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继续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作用。年内,超过90家上市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型企业。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在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方面持续发力。据资料数据统计,截至8月3日,年内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股票和债权融资合计7113.99438+0亿元。其中股权融资达到4837.82亿元,交易所债券融资达到2276.09亿元。

近日,证监会2022年年中监管会议提出,更好地服务稳增长大局。在抓好已出台措施落实的同时,聚焦科技创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研究出台更多更强有力的支持措施。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拓宽民营企业股票债券融资渠道,促进民营企业良好融资环境的构建。下半年,相关部门有望推出更多有效措施,在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方面发挥多方面作用。

年内上市民营企业中

九成以上成为科技型企业。

从股权融资来看,据信息统计,截至8月3日,年内172家民营企业登陆a股,共融资2084.62亿元。再融资方面,年内民营企业增加融资654.38+0987.67亿元,发行可转债765.53亿元。整体来看,股权融资合计4837.82亿元。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年内上市的172家民营企业中,162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94.19%,共募集资金198693亿元,占比95.31%。即年内上市的民营企业中,90%以上成为科技型企业。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支持科技创新和民营企业发展,是当前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市场共识已经逐步形成。”金创何新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和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措施的支持,目前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上市或债券市场进行融资,两种融资渠道均得到支持。

交易所债券融资方面,据信息统计,截至8月3日,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已通过在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债融资2276.09亿元。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今年3月,中国证监会宣布了七项措施,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此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专项支持计划相继落地。此外,监管部门推动减免民营企业债券交易结算手续费,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债券投融资会议和座谈会,促进投融资双方的互信和共识。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证监会将通过投融资会促进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深入了解,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违约风险,从而降低民营企业发债利率,这对降低成本、促进宏观经济具有积极意义。此外,监管部门对科技企业发债给予额外优惠政策,有利于资本资源向科技企业倾斜,改变过去民营企业债券多由房地产企业发行的格局。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推出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有效支持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魏对说:

明明表示,这些措施为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释放了强烈的积极信号。

业内建议推出更多直接的民营企业。

对创新融资产品的需求

对于下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发展,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近日在《求是》杂志发文指出,证监会将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努力提高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领域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扩容和扩大试点范围,加大推进保障性租赁房和民营企业试点落地力度,有利于加快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在谈到推动实施民营企业公开发行REITs时,明确表示,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该措施开辟了民营企业资产证券化和债券融资的新途径,有利于盘活民营企业优质存量资产,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也有利于提升民营企业信用水平,带来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

“目前,我国公募REITs资产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产业园区、仓储物流、生态保护等基础设施领域,覆盖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因此,符合相关行业和重点区域、具有较强资产运营能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优质民企项目将有较大概率被优先选中,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明确说明。

魏认为,从企业自身来看,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来盘活资产,优化内部管理。“打铁还需自身硬,民营企业要顺应我国产业转型的方向,从自身出发进行战略调整,更好地实现长期发展和短期经营的平衡”。

显然,下一步,资本市场要继续推出更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直接满足民营企业需求的创新融资产品,进一步丰富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优化民营企业股权和债券融资服务机制,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完善民营企业全过程信息披露规定,强化民营企业信用意识,形成良好的市场生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各层次之间的衔接,继续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增强民营企业融资能力。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新闻,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