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城投引进中找到地方经济、财力、债务的数据

上级补助=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应退收入

这三个统计口径从小到大分别是:

比如江苏省南通市,市级包括与市同级的开发区、示范区等非标准区划,而市级不包括这些非标准区划。

但各地使用的词汇不一定是全市、市一级或市一级,也可能是全市、市一级或直辖市。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市一级”一词在两个提法中的含义是不同的,在实践中应注意根据上下文或交叉核对关系加以区分。

例如,宿迁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中,使用了上述表达式中的表达式2:

每个账户分为支出和收入;每个账本的收入包括上缴部分和上级补助。

三个统计口径如上所述,总结如下:

在本文中没有解释的情况下,将采用公式1。但这并不意味着1的配方是最标准的配方。另外,对于省来说,也有三个不同。对此,本文的提法采用了类似1提法的标题,即统计口径由大到小为:全省、省级、省级。

统一来说,本文对这个口径问题的提法是:省/市还是全地区,省/市,省/市一级。

看城市投资时,通常需要用到的地方数据包括:地方GDP(即GDP,全区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全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全区)。其他可以使用的指标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本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上级补助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明细(全区)。上述数据的第一手渠道如下:

统计公告公布初步统计数据。去年的数据是当年发布的,数据发布的很快。有些地区去年全年的GDP数据甚至在6月5438+10月才公布。

《统计年鉴》公布最终数据。去年的数据是当年发布的,但是数据发布的比较慢,一般是下半年。

这些数据基本上出现在这些报告中:

以上报道通常在这些网站的这些栏目中:

由于财政收入有上缴与否等四大类,而且用词极其混乱,所以需要在上下文中确定所谓的财政收入指的是哪一类。具体来说:

从城市投资分析的角度来看,对于各种收入,要统计以下指标:

一般来说,下表中带“合计”的词表示A或A-B+C,不带“合计”的词表示A..

例如,在《关于淮北市2018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度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有相关段落:

上面提到的“全市一般公众* * *”的预算总收入,指的是全区的A(见上表),因为带了“总”字,结合其中所列明细,可以看出,指的是A,不是我们要的。而我们要的A-B是72.9亿元的“地方收入”。这里没有“总”字,所以一般认为是A-B。

地方政府债务(注意这个名称就是这六个字,不能增减)分为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对于城投的研究,最关注的是这两项之和,一般不会关注地方政府债务中有多少是一般债务,有多少是专项债务。另外,城市投资的研究通常采用全区口径,不需要省/市或省/市一级。

有时候,地方财政的决算可能出现在预算报告中,也可能出现在决算报告中,因为有些地区当年的预算报告和上一年的决算报告是在一起的,需要分开开。当然,如有冲突,以最终报告为准。所以,找数据的时候,先在决算报告里找,没有的话,再在预算报告里找。

为了加快搜索速度,建议按以下优先顺序获取经济、金融和债务数据:

一般来说,省级和市级的数据一般可以在地方政府或财政局的网站上查到。但对于县级和非标准行政区划(如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新区等。),数据的可用性往往不强,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二级渠道获取数据。建议按以下顺序搜索:

这种方法速度最快,准确率高。通常出现在区域经济或地方扶持的段落中。评级报告的结构一般如下:摘要1~2页,发行人基本信息1页,区域经济与债务页,发行人经营与债务页,摘要1页,附录页。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地区可能有多个发债平台,一个发债平台可能被多个评级公司评级。如果在评级报告里找不到数据,可以换一家评级公司或者地方平台的报告。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上面的方法找到省级和/或地市级的数据。

例如,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决算报告中出现连云港经济开发区的财政和债务数据:

这是最糟糕的政策,通常你不会得到全面的信息。

不规范的行政区划如果规范了,很可能会在规范的行政区划中出现类似官网的风格。如果没有,就去当地的入门专栏,比如走进XX,了解XX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