质疑。本文以伊利股权激励的案例为基础,分析了伊利股权激励失败的原因是企业违背了股东权益最大化。

关键词股权激励;公司治理;所有权结构;市场反应

一.导言

伊利公司作为国内知名企业,自宣布实施股票期权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伊利的股票也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但伊利公司2007年因股票期权激励出现亏损。本文通过对财务报表数据的分析,探讨了伊利亏损的原因和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对指导我国企业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伊利实施股权激励的重要事项

1.伊利股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向激励对象授予5,000万份股票期权,标的股票占当时伊利股份股票总额的比例为9.618%。每份股票期权自授权之日起8年内有权以13.33元的行权价格和行权条件购买1股伊利股份。认股权证行权后,公司股本发生变化,公司相应调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中的股份数量和价格。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股票期权数量由5,000万调整为64,479,843份,行权价格由65,438+03.33元调整为65,438+02.05元。

2.2007年6月5438+2月21日,伊利集团监事会第五次临时会议形成决议:根据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公司激励对象已符合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行权条件。公司拟通过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股份的方式行使权利。经计算,股票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14.779元/股。按照股份支付标准进行会计处理,将对公司等待期间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损益影响合计73,895元(65,438+04.779× 5000 = 73,895),行权日为65,438+2007年2月28日。本次发行股份总数为64,480股,涉及35名行权人,限售期为65,438+0年。

第三,股权激励在伊利财务报表中的表现

伊利的利润表分析显示,净利润和管理费用呈现较大变化。从上表可以看出,自2006年实施股权激励以来,企业净利润明显下降,2007年和2008年甚至出现负值,直到2009年才有所好转。但企业的管理费用却大幅增加,2008年甚至翻倍。企业的净利润和管理费用是企业利润表中变动最大的项目,两者之间存在相反的变动。那么企业净利润的下降是否是股权激励引起的,我们首先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

资产净利率反映了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也是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比率,它说明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综合性很强。由于股权激励对伊利的利润影响最大,我们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净销售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四个指标。

从上图可以看出,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值。这反映出2007年和2008年企业资产和自有资金获取收益的能力大幅下降,与净利润大幅下降有关。企业每股收益大幅下降是由于股本从2006年的565,438+06,470,000股增加到2007年的66,665,438+002,000股和2008年的799,323,000股。新发行的用于激励公司管理层的股本在2007年和2008年进行了分享,导致股本大幅增加,每股利润为负。

总的来说,2007年和2008年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与伊利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密切相关,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也对我国乳业产生了影响。但从总体趋势可以看出,2009年这四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并呈逐步上升趋势。说明2007年和2008年盈利能力下降不是企业的常态,相关指标的下降受到企业股权激励短期行为的影响。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没有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认为股权激励并没有导致经营业绩的下降,只是股权激励后,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如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股权激励对企业影响不大。

从企业的偿债能力来看,相比蒙牛和光明,伊利的长期偿债能力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甚至达到70%左右,而从伊利的高流动比率可以看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20%以上的自有资金说明资金质量较高。而且企业经营能力的周转率也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状态,并没有因为股权激励而大幅波动。

通过对企业的业绩分析,2005年至2009年,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保持在稳定状态。但企业盈利能力波动较大,主要是2008年和2009年净利润波动所致。对利润表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由于管理费用的大幅增加,净利润减少。这说明剔除净利润的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甚至保持了稳定的发展状态。一方面反映出股权激励并没有导致经营业绩的下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股权激励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至少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并不明显。

第四,伊利实施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

伊利公司的激励计划披露后,伊利股份引起了市场和投资者的极大关注。因为在中国,股权激励能否促进企业还有待验证。伊利公司因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出现亏损,违背了股票期权激励的初衷。虽然剔除股票期权本身的会计处理后,公司2007年的净利润没有出现明显波动,但伊利公司2007年赚取的利润不足以支付股票期权激励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高层管理者独享公司利润,而亏损则由小股东承担。这极大地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从伊利股价的变化可以看出,股价从2007年的35元左右,跌到2009年的不到10元,跌幅接近30%。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伊利在2007年实施股权激励后,投资者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享受到,企业的股票也没有保持增长。大多数投资者持观望态度。说明市场对股权激励的有效性还是持怀疑态度。

五、股权激励失败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