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团:重组完成,逆风航行
由于本次中报业绩包含了一季度剥离家电业务的营收,报表数据不具有可比性。TCL给出了两个参考标准,即2018和2019排除了家电业务参考标准,增加了家电业务Q1的报表同比标准。
TCL集团从以家电为主的多元化集团转型为半导体显示集团,备考的预示意义更大。2019上半年,公司备考收入261亿元,同比增长23.9%,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42.3%,R&D投资增长28.3%至22.3亿元,占比8.5%,较重组前直接翻倍,加速向技术靠拢
在中报中,TCL集团首次将华星光电描述为“TCL华星”,加强了TCL品牌与华星的联系,这也表明000100不会更名为华星光电。由于公司还包括巨化显示、华锐光电、金融创投,上市公司保留TCL集团名称更全面,也体现了显示产业与TCL产业控股接手的终端业务的衔接。
01
中报显示,华星光电上半年营业收入6543.8+06.3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长率领先于所有业务板块,占公司备考收入的62%,是公司的核心产业。
华星光电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54.38+0.02亿元,同比下降7.83%。由于面板价格持续下跌,公司净利润率由2065.438+08年的8.4%下降至本期的6.3%。其中,第二季度营收为90.3亿元,环比增长2.4%,净利润为3.4亿元,环比下降50%,表明第二季度面板价格下降趋势仍在继续。
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36亿元,同比微降0.4%。现金流与净利润之比高达3.5,公司经营稳健。金融及创投业务实现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增长76%。作为华星的安全垫,有效平滑了面板业务的周期性波动。
随着面板价格的持续下降,华星光电想要保持盈利并不容易。放眼全球,在第二季度,除了三星显示器依靠苹果的赔偿实现了7.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44亿元)和75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4亿元)的营业利润外,很多屏幕厂陷入亏损。LGD第二季度营收减少5%,至5.4万亿韩元,净亏损55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AUO和群创光电第二季度营收约为6543.8+05亿元和6543.8+04亿元,亏损6亿元和6.6亿元。
从2017年9月重组方案获得证监会通过,到2019年4月,TCL集团的战略重组历时一年半,从2017的面板年到2019的行业低迷期。2065438+2009年8月,面板价格已经下跌一年多,大尺寸跌幅超过5美元。目前还没有回暖的趋势。华星出货量排名第一的55寸面板价格从2065,438+08年7月的65,438+054美元下降到上个月的65,438+009美元,降幅达30%。
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终端厂商出货压力增大,价格战不断挑战底线。“818”拼多多为赵迟定制的65寸电视,售价为1999元。上游筛网厂仍在开发新的产能。2019-2020年,国内共有三条10.5代线,分别是华星光电T6、富士康广州、BOE武汉。供大于求,整个行业都在准备过冬。根据TCL集团2018年末发布的重组公告,未来两年华星光电营收持平,净利润下降。李东生在中报业绩说明会上也预计,行业拐点的到来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优质的生产线组合和高效的运营能力是华星光电过冬的储备。华星光电目前持有六条线,两条8.5代线,两条6代线,两条10.5代线(其中一条在建),均处于最佳服役期。2019年T1折旧将减少费用11亿,这是确定的利润增长点。2018年,华星光电用不到30%的营收实现了BOE 67%的净利润,净利率8.4%,比BOE高出近5个点。由于产品结构偏向大尺寸,毛利率为18.4%,比BOE低2个点。
2019上半年,华星T1和T2的月产能总和达到极限。得益于T6量产爬坡,大尺寸产品供货面积同比增长3.9%,推动公司出货面积进入全球前五,出货量排名第四。彩电出货量全球第二的TCL电子和去年出货量超过800万台的小米电视都是华星光电的重要客户。2019年持有小米在TCL集团1%的股份,强化了双方的利益。
02
为了显示对华星领先的效率和业绩增长的信心,2019上半年,TCL集团已斥资156亿元回购公司股份。董事长李东生承诺三年内不增发后,半年内五次增持公司股份,共计175万股,耗资5.3亿元,可谓是为市值管理使出浑身解数。但公司股价仍徘徊在3.5元。李东生在业绩交流会上问,为什么公司业务指标高于同行,但估值只有BOE的三分之一,市值不到500亿。
面板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个BOE。华兴的战略是跟随而不是先锋,市场一直偏爱领先者。目前BOE的PE是53倍,市值6543.8+0300亿,是TCL的3倍,营收规模也是华星的3倍。华星光电从2009年成立至今从未亏损过,这在面板行业是极为罕见的,也是李东生的骄傲。但量入为出的原则也让华兴在战略上相对保守。与JD相比。COM全国遍地开花的激进主义,扎根深市的华星光电缺乏BOE逆势扩张的勇气。目前JD.COM和华兴有两条10.5代线,AMOLED BOE有四条,华兴只有1 T4。
