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有什么特点?
隋代修建的长城、北京天坛、河北赵县安济桥,就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而言,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山西应县佛公寺现存木塔高达67.1米,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明清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好的大型建筑群。至于中国古典园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中国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中国古代建筑以屋檐(屋顶)为特色,辅以传统人文精神和传说,建筑的每一寸都充满寓意和风水格局。比如故宫和北京四合院的四合院式群体布局,象征着“圆的地方”和富贵气的内在含义。详见百度百科“中国古建筑”。
北京故宫和北京四合院
(庭院群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有一个简洁的组织规律,即每一个住宅、宫殿、官邸、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座单体建筑、一些回廊、围墙之类的院落围成的。一般来说,大部分院落都是串联的,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有序老龄化,内外有别”思想的产物。家庭中的主要人物,或者应该与外界隔绝的人(如贵族家庭的女孩),往往居住在远离外门的院落中,形成一个又一个院落的深层空间组织。宋代欧阳修写《庭院有多深?话说,古人曾形容大官僚的住所“门深似海”,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点。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群体和布局,一般是沿着纵轴(也称前后轴)和横轴均衡对称设计的。比较重要的建筑放在纵轴上,次要的房屋放在横轴上它的左右两侧。北京故宫和北方四合院的群体布局是最能体现这种群体布局原则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