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什么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没有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企业文化就是自娱自乐。

企业应该只有一个中心,而不是两个或更多。围绕企业管理的中心,企业必须依靠两大支柱:战略和文化,哪个是企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商业问题层出不穷,五花八门,但解决方法只有两个: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文化。战略是刚性的、僵化的、外显的;文化是柔软的,灵活的,隐蔽的。确定最终目标是解决商业问题的关键。只有最终目标明确了,才能有方向有规模的解决问题。我总结了成功企业的36个指标,这是解决商业问题的终极目标。这里转录如下:

清晰的目标,简洁的策略。定位准确,优势独特。优秀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价格合理,促销适度。沟通顺畅,渠道广阔。务实的文化,持久的品牌。诚实的作风,守信的原则。协调组织,精简组织。强有力的领导和严格的制度。快速行动,精细管理。充足的资源和合理的安排。优秀的人才和有效的激励。灵活应对,严格执行。决策英明,监管严格。稳步发展,赢得竞争。满意的顾客和快乐的员工。开放的心态和和谐的关系。实实在在的好处,结果* * *赢了。

如何评价或评估企业文化?

第一,从企业文化本身来看;首先是从企业文化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来判断。现在很多企业文化咨询企业和专家都建立了自己的评估体系。这些评价体系基本上都是基于对企业文化本身的评价。这种评价体系很容易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企业文化的正式表现上。一大堆复杂的图表、问卷、指标、工具,让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然而,对于企业文化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却鲜有全面、系统、具体、准确的评价标准。用业绩、满意度和品牌影响力来概括是相当偏颇的。过于细致复杂,不仅操作难度大,不可比,而且背离了企业文化的根本。

企业文化的形式表征再好,也不代表企业文化好。

我们来分析一下现在的评价体系都用了哪些典型的指标。以在线企业文化评估矩阵为例。企业文化评估矩阵也称为企业文化诊断和评估系统(cmas)。企业文化评估矩阵包含12个维度和33个因子。企业文化评价矩阵的信息来源包括问卷调查(包括问卷和量表)、深度访谈、历史资料查阅、公司文件研究、产业发展研究和行业研究、实地调查等。企业文化的12维度包括工作环境、组织体系、管理模式、内部沟通、员工激励、领导与决策、培训与员工发展、员工激励、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文化建设以及理念与价值观。这是目前看到的最好的诊断评估体系,应该能代表国内的最高水平。但就是这样一个诊断评估体系,其中大部分要素都是企业文化本身,与业务问题相去甚远,给人一种悬在云上不沾地的感觉。质量、定位、产品、服务、价格、渠道、资源、效益、竞争、客户、决策、监管等具体实际问题。很难体现在这个系统中。比例严重失衡,说明根本没有深入到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基本上是一种主观的企业文化观念。而且这种诊断评估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就是没有终极目标要求。受访者完全根据自己独立的好恶标准,以及当时的认知水平、理解水平、价值取向和个人心态给出评价分数和答案选项。其中不乏心怀怨恨,故意恶作剧,故意戏弄、戏弄侦查人员的因素。所以这种诊断评估基本不靠谱。这样就失去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企业文化的存在价值只有一个,就是高效务实地为企业服务。

所谓高效务实,可以概括为三大优势,即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有利于赢得市场竞争;有利于保持活力。这三个利好标准,具体到企业的实际经营中,就是上面说的36个指标。这36个指标应该是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36个指标中,除了务实文化与文化直接相关外,其他都直接指向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每个指标都给出了明确的终极标准,并依赖于集体意志和判断,能够代表绝大多数员工的认知和理解水平,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统计误差。

其实企业管理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企业文化问题。

容易陷入掩耳盗铃不见泰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形而上学思维。只有从企业文化的高度出发,才能抓住关键,把握全局。谈问题不好,谈文化也不对。正确的做法是在问题上谈文化。我们应该摆脱企业文化建设方向的偏差,回到谈问题谈文化的正确道路上来。这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现在流行的企业文化评价过于注重形式上的表象,给人一种很大的错觉,好像企业文化的建设一定要花钱,而且是大钱,不是小钱。换句话说,企业文化是用钱堆出来的。似乎花钱越多,企业文化越好;不舍得花钱,就不会有好的企业文化。这真是一个弥天大谎和骗局,让广大中小企业无缘无故的自卑。企业文化根本不是钱的问题,跟花多少钱没关系。如果企业文化一定要花钱,那也是花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企业文化本身。例如,要解决质量问题,我们需要引入iso9000质量体系、5s、六适马等。,这些都需要钱。企业文化的任务是引导人们不要局限于这个层面;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升华到原则、哲学、价值观的高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企业文化管理手段的运用,是为了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全局性、系统性、历史性、普遍性、根本性、潜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无形的、量化的,但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或者说在质量问题上,产品质量问题是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是深层次的思想偏差,源于中国人近乎冷漠的思维习惯。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花钱吗?一点也不,即使花费很大。可见,务实的文化不需要花钱或者只花很少的钱,只有务实的文化才需要花很多的钱。

现在对企业文化的诊断和评价,从一开始就存在出发点错误的问题,看似科学严谨,实则可笑。而且脱离实际,操作复杂,不适合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如果一个诊断评估体系一定要依靠所谓的专家、大师、专家的权威,那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价值。一个好的诊断评估体系应该简洁、易操作、贴近实际、客观公正、标准明确、代表性强、具有连续性、可比性、省时省力、花钱少、普适性强、适应性广。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能够为广大企业自主掌握和使用。其实一个好的诊断评价体系不应该只针对企业文化而存在,也就是说不应该有企业文化?敬业?诊断评估系统。它所反映的结果不应该仅仅针对企业文化,还应该针对全面解决业务问题。只有一个指标足以诊断和评价企业文化,即是否务实,即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唯一正确方向。用文化来谈文化,只能把人引入歧途。所谓的企业文化诊断评估,是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是企业文化咨询公司给企业的一招一套,目的是诱导企业上当受骗,并为此付出代价。任何陷入陷阱的企业的企业文化一定是有问题的。这个结果在诊断和评估之前,就已经在咨询公司的专家和大师们的头脑中预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