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九林的基本介绍。

原籍江苏省盐城市

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终身教授。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ICSU世界数据中心执行委员会委员兼中国国家协调委员会秘书长。

长期从事信息科学技术在农业、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重大项目,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在15项主要成果中,1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8项,出版专著11部,发表论文80余篇。

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了我国资源信息管理体系结构、资源信息分类与编码、区域开发模型体系和统计空间信息系统模型,为信息科学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20世纪80年代,孙九林先生在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原地理系)担任兼职教授,为学校培养了许多中青年学者。主要从事地球信息科学和农业信息工程研究。农业、资源与环境信息工程学科带头人之一,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在15项主要成果中,有1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了我国资源信息管理体系、分类编码、区域开发模型体系和统计空间信息系统模型,为信息科学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做出了开创性贡献。20世纪90年代,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多品种、大面积的实用遥感估产系统,主持建设了面向应用的中国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和青藏高原科学数据库,提出了资源环境虚拟科研环境的初步框架,将信息科学技术在农业和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20世纪90年代,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多品种大面积实用遥感估产系统,主持建设了面向应用的中国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和青藏高原科学数据库。系统阐述了信息农业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程,提出了资源环境虚拟科研环境的初步框架,将信息科学技术在农业和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1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起负责国家试点项目“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络建设”。

著名的“土地资源与农业信息”工程研究与应用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信息科学、资源与农业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理论与应用成果,为“土地资源与农业信息”工程科学的建立和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陕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