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公司行为和个人行为,两者的法律责任有什么区别?

公司行为通常是指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的行为,是一种履行职责的活动。个人行为是指个体在非社交场合的个体行为。两者的法律责任大相径庭:公司要为公司行为承担责任,个人行为公司不承担责任,只能为自己负责。自然人作为单位成员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可能是单位行为,也可能是个人行为。

法律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指出,实践中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判断公司行为与个人行为的区分:1、公司是否真实合法成立。公司是依照有关法律成立的组织,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财产、名称、场所、组织等必要条件。以违法犯罪活动为目的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成立后以犯罪为主要活动的,应当以自然人犯罪处理,因为不符合单位成立的目的,通常具有逃避法律制裁的违法目的。2.是否属于公司整体意志主导的行为。单位犯罪是在单位意志的支配下进行的,行为人的行为是单位意志的体现;而个人犯罪是完全受他个人意志控制的,体现了他的个人意志。单位的意志一般通过一定的决策程序,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或授权的决策者来体现。未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单位负责人决定和同意的行为,一般不能认定为单位意志。3.是否为公司谋取利益。在故意犯罪特别是营利性犯罪中,只有为了单位的利益,才能认定为单位行为。如果实施走私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非法所得全部归单位所有,是单位的行为。相反,即使以单位名义实施走私,但非法所得被参与者私分,一般也应认定该自然人犯同罪。4.无论是以公司的名义。一般情况下,单位犯罪需要以单位的名义实施。我们应该对这里的“以单位名义”有一个实质性的理解。打着单位的旗号,利用单位的名义为个人而不是为本单位谋取利益的违法行为,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条单位的刑事责任范围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对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