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创投初创企业需要选择创投机构吗?

风险投资是一个“不完美的朋友”。它能为你打开更广阔的社会资源网络,把你带到更高维度的竞争格局。同时也会给你带来很多限制甚至障碍。

当然,你可以选择不与风险投资合作,但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风险投资的支持和帮助可以给你带来更大的生存机会。

所以,一旦你决定与风险投资合作,就意味着你将进入一个复杂微妙的动态博弈。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你的生死线会不断变化,风险投资对你的介入和影响会越来越深,涉及的相关方也会越来越多元化。

你需要时刻知道自己在哪里,VC在哪里;什么时候需要进攻,防守,强硬,妥协?你必须不断调整你和风险投资人的关系,调整你的匹配方式和合作方式,这样才能发挥风险投资人的作用,避免踩坑。

这不仅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能否最大化,也关系到你的生死。

在动态博弈中,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自己,选择合适的玩家。

和风险投资家合作的逻辑是一样的。风险投资的类型完全不同。你是否找到合适的风险投资,直接决定了你在这个游戏中有多少胜算。

在找风投的问题上,你要过的第一道坎是找本土风投还是海外风投。你知道,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国内创投圈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国外的风险投资家,也就是普通合伙人(GP),召集我们国家的一些有限合伙人,也就是有限合伙人(LP),开会向他们募集资金。

国外GP说,如果我成立了基金,你们LP的工作人员就不能干涉我的日常管理,过问我投资的项目;我每年只发布一份报告给你,让你了解我目前的运营情况。

听到这句话,坐在最下面的中国LP走了一半。

然后国外GP接着说,如果你投资我的基金,锁定期是10年,也就是说10年之后,你就可以获得回报了。

听了这句话,剩下的半个中国LP也跑了。

为什么中国的这些LP都跑了?

因为这个国外风险投资人提出的游戏规则,在我们国内环境下基本上是无法接受的。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本土的风险投资和海外的风险投资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第一个区别是投资时间相对较短的国内投资者不愿意投资自己不能深度参与的项目。他们喜欢赚快钱,不想等更久才能拿到报酬。

按照国际惯例,比如在美国,创业投资基金从成立到清算的周期一般是“10 2”,也就是说有10年可以投资,如果需要,最长可以延长到12年。

在中国,一个创投基金的存续期基本是“5 2”,也就是说有5年的投资时间,最长可以延长到7年。通过对比,你可以看到我们国内VC的持续时间比国际VC短很多。

而且国内VC的久期也随着二级市场的估值而变化。2015,二级市场非常火爆,大家都看好。我看到国内很多风险投资人的期限可能会缩短到只有“1 ^ 2”。

“1 2”代表什么?VC投资刚一年,我就要开始考虑退出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的VC时长会有这么大的差异?这背后的原因是中美LP的构成不同。

美国基金的LP主要来自保险基金和退休基金。

保险资金和退休资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投资时间很长。他们的逻辑是按代活,就是我们这一代留着上一代,下一代留着我们的,所以他们可以给VC提供这个所谓的“长钱”。

美国LP的另一个主要类别是大学捐赠基金。

要知道,美国最好的大学都是私立大学,而私立大学最重要的财政收入,除了学费,就是捐款。一些大学近四分之一的捐款投入到VC分配的基金中。

比如耶鲁大学的基金会,1985开始做风险投资。30年来,其年均投资回报率超过14%,比巴菲特还厉害。投资期限很长,一般超过65,438+00年。

所以美国只有10%的LP是个人投资者,90%是长期机构投资者。

相比之下,我们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中国50%以上的有限合伙人是个人投资者。想象一下,你让一个个人投资者投资3000万或者5000万在一个基金里,然后一次性锁定10年甚至12年。这个很难,导致国内VC的持续时间比较短。

所以相对来说,国内的风险投资人更倾向于投资后期的项目,也就是相对成熟的项目;国外的风险投资家,因为他们有“10 2”的存续期,所以可以投资那些非常早期的项目,让你不断摸索和试错。

所以,如果你是初创企业,你要充分衡量你的项目成熟度。如果你的项目很早期,那么国内的风险投资人不一定愿意投你。建议你关注国外的风险投资。

本土VC和国外VC的第二个重要区别是,本土有限合伙人会积极参与公司的管理。

在美国,LP和GP的分工非常明确。有句话叫“付钱的人不干活,干活的人不付钱”。也就是说,LP出钱,他不能干涉基金的运作;GP工作,所以他最多只能投1%,剩下的由LP出。

但是在中国,就不一样了。很多LP都是个人投资者,会积极介入GP的运作。LP是投资方。他们不仅有财力,还得介入项目筛选、投资乃至投后管理。

另一方面,我们的GP不仅要选项目、看项目,还要应对LP的介入,这是国内创投非常特殊的地方——LP的GP。

比如中国很多LP会要求加入基金的投资决策委员会,有的LP甚至要求一票否决,这在美国是不允许的。

比如温州第一家民间PE机构东海创投,成立了最高决策委员会,叫联合委员会,这个联合委员会的主席就是一个LP。

这个基金刚成立的时候,还挺漂亮的。然而仅仅一年后,东海创投就退出了创投行业。为什么?就是因为LP过多的干涉了基金的运作,一直怀疑GP提供的项目没有说服力,没有吸引力。至于GP,也觉得LP干扰太大,所以基金很快就消失了。

相对来说,我们国内的VC更喜欢投资那种。说的好听点,叫“消费升级”,其实就是一个吃喝玩乐的行业。

这是有数据支持的——2065 438+07年6月到2018年6月,服务业是我们国家投资最多的行业,有2700多起。什么样的服务行业?

