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苏宁企业文化的内涵

解读苏宁企业文化的内涵

苏宁企业文化不仅是苏宁电器各分公司看板管理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内化为苏宁员工的行动理念,外化为苏宁电器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举措。以下是解读苏宁企业文化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策划也需要营销。在目前大多数企业把企业文化当成口号的情况下,泛滥的企业文化已经越来越不现实,泛文化、亚文化、伪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代名词,这不能不是中国企业文化的悲哀。

苏宁电器在企业文化的实践中,显然避免了上述问题。从2001年开始,通过自下而上的企业文化征集活动,总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文本体系,苏宁的企业文化从未停止建设的步伐。作为苏宁企业发展的动力和苏宁人的日常行为规范,苏宁电器的企业文化建设显然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四年来,笔者与苏宁电器的供应商合作,通过近两个月的调查研究发现,苏宁电器的企业文化文本可能是众多企业文化文本中最常见的,但其扎根于企业的深度却不多见。目前,苏宁的企业文化不仅是苏宁电器各分公司看板管理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正在内化为苏宁员工的行动理念,外化为苏宁电器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市场手段,成为苏宁电器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企业文化不断泛化的今天,看到苏宁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成功诠释,我感到由衷的荣幸。作为一个优秀的案例,苏宁电器的企业文化引起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企业文化研究专家的极大关注。所以我大方而浅薄,试着通过解读,谈以下对苏宁电器企业文化的理解,以引起他人的关注和证明。

一、苏宁基本法

“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多元化、连锁化、信息化,追求更高的企业价值;以顾客为导向,不断增强企业的控制力,注重目标、实施和结果,追求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打造中国最好的连锁网络服务品牌。”-苏宁基本法

很多人对苏宁电器的快速发展不理解甚至质疑,也有人对苏宁电器的快速发展表示了担忧和忧虑。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街边小店,在众多积累了资金和人力资源诸多优势的国有商业企业的夹击下,短短几年就成为了中国空调批发领域的老大?为什么只用了三四年就迅速成为中国家电连锁业态的领头羊?余生都来不及了!可惜苏宁电器创业时期,我还是个不懂时代的高中生。但我从苏宁电器6月1999宣布进军综合电器,第一家苏宁电器门店——南京新街口店(现苏宁电器总店)开始,就见证了苏宁电器在家电连锁业态的发展。通过与众多苏宁老人们的广泛接触,我切实感受到了苏宁电器创业阶段的艰辛,同时也对苏宁电器为什么能走向今天的成功和光明的发展前景有了自己的理解。如果说我从与“老苏宁人”和苏宁菜鸟的交流中能感受到的是苏宁企业文化的最初形态,或者说是苏宁企业文化的雏形,那么苏宁基本法就是苏宁电器为什么成功的完整诠释。

苏宁电器在这里没有谈所谓的企业战略。尤其是在企业战略战术、空心化、口号化的今天,苏宁基本法的魅力可能不会很好。而把口头上受老板们欢迎的企业战略,作为所有苏宁人必须遵守的工作导向,进而确立苏宁电器业务发展的终极目标。它让苏宁基本法少了口号,多了实际,所以有很强的行为引导和文化助推。既解决了企业如何发展的问题,也明确了苏宁电器为谁而存在、为谁而发展的问题。“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蕴含着苏宁人的人格韧性,我想任何一个和苏宁人有过接触的人都会切身感受到这一点。

有了这种人格韧性的支撑,什么样的挑战才能阻挡苏宁人?“打造中国最好的连锁网络服务品牌”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最现实的愿景。

二,苏宁的经营管理理念

“制度比权力重要,同事比亲友重要。”

订单不够,订单不够,员工缺乏执行力,甚至反企业、反文化的行为频频发生,成为很多企业主和高层管理者最头疼的问题。几千年来,中国的官本位和“权大于法”的文化惯性无处不在。制度制定者公然藐视制度的权威,却没有人敢主张违反者应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制度不合理,员工只敢怒不敢言,制度的合理性成了制度的致命弱点;受该制度约束的员工。基于不平衡的心态,对制度的逆反心理,以及以违反制度为代价试图逃避惩罚的侥幸心理,制度的权威性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不能不说是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的悲哀。

很多老板在抱怨执行力不足,员工忠诚度不高的时候,就试图借助外力来改变这种情况。我们看到了企业文化专家的奔波,看到了《执行》、《自发性》、《给乔西亚的信》等书籍的热销场面。但是问题解决了吗?显然,没有根本的解决办法。

