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证据员工造成的经济损失
法律分析:员工因工作给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如果公司有明确的证据,这个损失是员工个人原因造成的。那么公司可以要求员工进行一定的赔偿,具体的损失赔偿需要区别对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自身原因造成用人单位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赔偿可从员工本人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额不得超过员工当月工资的20%。扣除的富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一般来说,劳动者赔偿用人单位的经济损失,应当限于对生产、经营、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用人单位应该及时固定与经济损失相关的证据,一旦发生纠纷,可以用证据支持用人单位的合法主张。站在劳动者的角度,造成的经济损失与过错程度、原因大小有关,劳动者需要承担相应的全部或部分赔偿责任。企业要求职工支付赔偿金的条件: (一)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2)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或者劳动合同必须约定,要求劳动者赔偿因违章操作造成的损失;(三)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向劳动者公开,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强制性条款。(4)证明损失的存在。一般来说应该是直接损失,比如货物损坏,客人索赔,而间接损失,比如预期利润,是不赔偿的。(五)、证明员工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如果员工明知故犯地让货物通过检验或者收受贿赂,可以认定为故意,而普通员工作为一个职业员工所能发现的瑕疵,则可以认定为重大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