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白话解读

商誉的白话解释是上市公司合并重组时,购买价格高于标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

商誉是指未来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企业预期盈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盈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购买方应当将合并成本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

商誉的特征包括没有实物形态;不能单独存在,不能与企业的其他可辨认资产分开出售;只有企业整体才能确认商誉的价值。在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时候,一定要剔除掉这个商誉科目,不计入资产。其实商誉并不是真正的资产,一定要警惕商誉与净资产比率高的上市公司。

商誉的“三元论”

1,商誉价值理论

商誉价值理论认为,商誉来源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和顾客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来源于企业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信誉、有利的经营地位、良好的劳动关系、专属特权和良好的管理。

由于这些因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金额无法记入账目,所以商誉实际上是指企业的上述无形资源,所以商誉价值理论也称为无形资源理论。

2、超额收益理论。

根据超额收益理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收益的部分。这里的超额收益应该是指你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利润。商誉是与整个企业结合在一起的,不能单独识别,但企业一旦拥有它,就会具有超出正常利润水平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潜力。因此,它的价值只能通过整体创造的超额收入来集中。

3、总估价账户理论。

总估价账户理论,也称为剩余价值理论。这种观点认为,商誉是企业的总估价账户,是持续经营价值和未入账资产概念的产物。持续经营价值的概念认为,商誉本身不是单独的有息资产,而是一个实体的各种资产的总价值(整体价值)超过其单项价值之和;未记录的资产指的是优秀的管理、忠诚的客户和有利的位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