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部门和法律部门的区别
法律工作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如果法律事务给出的法律意见不是基于有效的法律法规,首先要质疑其专业水平。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法律意见书只需要考虑法律法规,实际经营情况和执法情况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合规工作的基础不仅是法律法规,还有公司内部的政策,包括公司吸收的行业标准。
违反内部政策和程序不一定违法,但肯定违法。
这里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即使违反了内部政策流程,也不一定存在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实际上是指公司可能因为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受到执法部门处罚的可能性。
法律风险不仅指被强制执行的风险,还包括承担不利法律后果的更广泛风险,包括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
第二,工作内容不同
合规部只负责处理特定的领域,通常包括反腐败、反贿赂、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出口管制、利益冲突以及与这些领域相关的第三方管理和招标管理。金融行业的合规部还要加一项,反洗钱。
对于设立在法务部和合规部的公司,这些领域之外的法律事务由法务部管理,通常包括诉讼、合同审查和管理、许可和公章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
虽然在内容上有一些差异,但是实际上很难把双方完全分开,总会发生一些事情,就是跟合规和法务有关的事情。总的来说,双方合作密切。
第三,不同的工作角色
法务的角色更多的被定义为帮助业务部门实现业务目标的业务伙伴。
除了合作伙伴的作用之外,合规的作用还有另外一层,即内部监管者。尤其是在处理利益冲突、内部欺诈、虚假报销等问题时,起到了监督者的作用。
合规官的职责之一是帮助完善内部政策和流程,这就决定了合规官需要在看到问题的时候明确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完善公司的合规管理体系。
法务当然可以给出改进的建议,但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应尽的责任。这是我的理解。也就是说,如果法务部不这么做,没什么好指责的,但是如果合规官看到了明显的政策和流程问题,没有指出来,那么就可以说是失职了。
法律依据:《关于在部分中央企业开展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拉开了国有企业合规体系建设的大幕。在国资委(SASAC)的领导下,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开始进行合规建设,从合规部门的设立、全覆盖合规体系的构建、宣传等全方位开展合规工作。随后几年,合规试点扩大,更多国有企业开始按照SASAC的相关要求从事合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