其实就是送货、美甲、修饰、美容等创业项目。背后是文化、娱乐、传媒行业,也有近2000个创业项目。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本土VC的投资偏好是怎样的。

这意味着,作为企业的创始人,你也要正确判断自己的产品品类和行业性质。

你要搞清楚,你要去战斗的战场是更硬核的前沿技术创新,还是相对软性的商业模式创新?

这也决定了你选择风险投资的路径。

找到合适的风险投资,至少意味着你有了一个好的起点,游戏才能继续下去。

策略

好了,当你了解了VC的特点,你再决定是找本土VC还是找外资VC。最后你拿到一张VC的$ Term单,你会发现这张投资单里面有很多条款。那么,你怎么和VC谈判呢?

在与风险投资合作的过程中,策略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你签署框架协议时的谈判策略,一个是管理策略——协议签署后,你和风险投资就开始“活”了。你们是如何一起处理和处理各种管理问题的?

我之前说过,在这个框架协议里,最重要的是两个权利,一个是财权,一个是行政权。

一般来说,框架协议中的很多条款都是格式条款。比如VC一般要求优先股股东的权利,也就是说它可以不负责你企业的日常经营,但是在重大决策的时候必须有话语权。

还有,VC一般会分阶段注资。比如一个项目需要10万元,它绝不会一开始就全部给你。它会先给你10万,这叫A轮投资,给你定一个阶段性目标。在你实现之后,它会给你第二轮、第三轮的后续投资。

还有,VC会在协议中设置“反稀释条款”。当你吸收下一轮投资时,投资人有优先权保证自己的股份不会被稀释。

类似这样的条款,其实是VC对自己的保护。这些条款基本都是标准条款。作为一名企业家,在这些条款上几乎没有商量的余地。

销售权

当你和一个外国VC签约时,你经常会不小心放弃销售权。销售权是什么意思?上面说的是,当你的VC决定出售你的业务时,只要你签了出售权,即使你不同意,他也有权利出售你的业务。

第二个要注意的条款是对赌协议,在国外叫股份回购协议。什么是对赌协议?意思是创业者和VC谈不到公司估值的时候,比如我给我的公司估值一个亿,但是VC给我的公司估值只有五千万,差距很大。既然估值谈不拢,我们赌一把,好吗?

怎么赌?

然后我们会对企业的业绩或者企业某一阶段的发展目标进行约定。如果我实现了这个约定的目标,VC会继续投资我;如果我没意识到,那我就回购你的股份。

这相当于VC给自己安排了退路和退出机制。

相关问答:风险投资是什么意思?风险投资一般指风险投资,主要是一种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获得公司股份的融资方式。风险投资之所以被称为风险投资,是因为风险投资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给投资及其回报带来很大的风险。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VC)是风险投资的简称,是指由专业金融家投资于新兴的、快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的一种股权资本。从投资行为来看,风险投资是将资本投入到具有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发领域,旨在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获取高额资本收益的投资过程。从运作模式来看,它是指在专业人才的管理下,由投资中介机构将风险投资于具有特殊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和投资者之间关系,享受收益、承担风险的投资模式。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兴起,源于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的出色。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地吸引了在国外学习的中国学生回国发展业务。一个高科技项目,一个小型创业团队,一笔小额启动资金。这是绝大多数海归刚创业时的情况。不要说百度、搜狐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就是UT斯达康这样的通信公司。创业之初,他们只是三两个人,七八把枪。只是由于风险投资基金的不断融资,这些公司才最终从一大批同类公司中脱颖而出。创业投资海归创业投资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规模与日俱增。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超过40家,总市值超过300亿美元。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大多数高管都有海外留学背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正在推动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企业在中国发展和海外融资的新模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已经突破了互联网和高科技公司的范畴。许多行业和领域的公司正在登陆纳斯达克。对此,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徐光勋指出,“这些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他们带来的中国理念也被国际市场所接受,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大部分高管都有海外留学背景。”其中有亚信科技创始人、百度董事长兼CEO田溯宁,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Kongzhong.com总裁杨宁,北极光的邓峰,WebEx创始人朱民,和如家创始人沈南鹏,Ctrip.com董事长梁建章,北京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徐小平,展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吴平等众多成功带领企业登陆华尔街的海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