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我只想做机器人和自动化,你却要我造汽车。

跨界造车有什么风险?和董小姐一样坚韧的,造车之路也失败过。然而,家电业的转型之路并没有停止,创维的老板黄也开始了汽车。这一次,被“跨界”的美好也被雷到了。

近日,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子公司美的暖通以7.43亿元的价格收购“和康新能”控股权。交易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控制和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

公告的名字很长——《关于收购北京和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简而言之,美的将成为和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将成为实际控制人。而且很多媒体都很头条的说美国要造车!公司业务将延伸至新能源汽车产业。

那么,问题来了,美的收购和康信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大的动静?当然,像去年恒大集团花几千块钱造车这样离谱的事情,不是美的这次7.43亿的风格。记者认为,从常识来看,美的公司的战略定位足以说明问题,并非跨界造车。不管是不是这样,我们来分析一下。

变频器有那么重要吗?

首先,被收购方北京和康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新能源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10至1在深交所上市。

公司成长性方面,2017和2018年,和康新能营业收入分别为135亿元和1206万元。2019年营业收入1305万元,同比增长815%,利润总额19万元。换句话说,这三年基本是原地踏步。那么,美的为什么要收购和康新能呢?

从公司业务范围分析,当然从和康新能的核心业务如工业变频器、伺服系统来看,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快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进程,提升其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

另外,美的集团的意图不仅于此,还有业务的多元化,即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具体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和康新能主要提供动力总成、电机控制器、辅助动力系统、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租赁平台建设等产品和服务。

据称,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上,和康新能相关产品已经与国内多家车企形成配套关系。例如,两年前,和康新能与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协议约定,一汽解放将优先考虑2018年度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品。”

事实上,在2065438+2007年2月7日一汽解放新能源基地投产仪式上,一汽解放就与和康新能签订了500辆新能源汽车的订单。说实话,这个量远没有建成。根据和康新能互动平台的回答,“2018年度,公司生产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零部件7385套,销售9706套。”

有网友质疑“和康的产品不处于垄断地位,收购和康无法掌握核心技术。从制造的角度来说,没有必要为了控制逆变器而控股一家公司,因为华为和苹果还没能离开零部件代工。如果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康的产品对整车来说太小了。”

有一个细节我们必须知道。2016 12之前,和康新能的证券简称为“和康变频”,只是因为业务衍生于节能环保项目等新领域,所以才改为“和康新能”。目前,和康新能的主营业务包括三大板块:节能装备高端制造(占比74.94%)、节能环保项目建设运营业(占比65,438+07.44%)、新能源汽车组装运营业(占比7.62%)。

所以根据常识,我们知道美的收购和康新能主要是为了增加公司战略定位的自动化和机器人(详见下文)。所谓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只能算是“抓草打兔子,扛得住”,我们也不必过高估计美的车的动静。最多,美的想做一个安静的供应商。为什么?

美是要跨界的吗?

美的不是第一次造车。早在2003年,美的集团就先后收购了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湖南三湘客车集团,并在昆明和长沙新建了两个生产基地。

按照当时的进度,美的已经做到了年产1万辆乘用车和专用底盘的制造能力。然而5年后,美的终止了造车项目,以654.38+0.08亿元将旗下三湘巴士公司长沙汽车生产基地出售给比亚迪。除了长沙基地,另一个主要生产基地云南美的工业园也于2008年6月关闭,转型为现代物流基地。2009年初,美的集团宣布修改三年规划,但在这份蓝图中,并未再次提及汽车业务。

此后,美的在造车领域销声匿迹,以292亿元收购了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机器人,而库卡机器人是全球为数不多的生产汽车主机厂装配线使用的机器人的科技公司。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表示,最终目标是把美的打造成“中国最大的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公司”。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方洪波表示,他需要时间来整合库卡,以便美的能够从席卷中国的自动化浪潮中受益。

专业人士分析,虽然和康的核心产品在高压变频器领域独树一帜,但主要应用行业是电力、冶金、矿山、石化、建材等重化工业,是典型的项目市场,这显然不是美的+库卡所擅长的。在实际业务的整合上,美的和库卡的整合速度一直比预期慢。如今,有了和康新能的加入,整合之路无疑将再次拉长。

我们来看一个日期为2月11,2065438的公告。公告称,当时“和康变频”收购东菱科技40%股份,涉足交流伺服领域。而“交流伺服系统”是东菱科技的核心技术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而且东菱科技的“基于CAN总线的高性能机器人EPS-RS0.4-7.5KW专用伺服系统”也申报了2012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重要的是,这套系统在定位精度、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上完全满足机器人的操作要求,可以逐步替代进口同类产品。

所以美的收购和康新能的目的绝不简单,应该和库卡机器人有相当的关系。我们在这里不做推测。而且收购和康新能只是第一步,美的后续不排除继续合作,通过并购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一句话,“一切皆有可能”。

另外,我们还要问一个* * *问题,为什么包括美的在内的家电巨头近年来频频跨界?

应该说,这与家电的“房地产后周期行业”属性有关。显然,现在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家电行业自然不能独善其身。以美的主营空调为例。2019年,我国空调产量219万台,同比增长6.7%。销量为265,438+04万辆,同比增长6%。很明显,增速放缓了。

截至3月30日,美的集团市值3359亿元,格力电器市值3654.38+033亿元,已经很庞大了。而且从毛利率这个重要指标来看,根据Wind数据,从2018年到2019年三季度,美的空调的毛利率已经从30.63%下降到29.09%。同样,格力空调的毛利率从36.48%下降到30.16%。因此,除了汽车空调的竞争,寻找新的突破口成为家电巨头的当务之急。

而且随着5G时代的到来,家电巨头为了抓住5G时代智能汽车和车联网带来的新机遇,纷纷加入汽车领域。汽车供应链的美好布局也是水到渠成。

但是,造车风险巨大。包括很久以前的春兰、奥克斯,还有戴森、格力、创维等。但近年来,目前“跨界造车”的家电企业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春兰作为90年代家电行业的领导品牌,1997年底斥资7.2亿元入股东风南京汽车,随后成立春兰汽车有限公司,进军汽车行业。11年后,2008年,春兰将春兰汽车60%的股权转让给他人,退出。

2003年,奥克斯斥资4000万元收购沈阳马爽95%的股份,从而获得SUV和皮卡的生产许可,并成立沈阳奥克斯汽车有限公司。2004年2月,奥克斯宣布正式进军汽车行业。然而,汽车梦在2005年3月停止了。

所以跨界造车真的不是很好玩。在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频频倒下的当下,更是让新进入者心寒。在汽车行业也进入大变革时代的当下,除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或许现金流比什么都重要。

文/王晓曦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和“一句话评论”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或访问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