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经济
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91.6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49亿斤,同比增长1.4%。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全年新增面积654.38+0.07万亩。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草地流转面积分别达到77万亩和832万亩。牧业年存栏牲畜达到91.5万头,牲畜出栏率达到95%,同比上升7.4个百分点。农牧民养殖现金收入26543.8万元,同比增长20%。村镇、农田、通道绿化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造林654.38+0.52万亩。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牧民人均受益371元,比2008年增加55元。
中低产田改造、河套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新增沼气户2.8万户,新增解决1.9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在通村乡建成输油管道1.2万公里,有效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2003年,凭借“河套平原”的知名品牌,巴彦淖尔先后引进了蒙牛、伊利、小肥羊等畜产品加工企业,屯河、新疆中基、山东鲁花、安徽振新、浙江娃哈哈、重庆飞亚等国内知名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以及意大利大罗素公司、西班牙安哥拉公司、印度尼西亚APP纸业公司等国外知名企业集团,从而建设巴彦淖尔牛奶,牛奶和造纸工业。
2006年,巴彦淖尔市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104亿元,全市百万元及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26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2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家。2007年,全市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5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优质农畜产品年出口总额近3亿美元,居自治区首位。以绿色和特色为标志的巴彦淖尔农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巴彦淖尔工业经济的主力军。2009年,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43.8+009亿元,增长20%。农畜产品现代B型保税物流园区启动建设,中蒙互市贸易区和甘旗毛都口岸新泰物流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现代物流业开始加快发展。
乌梁素海、乌兰布和沙漠、通河台牧场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在旅游精品线路的包装和宣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 * *接待游客654.38+0.2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4.38+0.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4.38+0.00.2 %和654.38+0.65433。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甘旗毛都口岸常年开关,口岸通关能力不断增强。煤炭全年货运量达到327万吨,增长63.5%。番茄酱、肉制品、乳制品、脱水蔬菜、葵花籽、羊绒纺制品等农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冶金和采矿业
冶金矿业方面,巴彦淖尔重点打造铜、锌、铅、钢、金五大产品的采、选、冶、加工一体化产业链,积极发展硅铝合金、镁合金等冶炼项目。
在选矿方面,2003年至2007年,西部矿业开采铅锌约654.38+0.3万吨,大众矿业开采铁矿石400万吨,李爽公司开采铁矿石200万吨,前旗大众和后旗李爽生产铁矿石近654.38+0.3万吨,铁精矿300万吨。
冶炼方面,紫金矿业一期65438+万吨锌冶炼项目于2006年投产,已形成年产65438+万吨锌锭、65438+80万吨硫酸、65438+50万吨锌基合金、8000吨锌粉的生产能力。二期20万吨锌冶炼扩建项目于2008年3月开始建设和扩建。深圳商飞集团65438+万吨铜冶炼于2007年4月底投产;年产8万吨扩建项目已开工建设;包钢65438+20万吨氧化球团于2007年下半年建成投产,500万吨钢铁联合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艾芬豪集团控股的年产3.6吨黄金的太平公司一期于2007年6月投产。元鑫集团1万吨高镍冰铜一期5000吨项目建设;香港富邦集团4.5万吨轻烧镁粉已建成投产。
2009年,华润晋能2× 35万千瓦热电联产、紫金二期65438+万吨锌冶炼、萧山玉石加工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西部铜业65438+万吨铜加工、瑞丰8万吨铅冶炼、忠旺1 . 5万吨多晶硅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25亿元。
化学工业
到2007年,巴彦淖尔的化工产业以煤化工和氯碱化工为主,重点企业有乌拉山化肥厂、内蒙古天和化工有限公司、林海化工三家。其他硫酸化工和生化工业的建设和形成。
煤化工方面,四川控股年产20万吨二甲醚项目建成投产;林海化工已建成年产654.38+20万吨PVC的生产能力;乌拉山化肥公司改造后已形成24万吨合成氨、26万吨硝酸铵、26万吨尿素、65438+万吨甲醇的生产能力,进入大型化肥企业行列。煤化工方面的前期工作项目有:四川控股1万吨甲醇、1万吨二甲醚项目。
硫酸化工方面,后旗齐化已开工40万吨硫基复合肥,利用锌、铅、铜、硫铁矿冶炼产生的硫酸。
生物化学方面,香港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5000吨6-APA项目一期于2007年6月165438+10月65438+8月建成投产。年产3000吨6-APA及阿莫西林制剂(3亿片阿莫西林片、3亿粒阿莫西林胶囊、3000万支阿莫西林粉针剂)项目二期于2008年4月开工建设,其中3000吨6-APA于2008年11年底建成投产,阿莫西林制剂项目于2009年6月建成投产。
电力工业