据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19上半年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下降6%,而AMOLED面板出货量增长19%,占整体市场的26%。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已经成为高端手机的标准。AMOLED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小尺寸厂商的布局加速。8月13日,深圳天马宣布在厦门建设AMOLED 6代线,总投资480亿元。这是天马继武汉之后的第二条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生产线。在3月份的一次采访中,李东生表示,第二条灵活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线T5已经规划好了,何时正式宣布仍是悬念。
目前大尺寸面板价格持续低迷,华星光电T1和T2营收92亿元,同比下滑15%。T6一全面生产,就迎来了大屏价格跳水,43寸、55寸、65寸价格迅速下降。55寸和65寸的主力产品价差缩小到1.5倍,分流了55寸的市场份额。75寸是为数不多的高毛利产品,但是总量太少,市场刚刚开始被开发。
2019年,以小尺寸和笔记本产品为主的T3全面投产成为华星业绩的重要支撑。上半年T3产能提升至50K,贡献收入71亿元,占华星光电收入的44%,已进入三星供应商名单。对于华星来说,调整产品结构不仅可以提高公司的毛利率,还有助于降低对TCL电子的依赖。但由于公司仅持有武汉华兴43%的股份,T3对利润的贡献有限。
武汉T4将于2019年Q4量产,柔性、可折叠、离屏相机产品即将供货。产品结构的改善将提升公司的毛利率。显示技术的进步成为用户换手机的一大动力,尤其是小尺寸。柔性折叠、屏下指纹、摄像头引领高端手机潮流,同时有效提升屏幕厂毛利率。屏幕物理形态的改变创造了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可穿戴设备、车载显示器、电子标签等等。
根据群智咨询的数据,2019上半年,华星光电占据全球智能手机面板6%的份额,排名第六,远远落后于BOE和三星。现在,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已经成为高端手机的标准配置。据IHS预测,随着2020年5G的加速普及,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手机市场的渗透率将提升至20%以上。在这个市场上,三星仍然占据着近90%的市场份额,中国厂商还有很大的追赶空间。BOE B7 2065 438+09全面量产,拥有华为这样的重量级客户。7月份绵阳B11也已经量产。以后,华兴T4需要拿出更有竞争力的差异化产品。
03
2019年夏天,以荣耀智能屏发布为契机,TCL、海信、创维等各大厂商争相发布新品,为量价齐跌的彩电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可升降摄像头、全时AI语音、多屏互动、自动旋转屏幕的加入带来了溢价空间,让8K超高清、量子点等高端显示屏派上了用场。据李东生透露,华为即将发布的65寸智能屏采用的是华星光电产品,估计华为大屏的价格可能在万元左右。
华星光电正在加速大屏产品的迭代。在7月的上海UDE展会上,华星光电生产了85英寸8K显示器、65英寸量子点超大视角显示器和全球首款75英寸落地式玻璃背板产品。继5月亮相美国SID展后,华星光电再次携旗下全部产品亮相,品牌推广力度明显加大。打造大国重器形象也是公司市值管理的一部分。
不仅是彩电,华星光电还为新零售、教育培训、会议行业提供商用显示解决方案,如触摸条屏、数字标牌、拼接屏、4K电子白板等。市场供大于求,需求不振。如何从客户的角度去引导和创造需求,是屏厂面临的同样挑战。
一方面,显示技术在不断突破自我。另一方面,芯片和系统赋予终端的功能不亚于面板。5G和人工智能的落地,正在创造新的大屏应用场景。屏厂不仅需要加强产业链的配套能力,还需要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跨界支持。
TCL已经完成了从面板到模组的一体化布局。惠州华星高世代模组项目7月开工建设,配套T7。预计2021量产后年产能达到6000万片,目前一期项目产能为4000万片。公司在印度投资6543.8+0.5亿元建设模组生产基地,2020年量产后将实现年产800万台大尺寸和3000万台中小尺寸的产能,助力TCL电子海外攻势。
2065438+2009年6月,TCL在深圳华星举办了首届TCL技术合作暨开放大会,发布了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13项目,聘请了29位外部技术专家。相比过去,华星光电现在更加开放,体现了主流厂商对行业的信心。
跨过资本和技术的门槛后,面板行业仍然面临着供过于求和差异化竞争的挑战。这个冬天不仅仅是为了熬,为了降本增效,为了保证利润,更重要的是为了未来未雨绸缪。今天的战略眼光将决定明天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