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叙事模式:
客观视点与诗意叙事。
《芳华》从穗子的角度来看可以算是一个大闪回,无疑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穗子模糊的背景和她在亲身经历的事件中既不落井下石也不挺身而出的立场,赋予了她客观描写的地位。它是一种神的至上观,是冯小刚在《我不是潘金莲》中所采取的态度,是一种消解善恶、罪与罚的冷静甚至冷漠的宇宙观。
我看到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也看到了感情的无处安放,但我拒绝评判,也不给予指导。整部电影虽然是回忆,但并没有呈现任何人的观点镜头,形式上的纯粹客观性无疑是拒绝观众的。独创性在于,穗子不仅是过去的记录者,还是桩事件的直接参与者,而艺术团的岁月也是她个人的情感史。
所以,芳华在视点上拒绝与观众同化的时候,用了大量流畅的调度、咄咄逼人的动作和制作老白、老绿、老红,在视觉上形成某种奇观,拒绝在艺术团结尾呈现本该揭示旧现实的形象。这种没完没了的结局可以算是大团圆结局的变奏,然后被观众认可了。
所以在客观的、诗意的叙事中,真实和想象的界限是模糊的。《罗生门》回忆了四个人花了多长时间才听完邓丽君的表演。穗子自己穿上了港货,跟着音乐,依偎着陈杉,在红布灯营造的氛围中与时代潮流一起购买,却刻意忽略了港货真正的主人郝与终将结婚的现实。
想象中更是溢满了刘峰和小平之间,都不在耳边的场景。耳只能推断出多年后刘峰和小平在战友聚会上相处的情形。在经过诗意加工的回忆中,刘峰不仅仅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活雷锋,小平也远不是一个臭烘烘、别有用心的队沙。当两个原本善良的人被回忆呈现时,一个更大的叙事已经完成。
《芳华》由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出品,冯小刚执导,严歌苓编剧,黄轩、、钟欣桐、、?由王天辰、王可茹和随缘主演的电影。
《芳华》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群正值壮年的少年在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部队文工团,经历成长中的爱情萌发和充满变数的人生命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