目前巴彦淖尔的电力产业以火力发电为主,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也将成为电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电方面,巴彦淖尔推进煤电转换,发展热电联产和园区自备电厂。到2007年,全市总装机容量达到654.38+0.44万千瓦,主要电厂为乌拉山电厂和何琳电厂。建设和前期工作项目包括:婺源朱虹4×2.5万千瓦火电项目、婺源大唐2× 60万千瓦火电项目,前期工作也在加快推进。巴彦淖尔市的远期规划是形成600万千瓦火电装机。
风电方面,鲁能、龙源、中电投资的三个风电项目已并网发电,使* * *建成风力发电能力近20万千瓦。巴彦淖尔的风电资源主要集中在乌拉特中旗和后旗。截至2007年底,已有10多家风力发电企业入驻两地做前期准备工作,两地有望建成两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电力建设投资6543.8+0.9亿元。全市在建风电规模85万千瓦,新增并网装机6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654.38+0.05万千瓦。磴口华润晋能2× 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7月全面建成投产。
新能源产业
位于内蒙古西北部的巴彦淖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非常有利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国电电力等多家大型国有电力公司在乌拉特中、后旗投资建设风力发电项目,杭锦后旗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已完成。太阳能热发电项目也在酝酿中。利用河套平原丰富的盐碱地种植甜高粱,生产生物柴油,是未来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基地。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2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803.2亿元,增长14.6%;地方财政总收入97.6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3.8+09亿元,增长654.38+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301元,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10元,增长13%。农作物播种面积突破1000万亩,粮食总产量有望达到60亿斤,创历史新高。新增设施农业2.6万亩,规模养殖场345个。牧业年养羊达到654.38+08.97万只,出栏654.38+00.05万只,居全区首位。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70亿元,增长12%。神华和包钢煤焦化、联邦制药四期和五期、太平矿业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黑猫煤化工、宇乐化工、杜南光伏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纳林湖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干渠20公里黄金水道已投入运营,黄河旅游已是一大奇葩。城投债发行6543.8+08亿元,东矿公司a股上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660亿元。B型保税物流园区公路口岸建成,机场客运量达到654.38+0.9万人次。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总数达到11990,个体工商户71513。港口货物吞吐量11.2万吨,其中精炼铜粉1万吨。引进国内资金346亿元,利用外资765438+75万美元。
2013年,政府、企业、社会多方投入,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中心城市和县城的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新华街25公里综合整治完成,曙光街、河套街西段部分建成通车。双河新区建设稳步推进,金川大桥、金川南路、黄河湿地公园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全市59条街道、18出口改造基本完成。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明显提高,干净整洁成为城市常态。改造19个重点集镇,建设101个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完成337个村的村庄整治,乡镇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四条公路纳入国家公路网规划,新改建公路1020 km。沿江环城一级公路、婺源至刘钊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沿江新客运站投入运营。五里集风力发电站、金泉22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竣工投入使用。5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顺利实施,654.38+0万亩农村土地整治全面完成。三年排水改革首战告捷,整治河道4272公里。
2013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77.3万亩,实施了京藏高速、黄河堤防公路、临山路、212省道等一批精品绿化工程,造林投入、面积、质量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乌梁素海水质明显改善。乌拉特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面积达到7258万亩,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理达到1.7万亩。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街道和建筑,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蒙古族部落文化园、何琳十一街、后旗那达慕体育场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成功举办沿黄环湖公路自行车赛、内蒙古首届中西部民歌大赛。《月光金色河套》获第十届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优秀剧目奖,临河区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城市,乌拉特后旗获自治区文明县提名。通过探索和努力,找到了特色发展的突破口,水、绿、文化正在成为巴彦淖尔亮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