“制度比权力更重要”在大多数人眼里不过是一句口号。然而,在苏宁电器的企业文化实践中,并不是人们想当然的那样。笔者最直观的感受是,苏宁电器“制度重于权力”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让员工切实执行的准则。因为。苏宁电器任何企业内部制度的出台,都要经过三次以上自下而上的建议征集和反复论证,才能最终形成制度文本。不像大部分企业,内部制度实施和制度改造的循环只是个人在文字上的修补。苏宁电器内部管理制度在公布之初就规定,要随着市场和企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制度比权力更重要将不再是一句口号。同样的全员管理思想也在苏宁电器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如果苏宁电器大楼里的一个保洁阿姨能阻止苏宁电器的一个高层领导把米粒撒在地上,而那个高层还多次攻击SAYSOORY,你还会对苏宁电器“制度重于权力”的做法产生怀疑吗?我不再质疑,因为我亲眼目睹了这件事。

同事比亲戚朋友更重要。在苏宁电器,你可能听不到兄弟、徒弟、大哥、大姐的名字。反而是骂人和职位的现象最常见。正是在兄弟兄弟满天飞的企业里,我们看到了各种不同群体之间的裙带关系和内耗。但是,我们在苏宁电器基本看不到这些现象。名字或职位作为交流的开始,充满了礼貌和真诚,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人与我平等、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和甜言蜜语标题背后的过多思考带来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在苏宁电器企业文化的显性表达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制度重于权力、群体至上的平等、合作、尊重的同事关系。所以苏宁团队的凝聚力才能凸显出来。因为,苏宁人清楚地认识到,工作也是一种生活,甚至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比我们的亲戚朋友还多。和同事建立和谐的关系会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作为一个和苏宁电器打了四年多交道的供应商代表,“同事重于亲友”给了我另一种体验。为同样的客户做同样的事情,基于厂商合作形成的“同事”关系,我感受到了“同时更看重亲戚朋友”的独特魅力。这也是基本上所有的供应商代表,包括我自己,都愿意和苏宁电器合作的根本原因。

基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层互动,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海信、美菱、格兰仕、西门子、三星等企业的高层频繁造访苏宁电器,为什么苏宁电器能够得到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包括媒体)的极大关注和支持。

第三,苏宁的经营理念

“整合社会资源,合作共赢;满足客户需求,真心诚意。”

有人曾把企业定义为国家:所谓企业,就是通过相关要素(资源)的利用,形成新的要素组合。苏宁电器的经营理念是这个定义的合理延伸。

在苏宁电器的经营理念中,他们意识到企业融入社会的重要性;从他们做生意的目的来说,他们也明白他们行业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应该为谁而存在。家电连锁业态作为渠道商,是连接上游厂商和终端客户的“节点”。苏宁电器不局限于“节点”的范畴。社会资源当然包括上游制造企业,但从苏宁电器的社会营销来看,上游厂商、公司股东、媒体资源、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企业的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最终回报社会的理念,是苏宁电器成功的根本。“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也可以说是苏宁电器口碑越来越好的另一种解读。

“合作共赢,真实真诚”,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这表明了苏宁电器发展的方式和目标,如今内化为全体苏宁人的行为准则。只要你在苏宁电器的门店里走一走,就会觉得这种理念形成的氛围无处不在。

第四,苏宁的价值观

“做苏宁百年老员工,做民族企业,享受福利;建立家庭氛围,沟通,引导,协助,承担责任。”

苏宁电器总裁张曾是一名民营企业家。我在一篇文章里讲过苏宁企业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一是个人的利益是为了个人和家庭;第二,群体利益的导向是为了员工和朋友;第三,社会责任取向是为了社区和国家;第四,职业抱负的取向是成就一番事业。这其实就是每个企业员工价值观不断升华的进化过程。

与很多在国有体制下演变的公司不同,苏宁电器的私有化个性有着鲜明的特点。除了国有企业的严重弊端,国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撤退也日益成为一种趋势,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但民营企业的原罪却是人们热衷谈论的另一个话题。民营企业如何在创业阶段摆脱特定社会经济阶段打下的一些固有色彩,在阳光下赚取利润,成为包括苏宁电器在内的众多民营企业共同的话题。在这里讨论一些道德问题是多余的;任何形式的社会资源组合都有其合理的存在,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是苏宁价值观形成的社会背景。

