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的节目脚本
解说:从广袤的北方到南方,有一个新名词叫“南票族”。他记录了移民城市中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在一个简单的欲望和美丽的陷阱中,生活和挣扎着改写自己无尽的命运。他们内心的理想让他们放弃了身份、地位和安逸,加入了前途未卜的移民队伍。2005年4月,我们从北京南下深圳,寻找一位在深圳待了18年的“南票族”,渴望透过他的故事,看到“南票族”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叹息和经历。
主持人: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经历也可以造就一个人。我们节目的主角,深圳日深商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勇,是一个有着三点一线人生经历的人。他的三点是内蒙,北京,深圳,最后一点持续了十八年。
解说:1962年,杨勇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一个幸福的家庭。他在四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小时候的杨勇聪明好学,长得帅。当时他的哥哥宾洋借给他一套警服来拍这张纪念照,这让书生气十足的杨勇着实上瘾了。这些旧照片使他想起了他的童年。
杨勇(深圳日神实业集团董事长):因为我小时候曾经学过二胡。我想成为一名文艺兵,我了解得更多了。后来我去学画画了,天天在内蒙古那个地方,尽管天寒地冻。因为在呼和浩特,每天画画很辛苦,还学了武术。我一直说,每天一定要做好。我想。
解说:父亲的一句话给了杨勇很大的动力。杨勇,从小就想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好。为了实现杨上大学的夙愿,他开始全力以赴。
杨勇:然后我开始努力学习。我记得我平均睡了四个小时左右,所以从早到晚都在那看书做题。后来初三开始学高一,后来高一上了高二。后来,我的首选倾向于清华。我说如果清华北大这些地方不录取我,我就上不了。后来,我很幸运。那时候我上高一。在我们当地是轰动的,因为当时高一考上清华是轰动的。我觉得后来对我影响很大。那时候是我自己感觉中的巅峰,再也没有那种感觉了。那时候是乱世佳人,那时候也是乱世佳人,所到之处都是赞不绝口。
解说:1979,杨勇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他的父亲亲自护送他。这时,杨勇为春风感到骄傲。大学期间,杨勇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蜕变。
杨勇:当时跟别人说我漂进清华了,没多久一个不及格,就被打趴在地上了。所以清华是这样的。如果你想得到60分,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得到70分,所以你必须非常努力。如果你想得到80分,你必须非常聪明。如果你想得到90分,你必须是一个天才。清华的分数意味着你没拿到。
解说:带着赞美飘进清华的杨勇,感觉自己在地下受到了重创。大学生活让他无助,让他成长。
杨勇:在学校被打压了五年,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做的再好,再辉煌,再坏,都不能再漂泊了,因为那五年我们意识到了当时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什么是大师?一座山比另一座高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一座山比一座山高,以后绝对不会漂移,所以我们的整体感觉,我们也会交流。清华人普遍比较踏实,这可能和我们的校风有关。你做的再好,也不会说自己有漂泊的感觉。不,我再也没做过了。
解说:1984年,杨勇从清华大学毕业,分配到内蒙古工学院当老师。平淡的生活终于演变成了寻求突破。1985年,经学校同意,他和同事成立了内蒙古工业技术咨询公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杨勇:我记得有个小册子叫《外企在华花名册》,里面有几百家在华企业在各个酒店。当时北京酒店、民族、友谊宾馆比较集中,因为我也不了解客户,所以负责市场开发。我记得我拿着那本小册子,把它整理到我今天去的哪家酒店,比如北京饭店。我把北京的酒店都整理了一下,一家一家的去拜访。当时我走访了那本宣传册上几乎90%的企业。当时觉得自己锻炼的很好,包括在培训员工的时候,我说我们的做事风格是什么。我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撞南墙不回头,第二句是撞南墙不回头。
解说:撞南墙不回头的杨勇,为了更好的发展,在1986作为中国区代表,去了北京的一家美国公司,开始了高级打工仔的幸福生活。
杨勇:当时我是一家美国公司在中国的代表。当时在1985,我把自己描述成当时的皇帝,因为那时候我能拿到差不多200块钱的工资,200块钱的待遇。总的来说,我当时在学校教书,大概60人民币。那时候普通人的工资也就几十块钱,拿到200块钱已经很高了。我住在五星级酒店。我每天都出去打车。那时候,中国人不打车。之后去了北京各个五星酒店吃饭。那时候,中国人进酒店需要护照。那时候,他们过着非常非常奢侈的生活。
解说: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杨勇经历了一次从天上到地下的跳槽。这一年,他从北京跳到了深圳,也一不小心跳到了未来事业的命脉上。
杨勇:当时老板对我很好。我来深圳是因为我想追求更好的发展。然后这边公司说我想做他的助理。我想去深圳探索世界。我应该说我只是带着一个手提箱来的,什么都没有,一个非常小的手提箱。来的时候想起来待遇要200人民币,因为当时公司很紧张,连给我租房都觉得很紧张。后来我住在我们经理家,在那里睡了两年地板。整整两年,我住在他们家,住在楼层,但是因为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他也很看重我,所以我觉得很舒服。
