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农信农村小贷怎么样?

回顾2018的时间节点,刘贺会意识到2008年是不寻常的一年。

那一年,时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部主任的刘带着他的团队走进四川,开始了中国小额信贷参与灾后重建的第一次实践。刘因以贷款而非捐款的形式帮助灾后重建而受到质疑和压力。

几乎与此同时,在外工作的李佳颖跑回绵竹老家重建地震中倒塌的房屋。她决定在家找份工作。“只要她活着,就应该和家人在一起。”成为刘团队在绵竹招聘的第一个信贷员。李佳颖本人在带着现金走进小区“乱七八糟”的农户家中,完成当地第一笔抗灾小额贷款时,就质疑这笔钱“不靠谱”。

10年后的今天,中和农信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部改制而成,成为专注农村市场的小额信贷服务机构。其股东不仅包括官方扶贫基金会,还包括蚂蚁金服、TPG、IFC、红杉资本、仁达普惠等众多股东。惠特尼和田。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小额信贷机构,中和农信社已为21个省、313个县的500多万农村人口提供了小额信贷服务。

下去做个伴。

“信用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就像获得食物的权利一样。”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始人尤努斯曾这样说过。

事实上,由于缺乏抵押物、信用记录和可信的盈利能力,大多数“穷人”很难有金融服务。这为中和农信社等小额信贷机构提供了市场空间。

刘这样定义中和农信社的目标客户:“最好的20%已经被银行等机构覆盖。或低保户中的老年人,是社会保障的对象。我们的目标是中低收入的农民。他们想做点什么。他们缺钱,不能从银行贷款。他们可以向我们借钱,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是有能力做一些事情的。”

下乡,陪想做点事的农民,是中和农信社每个信贷员最重要的事情。

湖南平江县三阳村村民吴燕芳,曾被困在黑窝点16年。2011奋斗了半辈子的老吴跑回老家,发现父母和房子都没了,连最普通的农民3354都做不成了,因为土地没了。

老吴有自己的打算,没有农田也要为自己开荒;没有农具,就得靠双手。你需要借钱开荒。“有的钱会买种子肥料,有的钱会买电动三轮车。”

但是没人借钱给他,他也找了信用社。“人们说一点也不好。我一无所有,没有抵押,没有担保,甚至没有一个家。而且我借的太少,人家也不想麻烦。”

中和农村信用社平江分社信贷员钟友平听说了老吴的情况,几次去他家菜地看老吴干活,好像他是在地里长大的。她说,我们给你贷款,没有那么多限制。全靠信用。

吴至今还记得钟友平给他5000元时说的话。“这不是帮助,而是支持。你不必觉得亏欠我。你得靠自己,靠自己的功劳。”

活了快60年,老吴听到的都是没有这个,没有那个。第一次有人对他说:“你有什么?”

如今,老吴种了十几亩菜地,还了贷款,买了新手扶犁,攒了两万多元。年近六旬的他开始有一种自豪感:村里人越多越好。为什么我不能?如果我不缺手少脚,穷人想不出更好的生活?这说不通。

伴随中和农信社获得贷款的不仅仅是客户。中和农信社90%的信贷员来自农村。“如果我没有加入中和农信社,我只会是一个外出打工的农村妇女。”把女儿培养成护理大专生的李佳颖,服务了100多农民100年,月入5000多。“物质和精神的满足。”

地震十年后,一场关于灾后重建的茶话会在绵竹市遵道镇鹏华村举行。李佳颖回忆说,“当我遇到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村民,给他们钱盖房子和买种子时,我会说,不要害怕,我们有手有脚,让我们一起过上更好的生活。其实我们真的有更好的生活。”

愿意做出改变。

拉美最大的小额信贷银行墨西哥Compatu Bank的创始人之一MichaelChu曾说过,小额贷款公司作为“社会企业”的使命,比你服务过谁、没服务过谁更重要。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尽快接触到那些没有接触到的人,因为每一秒钟的延误都意味着一代人的损失。

截至6月2018,11,中和农信社累计贷款金额393亿元,贷款金额243万元,平均贷款余额2.4万元。这个数额对于城市白领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月的工资,但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农民来说,可能是他们运用金融工具,分配生产要素,主动掌控生活的起点。

山东茌平县高希村党支部书记高存爱这两年发现,村里的“老赖头”高存敬“变了一点”。高存敬是村里的贫困户。因为这个“头衔”,他不止一次去找高存爱,让村里帮他联系农村商业银行。“借给它35万,让我来做。反正都是分配给贫困户的!”

