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衡量上市公司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越来越重要。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一致,比较混乱。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不发达,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应统一规范,构建整体框架。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相对较差。内部控制环境是指构成组织的内部控制氛围,它反映了内部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内部控制其他组成部分的基础。任何企业的控制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体现了企业对内部控制对企业重要性的态度。因为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统一的,决策和管理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企业管理者往往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不愿意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前者是他们认为自己的操作足以保证财产安全,后者是利益动机驱使。上市公司管理层希望在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尽可能避税,完善的内部控制将有效防止这种违法行为。(二)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虽然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操作流程相对粗放,缺乏统一、细化、操作性强的岗位操作规程。出现问题后,往往互相推诿,无法追究责任。但有些公司即使有内控制度,也不按照内控制度去执行、落实、评价,使得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制约和监督的作用。一些公司的会计制度过于灵活,使得信息的可比性差,误导决策,造成重大损失。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操作流程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防范风险。(三)内部审计机构监管不到位我们的内部审计机构最初是应政府要求建立的,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内部审计的作用,以至于内部审计机构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仍然是发现错误,防止弊端。只注重事后监管,不注重事前和事中控制;只重视财务报表的审计,而忽视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分析、评价和建议。第二,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往往本质上是管理层领导,与其他部门平行,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差。第三,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从会计部门或会计部门兼职人员中抽调出来的,缺乏审计知识,特别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内部审计人员很难满足需要。(四)缺乏风险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现阶段面临着较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声誉风险和技术风险,以及并购重组、破产重组和电子商务等交易类型和工具的变化。企业要建立能够识别、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识别高风险领域,加强管理。而我国上市公司缺乏的就是这种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没有建立,董事会中没有风险评估委员会,导致决策随意,没有可行性论证。二、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措施(1)改善内控环境管理思想是主导企业经营的灵魂,是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内部控制理念的集中体现。上市公司管理层必须树立现代管理思想,自觉形成风险管理理念,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系统,确保公司全体员工明确自己对内部控制的“责任”。构建组织结构的关键问题在于界定关键领域的权利和责任,并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在设计企业的组织架构时,一方面要明确各部门的权责,防止权力重叠和权力真空,使业务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机构和具体的人员负责;另一方面,既要有助于部门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也要有助于消除部门之间的隔阂,为员工提供合作的机会。(2)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每一个上市公司,无论其规模、结构、性质、行业,都会面临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风险。首先,上市公司所有员工都要树立风险意识。只有意识到风险,才会积极加强内控,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其次,上市公司应加强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资产、信息系统、并购等风险逐渐增加。因此,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约束机制,从技术上制定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等管理策略,有效防控风险。(三)完善内控监督体系我国上市公司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时,可以采取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双层领导模式”。具体来说,董事会下设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管理体系中设立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就其开展的审计业务报告工作,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行政方面,向总经理负责并汇报工作。这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的模式在业务处理上相对独立、权威,可以很好地完成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对于上市公司,我国应该对其内部控制实施强制审计。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上市前三年的一种过审,要求上市公司接受;上市后,必须在年度审计中继续接受内部控制审计。㈣改善信息交流系统。公司管理层要向全体员工传递明确的信息,即必须认真履行控制职责,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自己在控制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自的信息传递对象、内容、方式和渠道,使信息按照既定的路线和层次准确有序地传递。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会接触到一些关键的业务问题,所以他们总是最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