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行的人格成就
山东非常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投资环境好,市场广阔,资源丰富,山东人民友好,成为刘永行加大在山东投资的重要原因。
从65438到0994,刘永行和其他9位民营企业家一起发起了旨在发展扶贫项目的“光荣事业”倡议。从山东12开始,刘永行辉煌的事业项目照亮了山东九个城市。
刘永行在12期间,在山东* *投资了10饲料厂和一家电解铝厂,还有一个炭素项目在建,为山东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永行在12不间断投资山东,与山东省工商联原主席刘志敏关系密切。
当刘永行进入山东扩大他的饲料领域,刘志敏,老主席,陪同他走遍了山东。甚至,很多项目是刘志敏考察后告诉刘永行的,刘永行说“就这么定了”。
他们的深厚关系可以追溯到12年前。
刘志敏回忆说:1995年,全国工商联在山东省烟台市马洋岛开会,他认识了刘永行的弟弟刘永好,刘永好也在开会。他邀请刘永好到山东各地看一看,刘永好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刘永行。后来希望集团产权清晰,分成四部分。山东这部分是刘永行的。
不久,对山东颇有好感的刘永行派投资部门的两位同志到山东考察项目,由时任山东省工商联主席的刘志敏陪同。接到工作人员的电话汇报后,刘永行深受感动。他告诉工作人员“决定不了项目就别回来”。
由此,东方希望集团在山东同时签约了两个项目,分别是位于青岛平度的青岛希望饲料有限公司和位于济南章丘的济南希望饲料有限公司。
项目正式启动后,仅用100天就完成了两个项目。这也给刘志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当时东方希望集团已经相当强大,但他们仍然非常努力。工作人员住在临时工棚里,风还是很大,但是他们的工期还是很短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知名民营企业集团的管理和开拓能力。
由于饲料市场向好,东希望集团产品竞争力强,第二年基本收回全部投资,当年盈利654.38+00多万元。
这是另一个笑话。刘永行后来回忆说,有一次,刘志敏跑完项目后陪他去曲阜,他们一起去孔庙看一看,这时一只蜜蜂蛰了他。刘志敏和刘永行开玩笑说:“孔子在启发你什么?”刘永行此后一直说,孔子在指出他在山东多投资,会有好的回报。
山东两个饲料项目成功后,刘志敏向刘永行建议,你去山东贫困地区办厂,能不能去临沂?刘永行欣然同意。
受刘永行委托,刘志敏亲自到临猗考察建设饲料项目。不久,山东沂蒙希望饲料有限公司诞生了。
此后,刘永行先后在聊城冠县、菏泽定陶、德州市德城区、庆云县设厂,这些地方都位于山东省的西部和南部,经济水平相对较差,投资地点大多在一些欠发达县的乡镇。
刘志敏回忆说,因为当时去聊城冠县的路不好走,济南到冠县要走一个上午。但即便如此,尽管困难重重,工程还是在短时间内完成了。
该项目在冠县的成功投产影响巨大,成为当地发展的一大推动力,支持和带动了部分企业在当地投资。
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第一副主席胡德平说:“刘永行是首发,带动了地方经济。”
“随着山东省聊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刘永行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刘志敏说。
刘志敏补充道,后续年产654.38+0.6万吨电解铝项目投资达到654.38+0.5亿元,在当时是全国第一。
聊城的电解铝项目是山东信发希望铝业有限公司,是由东方希望集团和山东聊城茌平信发电力集团投资建设的集热电和电解铝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公司位于山东茌平新发希望工业园,总投资6543.8+0.5亿元,年产6543.8+0.6万吨电解铝。同时配备310MW热电机组。该项目是东希望集团发展第二主业的第一步。
目前,刘永行在山东建有10饲料厂和一个电解铝厂。在东希望集团的饲料第一主业中,山东的饲料厂是最多的。截至目前,刘永行已在山东投资数十亿元,在济南、青岛、德州、临沂、聊城、菏泽、东营、烟台等地均有项目,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刘永行有一个“三个让”的经营理念:让农民富起来,让市民满意,让政府放心。这“三个让步”在其投资项目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刘志敏说,农民富裕是因为他生产的饲料质量好,成本低,为当地农民提供了良好的牲畜生产原料。而且玉米、麸皮、豆粕等农民农副产品是饲料生产的主要原料,饲料厂开放给农民购买,为农民创造了效益;让大众满意是因为他严格要求生产质量,大众可以放心吃肉和肉制品,没有饲料污染;让政府放心,因为他从来不偷一分钱税。仅山东一地,刘永行一年上缴就超过5亿,可见政府是可以放心的。
“在山东赚的钱我一分都不拿,就地发展。”刘永行说,“如果山东有适合我的好的大项目,我愿意随时继续投资。”刘永行
饲料行业一直是刘永行家族的根基,他也从未停止过在这个行业的规模扩张。
两年前,东希望和新希望的十年合同到期,双方开始进入对方的领地。刘永行投资1亿元在四川成都新都建饲料厂。该厂产能接近四川饲料总产量的15%。未来,东希望的饲料厂建设将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计划投资发展饲料厂50家,其中四川5至8家。
和四哥刘永好一样,东希望的海外投资起步于2001。刘永行很快在海外拥有了6家饲料公司:5家在越南,每家投资约300万美元;新加坡有1家公司,投资总额980万美元。目前,海外投资总额约为2500万美元。东希望将继续扩大在东南亚的投资,计划在东南亚投资50家饲料厂。
刘氏兄弟的海外扩张与国内饲料行业的逐渐衰落有关。自1990年代以来,我国整个饲料行业面临着过度竞争的局面,数万家饲料企业的利润率逐年下降。国内饲料厂平均利润率1%到3%。东希望的利润率也不例外,十几年来一直在边际递减:一开始高达30%,1995年20%,1998年8%,最低点5%。
