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发明对世界科技的影响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四大发明,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军事、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一些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西方国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欧洲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是预示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级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成了新教的工具,总体上是科学复兴的手段,是创造精神发展必要前提的最有力的杠杆。"

现代实验科学家的鼻祖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也说:“如果要看各种发明的力量和作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新发明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件事改变了整个面貌。第一在文学,第二在战争,第三在航海。此后发生了无数的变化,变化之大,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著名人物能在人类的事业中拥有比这三项发明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可见,四大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辉煌,很多都远超世界其他国家。但是,这些实用性很强的技术都是为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新技术,一旦被统治者重视,就能尽快得到重视、改进和完善,甚至推广。相反,与统治者利益关联不大的技术发明会被制止和扼杀。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近代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这与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密切相关。指南针指南针是利用地球磁场中磁铁的南北极性制作的一种指向仪器,有多种形状。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的先民就已经用天然磁铁制作了新浪勺子来指示方向。三国魏时期,马军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成了一种可以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南导车。宋代科学家沈括在他的《孟茜笔谈》中记载了制造磁针的方法。后来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的指南针。最迟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经用于导航;南宋时,使用的是表盘导航。指南针的发明对海上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造纸术在纸发明之前,古埃及人用纸莎草纸,古印度人用贝叶,古巴比伦人用粘土砖,古罗马人用蜡板,欧洲人用中亚人做的麂皮做材料来记忆。在中国,商代用甲骨文,西周用青铜器,春秋用竹简、木简、帛。此外,抽丝和丝棉下脚料也被用来书写。上述材料有的体积大,有的价格贵,有的来源少,不能满足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打浆、捣浆、抄造、烘烤等工艺制成纸,称为蔡侯纸,是现代纸的起源。纸的发明和应用在记录和保存社会历史以及交流和传播文化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火药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种炸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古代炼金术士使用的金石学药物,如硝酸盐和硫磺,早在汉代就已掌握。经过长期的炼丹实践,他们最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前发明了火药,并在五代末、北宋初用它制作了用于纵火的火药武器。经过宋、元、明,火链题箭、火球(火铲)、火铲等各种火器都达到了发热的程度。火药的发明对世界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黑火药是由中国古代火药发展而来的。

7世纪初唐,中国出现了用雕版印刷术印刷的书籍。《金刚经》印制于唐宪通九年八六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刻有时间的印刷品。清代宋仁宗平民毕升在雕版印刷普及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它是用泥土雕成的,每个字都是印上去的,烧好后做成字印。将文字排列嵌在铁板上,然后烘烤压制成印版,即可印刷。印版上的字可以去掉再用。这种活字印刷的方法已经具备了现代印刷的基本流程——铸版、排版、印刷,比15世纪中叶德国人j·古腾堡制作的活字印刷工艺早了400年。继粘土活字之后,中国人又相继发明了磁活字、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等印刷方法。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