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大家以为是私企,其实是国企的企业?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国企和私企交换了身份。比如国企改制后变成了民企,有的民企被国企收购或控股后也变成了国企。所以市场上有很多看似是民企,实则是国企的案例。
在大家的理解中,国企应该是有中字头的企业,比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但是很多国企没有中字头,所以很难和私企区分开来。另外,很多国企上市后股权更加分散,导致很多人认为这些国企就是民企。我们举几个你知道的典型例子。
1,中国安全
提到平安,很多人觉得它根本不像国企,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员工的做法,更像是私企。而且平安没有拒绝持股的股东,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差别不是很大。目前平安单一最大股东为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央汇金资产持股2.65%,相当于国企7.92%。从这个角度来说,平安其实属于国企。
2.东风集团
东风这个名字听起来不像国企,而且东风的掌门人以前也在各种场合炫耀,一点也不像国企低调的老板,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东风是民企,其实东风集团是国资委全资的国企。
3.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Zhongxing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rporation的缩写)
说到中兴的通关,大家可能会想到华为,同样是通信设备,而且大家都知道华为是民营企业,所以很多人总以为中兴也是民营企业,其实不然。中兴通讯是由教育部牵头,36所重点大学1992创办的国有企业,但很多民营企业和个人持有中兴通讯的股份。
4.新兴国际中国
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家公司,所以很多人以为是一家不知名的私企。事实上,新华国际来自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生产部及其所辖军需企事业单位的重组改制。目前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有出名的,也有不出名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很多国企发展到今天,有能力的基本都选择上市。上市后,股权结构将不再是单一的国有控股,而是会有很多股东,既有国企,也有民企,还有个人。现在很多国企都是国有控股,不是完全国有。
华为国企
突然想到最近在cue火爆的上海迪士尼,不是国企,而是...让我们看看图片。
这样的企业很多,中国乳业两大巨头光明、伊利,还有康佳、长虹、海信、海尔。大概国内十有八九的人认为上述企业是私企,但却是真正的国企,主要是地方国企。让我们一个一个来看看。
光
光明食品有四个股东,都是上海国资委控股的企业。就连上海市国资委也直接持有光明食品9.42%的股份。其他三家股东——上海郭盛、上海城投、上海久事均为上海SASAC控股的100%企业。也就是说,光明食品100%的股权是由上海SASAC控制的,而上海根本就是一家国有独资企业。
伊利湖(北美五大湖之一)
伊利集团在全球乳业排名第一,在亚洲乳业排名第一。也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全的乳企。一听名字,完全像是私营企业。但本质上是国企。伊利第一大股东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近65,438+05%,第二大股东为呼和浩特投资有限公司,持股约9%。
康佳
康佳是中国的家电制造商,位于深圳。他最大的单一股东是华侨城集团,持股约22%。华侨城是一家老牌企业,国务院国资委持有华侨城全部股份,换句话说,康佳的实际大股东是国资委。
海信(品牌名)
海信是一家位于青岛的家电厂商,最著名的产品是电视。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是青岛SASAC控股100%的企业。海信集团控制着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近40%的股份,是大股东。海信集团旗下有很多子公司和孙公司,但归根结底都是青岛的其他企业。
名字听起来像是私企,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企业是国企上市的。毕竟国有经济在我们国家已经占了很大的比重。其增加值应该占GDP的30%左右。
上海诺基亚贝尔有限公司这是最不为人知的SASAC控股公司。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民企和国企的定义。不难理解,国企是指资本由国家拥有或控制的企业。但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否等同于民营企业还存在争议。就普通人的认知来说,私企就是私企;公认的是,只要企业没有国有资本,就属于民营企业。
过去,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战略性行业和关键领域。比如,央企一般以前缀“中国”或“中国”命名,地方国企往往以省份命名,更容易识别;往往是那些做得好的企业不点名自己的区域容易出现认知混乱。正如题主所说,那些实际上是国企但看起来像私企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大众消费行业,尤其是那些在电视媒体上大量投放广告且业务负责人长期不变的企业。以笔者的感官为例,大致有这样的企业:
汽车行业:奇瑞汽车——安徽省芜湖市国资委控股;
辽宁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控股的华晨汽车;
江淮汽车-合富SASAC控股;
食品行业:央企华润集团旗下孙公司饮用水品牌怡宝,兄弟品牌雪花啤酒。
蒙牛——对,就是蒙牛牛奶。刚开始的时候是纯私企,包括大的时候也是。三聚氰胺事件后,央企中粮集团入主,成为国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主要竞争对手伊利已经从国企变成了民企。
光明乳业——上海市国资委控股的上海光明食品集团也拥有国人熟悉的品牌,如大白兔奶糖;
电器:康佳——虽然近两年康佳表现不佳,但由央企华侨城集团控股;
房地产板块:万科——不是“万宝之争”。估计大家一直以为万科是民企。深圳地铁集团入主后,现由深圳市国资委控股。
酒店业:锦江之星——上海SASAC控股的锦江国际连锁酒店品牌;
日化行业:浪奇——广州SASAC控股的日化品牌;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授权。
应该说这样的企业还是很多的,尤其是2008年以后,受益于4万亿刺激政策,国企得以进入一般竞争性行业,这导致很多民企调整战略,要么选择与国企联姻,要么被国资整体吸收。人们熟悉的往往是出现在大众媒体上的品牌,却很少关注私募股权的变化。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很多大家熟悉的民营企业将陆续转制为国有或混合所有制公司。比如这两年名声大噪的汉鼎宇佑公司,最近引进了平潭创新股权投资公司,打算转型国资。
就像20年前很多国企改制成私企一样,所有制改革是为了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除了混改,国企和民企的结构也要保持合理,不平衡会带来经济的不平衡。
保利地产!我知道保利集团的副业是房地产。它的主营业务是什么?手臂。。。。