刘永行的解释是,整个行业的门槛太低,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不过,刘永行对东希望2007年的饲料销售还是比较满意的:“预计全年销售增长率会达到40%左右。”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东希望的利润率也可以提高到5%~8%。
从2001开始,整个希望集团将研发重点转向了由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按照不同配方组成的高端饲料——预混合饲料,与国内300多家外资饲料企业争夺1%的饲料市场高端市场。同时,东希望集团在1996开始研发饲料中技术含量较高的赖氨酸,并掌握了生产技术,在包头建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工厂。
其实刘永行早在1996就看到了饲料行业的不利前景。他一直在寻找与之相关的第二主业。也有多元化投资的,比如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上海光明乳业,但都属于东方新希望的“投资板块”。在刘永行的产业分工中,东部新增三个产业:饲料产业、第二产业、投资板块。
刘永行认为,第二产业必须与第一产业的饲料产业相呼应,形成产业集群。在这一点上,台商王永青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的灵感来自山西一家铝厂的调查。起初,他听说用便宜的山西煤发电生产电解铝,成本很低。然而,当他看到火力发电冒出的白色蒸汽时,他突然意识到,可以利用投资地的能源发电生产电解铝,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可以生产饲料中的重要添加剂赖氨酸,赖氨酸产生的废物可以生产饲料和复合肥,从而形成“铝电复合-电热联产-赖氨酸-饲料”的产业链,而这种生产模式正是今天提倡的循环经济。
2002年,刘永行开始进入铝行业,现在拥有三家铝企,其中包括一家氧化铝企业。其中,东方希望包头稀土铝业有限公司作为标杆项目,总投资将达一百亿元,一期工程将于二00三年投产。与四哥刘永好相比,刘永行的投资领域要小得多。前者在金融、地产、饲料行业上下游都颇有建树。他甚至进入了饲料行业的下游养猪业。北京千喜鹤食品有限公司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冷鲜猪肉和猪肉制品的独家供应商,拥有新希望60%的股份。
事实上,多元化或专业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国内企业。企业家一方面频频点头,认同国际竞争力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专业化”建议,另一方面却不由自主地实施不相关的多元化战略,失败案例数不胜数。
但刘永行一直信奉谨慎的投资策略。当房地产繁荣时,有人建议他投资房地产,但他拒绝这样做。他的解释是房地产太容易赚钱,没有挑战性。在介绍刘氏兄弟发家史的《希望之路》一书中说,1995年,东希望也投资了房地产,但却陷入了投资陷阱。由此,刘永行意识到自己的软肋是不善于和官场打交道。在当时土地信息不透明的背景下,很多房产交易不透明,太危险,不适合自己。
在资本市场,1999股市红火的时候,东希望也用闲置资金进入一级市场打新股,但刘永行始终不同意进入二级市场。他曾对媒体说:“如果我从二级市场拿到几十亿,我会很害怕。”
他甚至拒绝公开。东希望为什么不上市?基本上每个采访过刘永行的记者都会问这个问题。刘永行解释说,我之前在饲料行业的时候,因为不缺钱,所以不需要融资。“过于宽松的资金容易让人头脑膨胀,我们希望把钱用得更紧。”他说。
现在进入重工业,铝电行业是高投入行业,无疑需要大量资金。但刘永行的解释是:“由于重工业投资大、跨度大、风险高,尽管做了充分准备,但我们不想拿投资者的钱去冒险,甚至不想拿银行的钱去冒险。”
的确,从1996开始,刘永行就开始为第二主业积累资金,当时还不清楚。到他开始投资铝行业时,6年时间已经积累了数十亿资金。在之前的铝行业投资中,东希望基本都是使用自有资金。
刘永行还将自己备受推崇的丰田管理经验运用到企业管理中。饲料行业新建工厂的标准时间是一年左右,而东希望是三个月。“已经存了九个月了,还有折旧费,财务费,工资等。在这九个月里已经得救了。这样,我们缩短了亏损的时间,加快了现金流的速度,”他说。“其实也是变相融资。”节省一半投资相当于融资50%。
包头铝电一期工程建设期间,东希望历时一年,投资25亿元,建成25万吨原铝生产规模并投产。投资和建设周期是国际标准的三分之一。
但正是审慎的投资策略在关键时刻拯救了东希望。2004年,东希望铝业刚刚投产的时候,正好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的时候。正是因为全部投资都是用自有资金,东希望才避免了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我们似乎很保守,但这种保守帮助了我们。”刘永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但在一些观察人士看来,刘永行大举进入重工业实际上是极其激进的。因为进入一个既需要高投入又需要政策约束和垄断者的行业,意味着未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但刘永行认为,现在做生意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只有通过大工业,我们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潜力."他说,“帮助团队成长也是企业社会责任之一。”
他大部分时间都是以企业为中心,一直处于绝望的状态。创业之初,为了卖鸡,刘永行曾经沿街叫卖,帮助全家渡过了难关。但他小时候受伤的右腿因为过度使用失去了根治的可能,甚至有一段时间出现了幻听,耳朵里总是嗡嗡的有鸡叫。
这位亿万富翁对企业的迷恋一度让他的妻子非常不满。在《我和永兴》的日记集中,妻子抱怨道,“一听说工厂产品供不应求,心里就很难受,恨不得产品卖不出去。我不想让我老公这么辛苦。”但后来她的想法又变了。在另一篇文章中,她说,“真正追求事业的丈夫,值得妻子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