解说:从睡五星级酒店到为了省房租睡在老板家的地板上两年,杨勇意识到经济特区的生存斗争远超他当时的想象。
杨勇:记得刚来深圳的时候,我跟很多人说,我感受到深圳和内地最大的不同。我说深圳的空气在动,这种感觉真的很强烈,因为大陆大部分地区在1987已经死了。这个地方来的时候,好像来了之后静不下来,空气就会动。你似乎停下来了,你感觉到了。所以你必须不停地运动,做事,说话,跑步,做事。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深圳造就了一大批人,因为这个地方竞争非常激烈。不创新不做,就无法生存,所以变成了深圳还是有很强的竞争力,所以我很喜欢这个地方。
闻达:在高楼林立的深圳,杨勇的故事是典型的文人下海。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个选择。什么样的人适合下海做生意?下海做生意有什么规矩?最后还是要看事实。请继续关注南漂一族中的榜样杨勇的故事。
解说:为什么清华毕业的大学老师会放弃一切离开家乡?两兄弟赤手空拳闯入深圳。如何平衡情感和金钱?听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一下文人下海的创业之路。
解说:虽然杨勇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在深圳站稳了脚跟。但是,他遇到的问题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
杨勇:可能还有很多事情我没有做。我会回来跟老板解释,说这个原因,说那个原因。我们老板不听任何理由。如果这个事情还没做,我们老板真的有嘴。没办法,因为你真的没做到。之后,告诉我你只能说两件事。第一,你说对不起,先跟他道歉。第二,你说我什么时候做完,你什么都不听。如果你说你做的任何解释都是借口,我的任何解释他都不会听。我想我说的是实话。不听,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不解释就解释不了。所以,锻炼完之后,我没有理由去做任何事情,我必须做好。所以这就是我后来的整个做事风格,当时的老板觉得我很感谢他,这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解说:在这种磨炼中,杨勇奠定了自己的处事风格,很快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这一年,他为公司做了最大的一笔化纤生意,净利润高达50万。而且是在指标很难的时候,利用聪明才智做出来的。
杨勇:那我一想到那个生意就觉得很幸福。我记得那应该是我经历过的最冷的时候。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零下40度左右。在大庆,我哥哥当时是军人。我记得我借了他的麂皮鞋,军用麂皮大衣,帽子,口罩,可以武装所有武装的人。之后,他的鼻子上有五个大口罩。那时候非常非常冷。后来我记得耍了一个小花招,因为当时我先去找了一个厂长,他说没有,但是这个的核心是一个公家部门的主任去找他。后来,我在主任的审批单上附上了一份申请。我说我们申请了300吨。我记得他只回来了五分钟左右,而且很着急。我说我给导演打了电话。你认为我们需要这么多货物吗?不知道怎么批他们?他看了看我的文具,看到主任说他说你有300吨,但是我给不了你这么多。他说我给你150。在那种情况下,我附上了一份无望之事的申请。然后他想到局长可能觉得300吨太多了,就让他考虑一下。后来,他给了我。其实他给我们的是150吨。
解说:经过这次成功,杨勇更加坚信深圳的天空可以有自己的一面。1992,他去日本谈生意,那是他最终决定自己创业的一年。1993 10 10月28日,杨勇筹划已久的日神纺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杨勇:我们最早在羊绒行业提出羊绒时尚的概念。我们介入的时候1993是什么情况?只要你说是羊绒衫,只要是做出来的就可以卖。当时很多人只是把它做成毛衣,我们觉得不应该做,所以开始的时候没有走这条路。所以我记得第三年,我们伸了几天手,我们是前五。应该说我们用了三年时间才进入前五。
解说:1995年,他和太原合资建厂,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同年,日神集团第一家专卖店在广州中国大饭店开业。此时,杨勇开始出访世界各地,积累各国纺织经验,带领日神参加各种服装节。量的积累之后,他的事业开始了质的飞跃。
杨勇:什么是名牌?普通人真正喜欢的,买了东西之后愿意穿在自己身上的,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品牌,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解说:在羊绒行业,拥有清华大学同等学历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杨勇的聪明早就得到圈内的认可。他的聪明不仅表现在自己的知识水平上,还表现在对人才的喜爱和重视上。在生活中,杨勇和员工很亲近,他的平易近人也是大家看到和记住的。
王福来:(深圳市日神服装有限公司终端部经理)在平时,在他的生活中,在和他接触的过程中,如果你不问,你根本不知道他是董事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比较平易近人,包括和我们打乒乓球。跟我们开玩笑,或者跟我们吃吃喝喝,也就是说,生活中你看不到他这个董事长。
李国:(深圳市日神服装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我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刚来日神不久,结果就患上了颈锥病,很不舒服。当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立即打电话给一位专门从事保健的医生,说我们有一位郭经理要来看你。什么都别说,你一定要治好她。
