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骗局|连载1-上海电气:为什么“贸易融资”成了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2021年8月5日晚间,上海电气发布公告称,公司执行董事、总裁黄欧先生于2021年8月5日不幸逝世。此前5月31日,上海电气发布公告称,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上海电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信公司”,公司持股40%)应收账款普遍逾期,存在大额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通信公司应收账款余额86.72亿元,账面存货余额22.30亿元,通信公司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654.38+0.252亿元,公司向通信公司提供的股东贷款总额77.66亿元,均存在较大损失风险。
公告显示,通信公司成立于2065438年3月16日,注册资本3亿元(其中:公司出资65438+2亿元,占通信公司股份的40%)。除上海电气外,通信公司由上海海星童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持股28.5%)、鞍山盛华科技有限公司(持股8.5%)、北京福鑫峰源商贸有限公司(持股8.5%)、上海董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8.5%)和上海奈磐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6%)共同出资设立。
随后,据不完全统计,多家上市公司卷入其中,陆续发布《重大风险提示公告》。所涉及的业务均为“电子通讯设备业务部分合同执行异常”,包括但不限于:郭蕊科技、乐凯科技、中利集团等。据不完全统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上海电气通信复牌涉及的重大风险,都是以“贸易融资”为名编织的精心骗局。
贸易融资的基本流程
融资贸易是指参与贸易的各方,在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交换过程中,以物权、应收账款等财产权利为依托,综合运用各种贸易手段和金融工具,达到短期融资或增信的目的,增加交易主体的现金流量。因此,融资贸易本质上应该是基于真实的贸易关系,通过金融工具在贸易各个环节的运用,融资是“贸易+融资”的组合,而不是简单的贸易行为或简单的融资服务。
简单来说,贸易融资是投资者依托供应链上下游为融资者提供融资的一种方式,其示意图如下:
简而言之,交易过程如下:
一、架构搭建:融资方成立自己控制的A、B两家公司,其中A是设备制造的供应商。
二是提前购买原材料:投资方从融资方控制的A公司(作为供应商)购买原材料,并提前支付90%,实现融资方融资的目的。余款一般在交付验收后支付,账期一般为90天至180天;
三、按账期结算设备:根据合同约定,投资方向融资方控制的B公司供应设备,预付65,438+00%,剩余货款按供应周期结算,通常为65,438+080天-360天。设备供应后,融资方丙方实质上完成了对投资方的还本付息。
贸易融资风险
贸易融资的本质是一方利用资金优势(或信贷低利率)向另一方提供融资的金融行为。贸易融资的风险本质上仍是金融风险,即投资者还本付息的能力。但由于贸易融资中的中资出借人通常不具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仅依靠交易结构的所谓闭环设计难以防范风险。一旦融资方不具备还款能力,供应商将面临供应商上下游的所有风险。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上游支付预付款后,供应商未能交付原材料的风险。一旦融资方不具备还款能力而跑路,如果融资方已经向其控制的供应商支付了预付款,如果供应商逾期不发货,则向融资方支付预付款损失风险。以上表中受上海电气影响的“乐凯科技”为例。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与新生代供应商签订产品购销合同29份,补充协议1份。合同约定,乐凯科技从新一代购买三种产品:隧道加密传输服务系统处理器、智能自组网数据通信模块和高速数据处理嵌入式系统。与新生代签约后,一般会在一周内预付不低于30%的购房款,半年后支付合同总价的65%。到货时间为合同生效后180日历天。乐凯科技披露,新一代收到的预付款共计65,438+065,438+0.565,438+0亿元对应的合同已逾期,尚未交付。
二是从上游采购原材料,存在存货无法变现、存货减值的风险。如果投资方已经向其供应商支付了货款,取得了原材料,但供应链断裂,无法组织生产和销售,导致存货无法变现,存货发生减值的风险。对于上表所列的汇鸿集团,由于整个供应链的断裂,延迟交付存货的价值(扣除已收预付款)为654.38+7700万元。上述金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年经审计净资产的3.28%;可能增加存货的金额(扣除收到的预付款)为65438+7800万元。
第三,下游销售设备产生的应收账款逾期风险。如果单个融资方丧失了还款能力,那么对于已交付的设备将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逾期。如上海电气通信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为86.72亿元。
第四,利用自身优势向外部融资带来的融资风险。在贸易融资业务中,一些金融出借人为了扩大收益,利用自身的信用优势,向外部金融方借款开展业务,人为放大了经营风险。如上海电气通信公司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为654.38+0.252亿元,上海电气向通信公司提供的股东贷款总额为77.66亿元,均存在较大的损失风险。
贸易融资监管
2065438+2008年7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第37号令《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实施办法中禁止中央企业开展融资贸易业务或“空转”、“接单”等虚假贸易业务。
2020年8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追究上海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上海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严禁上海市属国有企业开展融资贸易业务或“空转”、“接单”等虚假贸易业务。有理由认为,上述相关参与者在了解该条相关规定后,在清理/清点相关业务的过程中也存在风险(否则可能会继续掩盖一段时间)。
上海电气综合体
上海电气案的复牌几乎涉及上述贸易融资的所有风险,而这些风险都指向穗及其关联公司。
穗的名字分别于7月29日和30日出现在深交所对*ST和宏达新材的关注函中。深交所对*ST华讯的问题是:“我部(即深交所上市公司二管理部)关注上海海星童弟为穗控股公司。请核实贵司自2015以来是否与穗及其关联公司有业务往来或关联关系。如有,请列举并详细说明相关交易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形成原因、截至目前的预付账款或应收账款余额、催收情况、回收风险等。”
在给宏达新材的关注函中,深交所披露了有关穗的部分信息:“我部关注穗及其涉嫌关联公司拖欠多家上市公司合同款项,并引发经营风险。上海海星童弟、江苏星迪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星迪通')、深圳天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都是穗田丽控股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天通'),穗田丽长期致力于新一代专网通信。
根据上海通信有限公司披露的信息,隋1998 165438+10月至今,在上海星地通信工程研究所工作,任所长;期间曾在南京三宝通信技术产业有限公司、江苏国鑫大疆科技有限公司、新一代专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宁波新一代专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新一代广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北京赛普龚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宁波星地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星地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航天深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公司任职,并担任董事、执行董事、 监事、监事20438年6月至2020年2月,在上海电气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任副董事长。
由于“专网通讯”的产品是保密的,外界很难看到穗田丽“专网通讯”业务的全貌。在很多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中,产品和客户的名字大多是隐去的,把他们说成是公司的大客户。如上海电气83亿财务黑洞案的应收账款中,沈复实业公司(以下简称“沈复实业”)欠款7.88亿元。沈复实业公司的股东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五办公室,第五办公室的职能外界并不清楚。
据2021 8月2日,通信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隋目前涉案,正在接受公安机关调查。另一名实际控制人刘青失去联系。虽然有些案件的信息有点神秘,在司法调查完成之前很难窥探全貌,但可以初步断定,部分上市公司确实陷入了隋精心编织的贸易融资“骗局”。在融资贸易模式下,一旦下游客户拖欠,上游供应商逾期,上市公司就会形成如上所述的巨额坏账。(备注:部分报道来自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