我给你讲讲七天制吧。属于锦江集团,锦江之星属于上海国资委。如家快捷酒店属于BTG集团。北京SASAC。看吧,连快捷酒店都是国企。
从股权结构来看,联想本质上是真正的国有企业,虽然目前是少数高层控股的民营企业。联想是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创办的纯国有控股企业。联想最早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是当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一面旗帜。上市前是中国最大的100%国有高科技企业。随着联想上市,联想开始从一家高科技企业转型为一家贸易和资本运营公司。联想高层通过频繁的资本运作和资本搬迁,逐渐将联想转变为少数人控制的民营企业。虽然联想的国有股被人为动了手脚,转让了,但是谁也改变不了联想是国企的事实。
联想是中科院计算所创办的纯国企,不是什么人创办的私企。
联想最初是由中科院下属的计算所创办的纯国企。有人说,联想创立时的接待室原本是用来接待来访者的,并不是联想最初的创立地。
早期,联想免费使用了几十个办公室和实验室。上图是联想最初的真实办公空间。
联想第一任董事长是曾,第一任总经理是施叔和,而柳传志当时只是实习研究员兼副总裁,排名在总工程师倪光南副教授和第八任总经理原副主任张祖祥之后。联想官方宣称柳传志带领10科研人员在一间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建立联想,显然是捏造。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是联想的实际创始人。中科院作为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上级,为联想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还无偿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技术、设备使用权、担保商誉等无形资产。如果换算成资金,应该说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可以说,联想当时是纯国企,与民企无关。
倪光南最初是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他被时任联想总经理的王叔和和时任联想副总裁的柳传志说服进入联想,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免费带到联想。作为当时联想的总工程师和技术核心,他主持了汉卡、联想主板、联想微电脑、联想品牌电脑等核心产品的研发,不仅帮助联想挖到了第一桶金,也帮助联想奠定了在国内PC市场的领先地位。可以说倪光南对联想的贡献大于柳传志。联想早期的发展是基于中科院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投入,倪光南院士等科技工作者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
无论联想官方宣传和股权结构如何变化,都难以改变联想是国企的根本事实。
联想转型为一家贸易和资本运营公司,通过上市和频繁的资本运作,逐渐转型为少数高层控股民营企业。
在获得联想控制权后,柳传志等联想高管逐渐废除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将联想从一家高科技企业逐渐转变为一家贸易和资本运作的民营企业。倪光南院士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科学家,因为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举报联想重组可能造成的巨额国有资产流失,被联想高层强行开除。作为对联想贡献最大的人,他没有一分钱的联想股份。联想上市后,联想高层和员工拿到35%的股份,然后联想高层从事贸易和资本运作。通过频繁的资本运作和资本搬迁,不断稀释联想的国有股,最终以联想高层为代表的少数人成为联想的第一大股东。
从目前联想股东持股情况来看,以柳传志为首的联想高层及盟友泛海控股占45.5%,而中科院仅持有29.05%的国有股。也就是说,在过去的25年里,中科院在联想的股份从100%直接下降到29.05%,联想高层的一系列资本运作手段堪称神奇。
从联想的发展来看,联想最初是一家100%的国有控股企业。虽然后来有少数人打着重组的旗号,通过频繁的资本运作,将大量国有资产转移到个人手中,很多也是从国企改到了私企,但是有侵吞国有资产的嫌疑,联想是国企的事实不是谁都能改变的!
改革开放前,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国有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民营企业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迅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也就是说,在这个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国企和私企身份互换的情况。国企通过改制转变为民企,民企被国企收购或控股后转变为国企。所以有很多情况看起来是私企,其实是国企。
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个看起来像私企,其实是国企的企业。
1,格力电器
在电器行业,格力电器和“铁娘子”董小姐的名声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上,在珠海SASAC是格力集团最大股东的时候,格力电器一直是国企。在董小姐的带领下,格力营收突破2000亿,成为全球空调行业的领头羊。
但现在,格力电器有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格力集团以400亿元向高要资本出售其持有的15%的格力电器股份。拥有众多资源和经验的章雷成为董明珠的“新老板”,格力电器不知道会不会迎来新的发展。
2.海尔集团
看到海尔这个词,30岁以上的朋友可能会想到他们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动画电影,叫《海尔兄弟》,所以当你看到海尔集团用这两个兄弟作为企业logo的时候,相信很多人会认为海尔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但实际上,海尔和格力一样,也是国企,也是母子公司。
2018年,海尔集团营收2661亿元,海尔智家营收18331.7亿元。其实海尔智家主要做的是电器。海尔智家的第一大股东是海尔电器国际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是海尔集团。毫无疑问,这两家公司都是国有的。
海尔曾经是中国家电业的老大,现在被美的超越,陷入中年危机,甚至有可能被格力超越,发展压力很大。
3.华润集团
还有一个多元化的国企——华润集团,其产品覆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财富》杂志公布的2019年世界500强榜单上,华润集团以9198亿美元的营收排名第80位,华润集团10年入选世界500强。
很多人可能会忽略,但这些品牌:雪花啤酒、999甘茂陵、东阿阿胶、御庭、华润水泥、怡宝矿泉水在中国家喻户晓,都属于华润旗下。
4.东风集团
东风集团这个名字听起来真的很像一个民营企业,喜欢在各种场合炫耀几乎是东风集团掌门人的特点。其他国企负责人怎么能这么低调?所以可能这两点会让很多人误以为东风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事实上,东风集团是SASAC全资拥有的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