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可燃冰了吗?
中国发现可燃冰。
2013年6-9月,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探到高纯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
2004年2月1日,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通过验收,建立了中国南海“可燃冰”基础研究体系理论。2065438+2007年5月,我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2017 165438+10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新矿种上市。
扩展数据
“可燃冰”的开采方法有三种:热强化法、减压法和置换法。开采最大的难点是要保证井底的稳定,不让甲烷气体泄漏,造成温室效应。
有三种主要的采矿方案:
第一种是热强化法。利用“可燃冰”受热分解的特性,甲烷蒸汽由固态分解而来。但这种方法的难点在于不容易收集。海底多孔介质不是集中成“块”或大块岩石,而是均匀分布。如何高效的铺设管道和收集管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种选择是减压。有科学家提出将核废料埋在地下,利用核辐射效应分解。然而,它们都面临着与热解相同的问题,即铺设管道和高效收集管道。
第三种方案是“替换法”。研究证实,如果将二氧化碳液化后注入1500m以下的洋面,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其比重大于海水,因此会沉入海底。
如果将二氧化碳注入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储层,由于二氧化碳比甲烷更容易形成水合物,可能会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出”并进行置换。
百度百科-可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