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力电池发展的开端
新能源汽车时代,动力电池很重要。现在看来,我们国家的动力电池市场很强大,大型动力电池公司也很多,但在一开始,我们电池行业的发展是很不乐观的。
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电池因为成本高,续航里程低,成不了气候。当时中国开始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10开始,大量补贴涌出,动力电池产业链逐渐启动。
混合动力汽车最高5万辆/辆,纯电车最高6万辆/辆,高度10米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最高42-50万辆/辆。在巨额补贴下,2010左右,国内涌现出1500多家电池企业。
包括如今的行业翘楚,如1995创立的元老比亚迪,国家队资助的AVIC锂电,2011才创立的新兵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等
然而尴尬的是,当时国内还没有一家能打起来的电池厂。绝大多数补贴最终都被韩国电池厂赚走了。
2010左右,国内做动力电池最好的公司,良品率只有60%,而日韩已经做到90%以上。当时LG化学一口气拿下了SAIC、一汽、长安的订单,这三家国企当年的国内销量占到了60%。
不仅生产效率悬殊,而且与磷酸亚铁锂、日韩推广的主流三元锂电池路线相比,在能量密度上优势明显,而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积累几乎为零。
2014之前,国内所有动力电池企业都在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对于三元锂电池,中国的技术积累几乎为零。但是国外的私家车早就改用三元锂电池了。
于是到了2015,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第二场生死战——三元锂电池之战。
对于私家车来说,通过技术改进可以达到安全,但是续航能力一定要强,否则消费者不会买,所以选择三元锂电池是必然趋势。
这就是中国动力电池的初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