“贷款是要还的,不能只还利息。贷款是为了多赚钱,不是为了利息。”茌平县中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分社谢家仓反复向高存敬讲述这个浅显的道理。

高存敬的儿子想开个农机修理部。父子俩借了一个多月的钱,还没凑够3000元。高存敬终于转危为安,给谢家仓打电话:“我心里终于明白,做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已经完了。”

当他拿到1,000元贷款时,高存敬父子的农机修理部开张了。第一个还款日,高存敬前一天晚上把钱打到卡里,谢家仓催着。

让他休息一下。

第二年,高存敬还清了贷款,又贷了一笔。这次,他父子买了两台二手农机,帮村民种地。他再见到高存爱,自告奋勇:“现在我知道了,有钱就不乱花,月底还。穷日子更穷。过年了,我们还是想做一个二手车交易市场。”

看到高存敬的变化,高存爱感慨地说:“这家小额贷款公司不一般!”

中和农信社打通农村金融最后100米的过程,一点一点改变着农村人对“钱”、“信用”、“金融”的认知。2009年,中和农信社开始给客户上保险。一旦发生意外,保险公司会代为还款,尽量减轻家庭负担。“对于我们大部分客户来说,中和农信社给的保险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份保险。在这样一次又一次与金融产品的联系中,他们逐渐意识到,利用这些工具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并不难。”刘对说:

跑步,做领袖。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中国的小额信贷机构生逢其时,在国家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下,获得了更大的实践空间,并逐渐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

2016,小额信贷的鼻祖格莱珉将中国唯一的直营门店——内蒙古商都县格莱珉小额贷款公司移交给中和农信社,这意味着尤努斯教授将继续中国本土化和金融扶贫探索的全部责任委托给了“穷人银行”。

49岁的张住在离县城50多公里的一个有山路的村子里。在他的记忆中,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省会银川。

“你看,这是你的身份证号码。请务必确认。人脸识别时,脸要干净,头发不能遮住眼睛。”不到半小时,张因还款记录良好,获得了1.2万元的授信。夹着一条短信,张还在嘀咕:“你们中和农信社这几年变化很大,有保险,有理财,现在有个‘二皮皮’。这东西好不好,看不见摸不着,心里总是不踏实。”

小史笑着说:“我们推出手机贷款服务,是为了让我们的村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便利。以后有什么需要,我会和以前一样,一个电话,上门服务。”

也许张永远也不会明白,他手机上的这些简单操作,背后是数字图像、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算法的综合运用。就这样,普惠金融的触角最前沿以农民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渗透到农村生活中,产生的影响就像蝴蝶扇动翅膀。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永远持续下去。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金融将成为下一个蓝海。中和农信社是否有信心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与各类金融机构竞争?

刘这样描述企业的未来。“我们的客户每年都在变化,但我们是一样的。我们针对的是农村地区中低收入小农的需求。如果一个小农户长大了,我们很乐意看到信用社、银行等金融机构继续为他服务。我们转身,继续寻找,陪伴那些需要在脱贫路上放一块垫脚石的人。这是我们不变的使命。”

相关问答:中和农信社贷款靠谱吗?可靠。

中和农信贷款

主要客户:中低收入群体

农村中等收入群体,人数众多,人员复杂,属于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足球”的底层是低收入群体,包括建档立卡的贫困户,80%的人丧失劳动能力,需要低收入服务。

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界限比较模糊。很多低收入家庭刚刚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了生活,步入中等收入群体的底层。但是,也许是一次操作中现金流不利,整个现金流断了,他们一下子又回到了低收入群体。

中等收入群体的底层和低收入群体的顶层统称为“中低收入群体”,是中和农信社的主要服务对象。

放款速度比较快。相比传统金融机构,我们的放款速度比较快。一般符合条件的客户提交申请后3-5天就能拿到钱。现在这个时间缩短到了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