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是在哪里建立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1905成立的“上海中冶所”。

9月26日,上海南京西路1905号,一家生意不好转型的理发店,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授权总经理魏敲响这里的第一声锣,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开设的“中国首家股票交易柜台”宣告成立。它由外国投资者经营,是旧中国最早的证券交易所。

本所主要交易对象为外国企业股票、公司债券、外国行政机构在上海发行的债券、中国政府金币债券和南洋地区橡胶股票。这则新闻轰动海内外,年底被评为“中国十大经济新闻”。

1913年,钱商、茶商等上海的一些大商号,也从事证券交易,成立了“上海证券商业同业公会”。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法》,证券交易开始步入正轨。在1869,上海有外国公司买卖外国公司的股票。当时叫“捐助者协会”。1891年,外国投资者在上海成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自己的证券交易开始于辛亥革命前后。1895至1913时期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时期。民族工商业蓬勃发展,股票发行增加,流通逐步扩大。

1918年,中国第一家官办证券交易所成立,也就是北洋政府时期的北平证券交易所。仿照西方股份公司的北平证券交易所,资本20万元,股金654.38+0万元,交易经纪人60人,并配有北京各银行直通电话,沟通市场。研究所设在北洋政府的首都,当时的货币制度并不统一,市面上流通的货币非常复杂,使得交易非常活跃。

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逐渐陷入冷落,后于1939年倒闭。

建国后,一度取消了证券交易。直到1990到1991,上海和深圳相继成立了证券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