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钠离子正极材料产能可能在2023年迎来产业化。

锂价格高,被视为备胎的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加快。

9月18日,美联新材(300586。SZ)和七彩化工(300758。SZ)同日宣布,双方就建设年产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色)项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25亿元。

普鲁士蓝(白色)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主流路线之一,双方表示将助推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近日,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也公开回应,力争在2023年推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

二级市场闻风而动。9月19,钠离子电池板块上涨,七彩化学涨逾18%。川仪科技一度涨停,新宙邦、山东章谷、美联新材等多只股票跟进。

技术路线尚未统一。

资料显示,美联新材主营色母粒和熔喷无纺布,七彩化工主营高性能有机颜料和染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双方在公告中表示,多彩化学具有普鲁士蓝(白色)产业化技术、成本、环保处理等优势;美联新材拥有普鲁士蓝(白)上游核心原料氰化钠的产能、成本和技术优势,拟以* * * *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

根据公告,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产业技术合作和资本合作,建立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财经。com就此联系了美联新材。对方表示,目前只是意向性协议,有进一步消息会公布。现在不方便做具体回复。

财经。也叫七彩化工。公司证券部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是刚刚得知这个消息。具体的合作方式还没有落实,主要以公告的方式。公司参股公司鞍山汇鸿拥有相关生产技术。

去年8月,多彩化工曾在互动平台上表示,普鲁士蓝是汇鸿的主营产品之一,产能为3000吨/年。

据了解,普鲁士蓝最初是用作颜料和染料,比如梵高的《罗纳河上的星空》。在化学领域,普鲁士蓝类似物(PBAs)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已成为钠离子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之一。

与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路线之争类似,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也有多种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和普鲁士蓝类似物。其中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类似于锂三元材料,聚阴离子化合物更接近磷酸亚铁锂结构。

各有利弊,目前也没有明确的领先技术路线。新能源资深人士刘继茂告诉《财经》。三者中层状氧化物的能量密度最高,制备工艺成熟,缺点是稳定性低;聚阴离子化合物结构稳定,但比容量低,电导率低,难以大规模生产。普鲁士蓝成本优势明显,但技术门槛高。

东北证券研报显示,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上,当代Ampere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层状氧化物和普鲁士蓝两条技术路线。美国NatronEnergy公司选用高倍普鲁士蓝;中化钠、湖南立方、英国FARADION公司使用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川仪科技采用层状氧化物和聚阴离子正极材料。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短期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处于产业化前沿,长期三向或平行发展。普鲁士蓝化合物的合成成本很低,但快充性能优异,但结构中的结晶水难以去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未来两种材料的限制因素得到改善,有望形成三足鼎立、优势互补的新局面。

2023年可能迎来工业化。

其实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并不比锂离子电池晚。其电池原理和结构与锂电池相同,主要结构包括正极、负极、集流体、电解液和隔膜。在锂价格持续超预期的背景下,行业积极寻找替代品,钠离子电池凭借成本优势重新获得市场关注。

从原料储量来看,钠资源非常丰富。相比目前50多万元/吨的锂价,1吨碳酸钠的价格只有2000-3000元。包括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中化钠等电池企业都加大了钠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

但是硬币的另一面是。钠离子电池除了便宜,其他性能都不敌锂电池。电池与储能研究院院长王朝阳曾将钠离子电池比作备胎,指出其能量密度不太高,生产成本也不一定低,因为缺乏供应链。

另一个基本事实是,在政策利好和市场关注下,钠离子电池产业链正在加速完善,为其后续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备胎有望加速。

比如,白蓉科技曾经预测,明年钠电池的正极材料将实现一个月一百吨甚至上百吨的量产。公司计划2023年钠电池正极材料产能达到3.6万吨/年,2025年达到65438+万吨/年。

中科海纳拟扩建华阳公司10GWh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线;在电解质中与多氟化物协同作用。钠创新能源计划2022年投产3000吨正极材料和5000吨电解液,未来3-5年分阶段建设8万吨正极材料和配套电解液生产线。

论文称,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动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的产业化,不仅包括电池的量产,还包括上游产业链的建立。这种电池可分别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

明年应该会有更多。有新能源行业人士告诉《财经》。com称,钠电池将从储能、两轮和部分乘用车上取代部分锂电池。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新能源行业人士告诉《财经》。钠离子电池技术可能在2023年部署。根据传闻巨大的成本节约空间,钠离子电池可能是新能源汽车终结石油汽车的杀手锏。

兴业证券预测,钠离子电池配套产业链将于2023年初步形成。当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到位后,钠离子电池的生产成本相对磷酸亚铁锂会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