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壳上市有哪些步骤?
买壳首先是买壳,即收购或转让股权。入股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购买未上市国有股或法人股,成本低但难度大。需要同时取得股权原持有人和主管部门的同意。场外收购或协议转让非流通股是中国壳上市的主要方式。根据1999上半年上海市场上市行为统计,在非现场收购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三种是国有股转让(40%)、法人股转让(40%)和控股股东收购(12%)。其中,国资委和政府部门控制的企业买壳上市最多。此外,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参与壳上市的现象越来越多。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这种方法在西方比较流行,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只适用于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较高的公司或“三无公司”。二级市场的收购成本太高,除非有详细的投机计划,从二级市场获得足够的投资收益来抵消收购成本。换壳之后就是换壳,也就是资产置换。剥离空壳公司原有的不良资产,出售给关联公司,将优质资产注入空壳公司,提高空壳公司的业绩,从而达到配股的资格,达到融资的目的。代价的支付最终是代价的支付。目前有六种方式,包括现金支付、资产置换支付、债权支付、混合支付、零成本收购和股权支付。前三种是主要的支付方式。但是现金支付对于空壳公司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很难一下子拿出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现金。因此,目前倾向于采用资产置换支付和债权支付或少量现金混合支付。编辑此段选择收购标的根据1997以来深沪股市数百起资产重组案例,壳公司有以下特征。首先是行业的低迷。尤其是纺织、冶金、零售、食品饮料、农业等行业,这个行业已经没有增长前景,只能另寻活路。股权原所有人和政府主管部门也愿意转让和批准。其次,资本存量小。小盘股的优势在于收购成本低,资本扩张能力强。特别是发行量小,容易在二级市场炒作,获利机会更大。然后股权相对集中。由于收购成本高,二级市场目标公司少,大多采用股权协议转让。股权相对集中,易于协议转让,保密性好,为二级市场投机创造了条件。只跟一家谈肯定比同时跟五六家谈容易。最后,目标公司有发行股票的资格。根据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只有连续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最低为6%)才有配股资格。借壳上市的主要目的是配股融资。如果失去配股资格,就没有必要借壳上市了。编辑此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