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资企业再次受到打压。传统安防企业如何突围?

欧美市场一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尤其是在安防领域。虽然近年来技术已被中国赶超,但对本土安保公司的信任依然存在。ADT、DSC、OPTEX等高端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中企在欧美举步维艰。

近日,英国富时罗素指数发布公告,将海康威视等8家中国公司的股票从相关指数中删除,这一决定于2月21日生效。8家中国公司包括海康威视、中国铁建、中国卫星、中国焦健、中国核建、CRRC、中科曙光和中化集团。

无独有偶,一个月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国公司和个人通过投资基金直接持有或持有美国政府认为有助于中国军事发展的公司的股份。禁令将于明年6月65438+10月11生效。禁止投资名单涉及31家中国公司,包括上述八家。

早在5438年6月+去年10月,海康威视就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未经美国政府批准,将被禁止从美国公司采购零部件。

英特尔(Intel)、英伟达、Ambarella、西部数据、希捷科技都是海康威视、大华的主要供应商,禁令必然会对供需双方的相关科技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在国内,海康威视的发展势头不一定好。

2020年,国内安防市场风起云涌。AI、物联网、5G、云计算等一大批新技术快速发展,为安防行业增添了更多竞争维度。出现了“AI四小龙”等一大批AI公司,纷纷布局安全。互联网整体To B的浪潮,将互联网巨头们推向了安全领域。

整体来看,来自新技术和新机构的挤压,让海康威视等传统安全厂商陷入了困境。不仅如此,传统安全厂商的硬件优势也在逐渐减弱。据统计,华为海思生产的安全芯片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80%。

根统计,海康公司2010年至2019年的营收增长率分别为71.57%、45.10%、37.89%、48.96%、60.37%、46.64%、26.32%。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9.07%、40.81%、44.28%、43.51%、52.13%、25.80%、26.46%、26.79%、20.64%和9.35%。

可以看到,海康威视的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都出现了明显下滑。以最近的2020年第三季度为例,其营收增速为11.53%(上市以来历史高点为71.57%),净利润增速首次跌破0.12%(上市以来历史高点为52.13%)。

海康尚且如此,其他安全厂商也难逃被砍掉的命运。如果你想在现在的时代生存,你必须建立智能安全。

简单来说,安防的核心领域是视频监控,智能安防的核心是视频结构化技术和视频大数据的融合。如果能将视频大数据和社交大数据相互融合,就可以构建一个广阔的IOT感知平台,通过多条链路串联起来,形成强大的智能安防生态系统。

海康显然意识到了打造生态的重要性远高于硬件开发,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做视频,做楼宇,做门禁,做硬盘,甚至开始做电脑,但是做大做强了吗?这个问题发人深省。

从国内传统安防企业转型来看,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是目前向智能安防转型的代表性企业;第二梯队以时宇、天地叶巍、苏州科大和师旷为主。第三梯队是中小企业,大部分都在转型的路上。

2020年安防头厂商增速将回归个位数,中小企业普遍负增长。转型升级难,光鲜的转型背后是大量企业的失败。安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洗牌加剧。

智能安防技术的发展不仅为领先安防企业构筑了更大的优势,也给中小安防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生存压力。中小企业只有客观认识公司现状,明确公司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合作伙伴共建生态,才能成功转型升级。

短期来看,受今年疫情影响,加上雪亮项目和部分大型基建的关闭,政府市场短期增速有所放缓。但安防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行业市场作为重点领域,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物联网、AI、大数据、5G等新技术的升级换代和智能化升级,解决了传统安防的痛点,未来将为安防行业带来千亿元的增量。智能化将成为安防行业的大势所趋。

今年年底,全国各地发布新的安防规划,规划未来几年的智能安防建设。比如昆明的《智慧安防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青岛的《2020-2022年智慧安防社区规划》,对很多中小安防企业来说都是机会。

目前,由于国内起步较晚、品牌认知度较低、缺乏本地化服务,大部分安防企业对欧美安防市场仍处于摸索阶段,但这并不能掩盖欧美安防市场的巨大需求。

相信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市场将焕发出新的活力,中国安防企业将在欧美获得新一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