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性担保公司是否属于金融机构?

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并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担保人不履行所欠债权人的融资性债务时,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扩展数据: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导向。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着力提升融资性担保机构服务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能力。

(二)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加快融资性担保机构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扶持政策体系和行业自律体系建设。构建适度审慎、协调一致、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快培育公司治理完善、内控严密、风险管理有效、承保能力强的融资性担保机构,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竞争适度、运作规范有序的融资性担保体系。

第二,推进行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当按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坚持以融资性担保业务为核心,稳步开展非融资性担保业务。建立和完善符合自身特点、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审慎经营模式,不断提升承保能力。要加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制度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依法合规经营,增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积极开发新业务和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从事行业性、专业性担保业务,提高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形成自身专业优势和独特竞争力。鼓励规模大、实力强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到县域和西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业务;鼓励县域内融资担保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融资担保服务。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依法进入融资性担保行业,增强行业资本实力,促进市场竞争,满足多层次、多领域、差异化的融资性担保需求。

(五)加强融资性担保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业务行为、加强自律管理、开展教育培训、实现行业信息共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储备和使用计划,逐步完善融资性担保行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和资格认证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第三,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外部环境

(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立足本地,科学规划,按照市场原则合理布局,重点支持经营管理好、风险管控水平高、有一定影响力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制定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加强扶持资金管理,对符合条件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实行优惠财税政策,建立扶优限劣的良性发展机制。要因地制宜,设立再担保机构,综合运用资本金注入、风险补偿、考核激励等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实现支持和监管的有效衔接,提高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