杨勇:我对下属也很严格,我尽量教他们。我们有一个流行的、普遍的说法,就是说,有些人可能认为人是理性的。可能我只是说没赚很多钱就走了,或者说什么都没得到。就问他这几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几乎90%以上如果你采访他们,问他们,说我在日神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东西。
闻达:从表面上看,杨勇是幸运的。不一会儿,他就从一个资深农民工变成了日神集团的总经理。除了清华大学的背景,流利的外语,勤奋,爱才,他在商业上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要解开这个谜团,有两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他生命中两个非常亲近的人,一个是他研究生学历的妻子朱玉清,一个是他当了16年警察的哥哥宾洋。听听他们和宾洋的故事。
宾洋:(深圳市日神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当时生活水平还不算太高,八十年代,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时我调到公安部门挣了40多块钱。当时对机油比较感兴趣,想买一些其他的辅助学习用品。有时他可以每月给他寄20元钱。毕竟也就是说我哥是我们家几代人中第一个大学生。他做生意后,因为1984毕业,先分配到内蒙古工学院,然后在工学院干了一年多,下海后开始做生意。我记得是1988,当时他在做(羊绒出口)生意,赚了4万。当时我在1988准备结婚,他也给了我几万块钱。从1995开始,公司想进入国内市场,开始国内销售。这时候杨勇给我打了个电话,问你能不能帮我在市场上做点销售。这个时候我已经在公安局工作了将近17年,而且我当时说,下定决心的原因还是家庭关系,弟弟创业困难。
朱玉清:(杨勇的妻子曾经是深圳日神服装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
刚到深圳的时候,因为他第一家公司走了,我们自己租房子住,相当于把所有积蓄都交了三个月的房租。到时候就是下个月了,然后房租就不交了。当时是在深圳的环境下。我觉得这样不太好,就是你很难向任何人借钱。最后,我向我妈妈的同事要了钱。那时候,我们口袋里大概只有20块钱。那是一段艰难的时光,但当时我似乎对他更有信心了,他也对自己更有信心了,所以他很快就摆脱了这种局面。
解说: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在哥哥和妻子的帮助下,杨勇在羊绒行业站稳了脚跟。然而,雄心勃勃的杨说,这几年他一直无所事事,而他成了无所事事领域的专家。他想重操旧业,好好做房地产。一个专家会变成一个初学者,杨勇有自己的想法。
杨勇:我说做房地产和做羊绒是一样的,它所追求的理念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这个是穿在身上的,你住在家里。其实两者是有联系的。我们想来回做房地产,有很多羊绒行业的想法。我们计划把这个工厂建成他所在地区的标志性建筑。那么这个项目建成后,应该是当地最高最漂亮的建筑,应该是功能最多的综合性机构。应该包括公寓,包括商业,包括五星级酒店,包括其他餐饮娱乐。应该说是功能齐全,在沈阳独一无二的项目,所以我们对这个项目的未来前景非常有信心。
解说:亲情让事业走得更远,缘分让生命延续。本来是想成全别人,不想最后成全了自己。1987年,杨勇和妻子朱玉清在海边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婚纱照。当时杨勇夫妇的理解本来是成全别人,不想最后成全了自己。
采访杨勇:我们是在一个很偶然的场合认识的。当时是我的一个同学和他的女朋友。他们就要分手了,但他想让我帮忙撮合他们,让我和他一起去旅行。然后,通过旅游的关系,他们可以走得更近。但是那个女孩,她不想一个人去。她想找个伴,后来她找到了我老婆,因为他们是同学。
解说:回顾和妻子一起度过的18年,很多回忆留在了杨勇的心里。他的妻子在杨勇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也在杨勇事业需要助手的时候充当了妻子的角色。杨勇和妻子朱雨晴原本是一对丁克夫妇,他们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直到有一天,随着杨洋的出生,他们的生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研究生学历的妻子毫发无损地离开了家庭,心甘情愿地做了全职太太。在孩子们的笑声和哭声中,杨勇深深体会到了40岁有个儿子的天伦之乐。
闻达:很多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女人。杨勇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但是,女性也很迷茫。怎样的牺牲才能让家庭更幸福?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想要什么?来听听杨勇老婆怎么说。朱雨晴:我觉得他作为丈夫最重要的是给我安全感。不管发生什么事,一想到他就让我有依赖感。而且,一个家庭不可能不磕磕绊绊。过了这么长时间,不会有大的矛盾。在家里,他通常让我决定。
解说:回归家庭,回归自我之心,是很多创业者没有意识到的另一片天空。我们看到杨勇的选择是明智的,也是幸运的。虽然杨勇是每年资产过亿的企业家;虽然他带领的日神集团在业内名列前茅;虽然他的步伐会走向千变万化的房地产行业,但他依然保留着一份平凡的本性。文人的风度,文人的低调,商人的魄力,在杨勇身上,终于让人看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回归。我们有理由相信,也许事业无法停止,也许寻求之路永远不会平坦,但这段旅程将永远停留在每一个追梦人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