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再次全员加薪:人均加薪1000元,会带动涨薪潮吗?
我很佩服格力的加薪。毕竟董明珠还是挺擅长管理团队的。这种加薪相当于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努力。现在很多城市房价很高,工作机会不多。生存还是挺艰难的。格力的加薪肯定会受到工人们的欢迎。而这次格力电器的加薪会带来一波加薪潮吗?
个人觉得要看马云的阿里巴巴这样的行业,他自己的工资很高,马云对待员工也挺好的。想再涨工资不太现实。格力自己的普通工人工资没有网上的那么多,加起来1000元也不少了。如果阿里巴巴加1000元,可能看起来没那么多。加了也没多大意义。本来像腾讯,阿里巴巴,华为这些高薪行业都有一套严格的绩效考核,工资都很高。我认为他们不会效仿。
而且像一些普通的制造业,有一定垄断地位的企业,比如美的集团,可能会效仿格力电器涨工资。而一些制造业,生存艰难,本身利润也不多,加薪可能会让企业难以承受。我觉得很难加薪。
在裁员潮中,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又出大招,宣布员工将获得每月1000元的加薪。这是继2065,438+06年2月和2065,438+08年2月之后,格力电器第三次普遍月增65,438+000元。
2018年加薪后,格力人均年收入达到10.4万元。这次加薪后,相对于2018,相当于人均加薪11%,格力人均年收入达到116000元。
2017年广东薪酬调查报告显示,珠海平均薪酬为每月6492元,每年76000元,因此格力人均薪酬较当地平均薪酬优势明显。
格力的加薪幅度虽然比不上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但作为中国智造的标杆,实属不易,可谓业界良心。
而大多数制造企业,挣扎在生存线上,只有看!
随着人民经济的日益增长,国民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现在人均消费水平也在提高。随着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收入也会提高,但往往收入的提高是全民的提高。也就是说涨幅还是有限的,所以像格力这样的公司一次性涨工资1000,在整个范围内还是比较少见的。
所以不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在我看来,格力对整个环境没有影响。毕竟只是小范围的事情,只为他们公司本身的发展,不为别人。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在一项工作中的积极性,所以我认为还不具有普遍意义,需要发展。
我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格力加薪只是一种企业行为。公司赚钱,多给员工,这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行业、整个市场环境都要这么做,或者会这么做。
其次,工资水平由许多因素决定,如地区工资水平、工作岗位、企业规模和人才竞争力等。某个企业不可能带动整个行业活在整个区域,作用非常有限。
第三,这个行业很多人看了报道可能有一种跳槽的冲动,所以格力的目的达到了。格力的加薪不仅仅是加薪本身,还有很好的宣传效果,既能聚集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也能展示品牌本身的高大上形象。同时也会在普通大众中对格力产生正面看法,这比单纯花钱请广告公司要强得多。
这就是我的看法,谢谢。
格力有全员加薪,而且是另一次,因为前期已经加了两次了。
第一次:2065438年2月至2006年2月,所有员工每月额外领取1000元,涵盖入职三个月的员工。
第二次:2018年2月25日,宣布全体员工加薪,但根据业绩,简而言之,人均加薪1000元/月。
第三次:2019 1.8,加薪1亿元,大家都有份,但也和第二次一样。人数分摊的话,每个人也会获得1000元左右的加薪。
别人的公司是什么?格力是别人的公司。土豪财大气粗,别人总资产不是654.38+0亿,却能拿出来涨工资。在员工眼里,董姐就是亲人。善待员工,员工才会努力。毕竟董明珠说过以后会有分房的。
但是,加薪只是格力一家的事。现在经济环境不好,很多公司都在节约成本,互联网公司大量裁员。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能保住工作就已经很满足了。
拿两个案例给你参考。
前段时间,有着医疗机械行业“华为”之称的迈瑞医疗选择与应届毕业生解约,理由是突然想到需要有相关经验的社会人才。至于摩拜单车,在创始人胡玮炜辞去总裁职务后,一天之内就有近208人离开了公司。至于某知名公司,中午还在上班就被炒了,晚上的饭卡也停了,效率极高。
不是公司老板狠心,也不是不想对员工好,而是缺钱就是省钱。为什么各地的最低工资指导线只能一步步提高?我怕企业受不了一下子发太多工资。
格力去年宣布不分红,今年又宣布给员工加薪。董明珠应该如何评价这次操作?
格力表示,为了谋求公司的长远发展和股东的长远利益,公司需要进行相应的资本公积。公司留存资金将用于生产基地建设、智能工厂升级以及智能装备、智能家电、集成电路等新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