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芯片“独角兽”在路上,内外受困,国产技术替代。

最近比亚迪动作频频。首先,比亚迪与华为海思签署协议,比亚迪将采购华为麒麟710A芯片,打造数字化汽车驾驶舱。此外,比亚迪半导体引入战略投资者引起了业内对国产芯片的另一种关注,因为星光熠熠有许多中国企业的名字,如小米和联想。

这背后,可以看作是中国企业在高举美国技术封锁大旗下的相互支持和联合自救。与此同时,“中国芯”的国内替代迫在眉睫。比亚迪半导体此时的动作意义重大。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比亚迪就宣布旗下子公司“比亚迪微电子”通过内部重组正式更名为“比亚迪半导体”,并计划上市。公司将深度聚合比亚迪半导体业务,同时计划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东结构多元化,并在适当时机积极寻求独立上市。

“比亚迪现在的开放策略,不仅仅是针对传统车企,还包括海外品牌和国内新动力汽车品牌。无论是电池、电机、电控还是IGBT,只要有需求,我们都欢迎合作。”?比亚迪总裁办公室主任李伟说。

这个说法好像是比亚迪的商业宣言?但事实上,中国芯的新一轮投资热潮,正在当前复杂的技术封锁环境下,以中国特有的方式和速度开启,是内外环境共同造成了这一决定。

01

打破外资壁垒,中国“芯”急需国产。

历史是一个轮回场。

几百年前,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全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但曾经的老大哥英国却对其进行全面的技术封锁,将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列为“高科技产品”,禁止向美国出口,试图阻止美国老老实实为自己提供原材料。

如今高科技强大的美国打贸易战,恰恰是对我国部分企业的高端技术封锁。因此,国产技术的替代变得尤为迫切。

这也是比亚迪半导体引进的一长串投资项目中的一个。在A轮融资中,比亚迪半导体引入了红杉资本中国、CICC资本和SDIC创新领投等投资机构。A+轮融资由产业投资者主导,包括SK集团、小米集团、招银国际、联想集团、中信产业基金、ARM、SMIC、SAIC、BAIC、深华强、蓝海花藤和搞活。

比亚迪半导体已逐步完成内部重组、股权激励、引进战略投资者,并将加快IPO步伐。CICC预测,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后市值将达到300亿元。

CICC资本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科技创新板和半导体国产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已成长为规模超过1万亿元的投资轨道。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IGBT的需求将会爆发式增长。

短短两个月,比亚迪半导体已累计融资近27亿元。对于资本市场押注IGBT半导体市场,你可以发现,这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半导体市场前景的看好和对比亚迪技术的信心,尤其是对技术的国内替代,这既是一种商业意识,也是一种家国情怀。

02

下一只独角兽正在路上。

仅在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将在2025年累积5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这也将为IGBT带来巨大的产值。根据相关报告分析,2065.438-2025年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带动的IGBT市场规模将超过6543.8+0.20亿元。

中国连续四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新能源汽车在有利条件和地理条件的加持下发展迅猛,尤其是中国和欧洲这两个全球新能源产业政策最支持的地区,往往会导致背后众多供应商的成长,功率半导体就是其中之一,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短期内成为独角兽企业。

与传统燃油汽车和弱混合动力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发动机和启停系统更少,但电池、电机、电控核心部件和车载DCDC、电动空调驱动、车载充电器(OBC)等电力电子器件更多。

IGBT(绝缘栅双极?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是电子控制的核心部件,约占其成本的三分之一。动力电池电芯也叫电动车?“双核”是影响电动汽车性能的关键技术,其成本约占整车成本的5%。(也有占新能源汽车成本7%-10%的文章),仅次于电池。目前,中国的IGBT芯片和模块严重依赖进口,目前排名前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进口率超过90%。

在技术方面,其实比亚迪从来就不怕竞争。当年比亚迪起诉三洋和索尼,尽管当年比亚迪压力很大,现在也是一笔财富。现在,类似的竞争将再次上演,比亚迪有着独立生产IGBT、打破外资垄断的重任。

03

开放式供应链系统?比亚迪怎么了?

随后,今年3月29日发布了blade电池。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韩EV预计7月中旬上市,比亚迪集团副总裁、福迪电池董事长贺龙表示:“所有你能想到的新能源品牌都在和我们谈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方案。”?透露出比亚迪在零部件领域的厚度和信心。

除了在其新车型上装载刀片电池,比亚迪还将与更多车企合作供应刀片电池,成为电池供应商。据悉,比亚迪将于2020年和2021年在新车型上全面装载刀片电池。

此后一直有关于奥迪等全球品牌的传闻。对于比亚迪来说,战略调整,打通电池供应链体系,把电池拆分上市,供应给任何一家车企,已经开了一个成功的头。

其次是比亚迪半导体,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IGBT芯片。

半导体独立,引入战略投资者,寻求单独上市,本质上是开放供应链体系,上市后获得融资。众所周知,IGBT具有技术门槛高、难度大、投资高的特点,上市融资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国外供应商走的也是刀片电池的路线。

在电控方面,比亚迪是中国唯一拥有完整IGBT产业链的汽车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车用功率半导体供应商。动力电池方面,到目前为止,东风汽车、成都公交、李都是比亚迪动力电池的合作伙伴。另外,比亚迪和丰田合资双方各有诉求。比亚迪希望通过挂丰田品牌的车,打开比亚迪零部件海外供应的窗口。这对于一个执着于技术的公司来说尤为重要。

这里有个小插曲。都说华为是“狼性文化”,同在深圳的比亚迪也参与其中。早些年,比亚迪高管谈到他们的“袋鼠理论”。袋鼠有三个特点,腿长,包,会自己跑。对于比亚迪来说,袋鼠理论的“长腿”是比亚迪的技术,“袋子”是电池、微电子、汽车。回过头来看,问题出在“自跑”。

王传福是个不折不扣的技术狂人,内心执念,这也是巴菲特支持他的重要原因。在电池和半导体方面,王传福有着惊人的预见和远见。他唯一犯下的战略错误,很可能源于“自跑”,从而长期拒绝供应电池。现在无论电池还是芯片,比亚迪都重新调整了战略。

这对比亚迪本身和中国芯来说都是好消息。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