笔者认为,苏宁基于全新认识的价值观表明,企业只有盈利才能发展,企业的长远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和苏宁全体员工的共同需要,苏宁电器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社会资源重新分配和享受利益的过程。私企的员工也是国家的员工,私企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国退民进的趋势,是时代的需要。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民营企业自身的努力,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所以为员工创造幸福生活是苏宁电器的一部分。

除了如何活、为谁活,以及金钱、名誉、地位带来的实际利益,更多的人追求的是一种能够体现自身社会价值、愿意追求的生活状态。沟通、引导、帮助的方式,让人感受到团队生存的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团队生活的质量是衡量一个人融入社会的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苏宁的企业文化中,这些还不够。“最终责任人”的理念在苏宁人心中根深蒂固,这是苏宁人为实现自身价值而自发做出的努力。我们也可以对比海尔公司的SBU(战略业务Sunit)战略事业部来认识苏宁电器的最终负责人。这里我们引用张总裁的另一句话:我一直反对职业经理人的说法,因为我一直觉得职业经理人的第一要素是职业道德。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企业的创始人,企业的‘最终负责人’,面对企业没有退路的人,以企业的成败来衡量个人价值的人,才是真正的职业经理人。从张先生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理解,苏宁电器的最终责任人,不同于海尔公司的,不同于员工对企业简单的岗位责任,更包含了苏宁员工应有的社会责任的内涵。实现“责任* * *当”的方式,是每一个苏宁人必须具备的终极责任意识,也是对这种意识的践行。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苏宁市场部的一个员工,可以不畏歹徒,做出见义勇为的举动。我也能理解为什么苏宁电器的首问责任制备受客户推崇。

第五,苏宁企业的人才观

“性格优先,能力适中;敬业为本,团队第一”

首先,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上面引用的张先生的观点;其次,苏宁电器对风头正劲的职业经理人持有独特的看法。苏宁电器副总裁孙为民在一篇文章中进一步提出了人要多疑多疑的观点。孙先生说:人要疑,一是疑其德,二是疑其能;嫌疑人很难用,但用人单位很难大方;嫌疑人很难用,因为使用者必须有优雅;同时,孙先生还表示,企业如果不需要嫌疑人,就会错失寻找人才的机会;用人是毋庸置疑的,企业的发展押在了被用人有限的能力和人品上。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苏宁电器的四大人才使用原则了。在苏宁电器的企业文化氛围中,拒绝个人英雄主义,崇尚团队至上的鲜明特色,成为苏宁电器员工“人尽其才”最显著的表现。

第六,苏宁电器的服务理念

“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客户满意是苏宁的终极目标。”

苏宁电器的服务理念是基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卓越的服务也是对产品的创新观;服务产品的多样性和无形性决定了服务无止境的深刻道理。全方位服务,追求客户满意度最大化,成为苏宁的终极目标。可以说,这是苏宁电器服务成功的根本原因。这里不想赘述。

七、苏宁电器的竞争理念和苏宁的创业精神。

苏宁电器的竞争观是“创新标准,超越竞争;企业精神、员工道德”

苏宁的企业精神是“坚持奋斗,永不放弃”

与另一家电连锁巨头——北京国美相比,苏宁电器的企业竞争理念和企业精神无疑承载了太多的吴楚文化;在北京国美的燕赵文化中,人们自然会对两国的企业文化和风格形成明显的评价。对于苏宁电器超脱竞争,领先竞争,笔者似乎更认可。

“坚持努力,永不放弃,是我个人的性格,也是我最想强加给企业的。

苏宁电器总裁张说。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和谐、进步、勤劳和坚忍不拔的吴楚文化遗产。将员工道德作为企业竞争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苏宁企业文化中无处不在的自净、内敛的人格取向。苏宁电器表现出正视商业贿赂客观存在,坚决杜绝的清醒态度。相对于现阶段家电连锁业态的高速发展甚至过度扩张,苏宁的竞争理念和企业精神无疑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单纯的价格竞争不再是中国家电制造业和流通业的风光。但是,基于创新的标准和超越竞争的竞争观,我相信苏宁电器已经找到了企业发展的生存之道。

八、苏宁员工职业道德、营销人员准则、管理人员准则、服务人员准则(见附件)。

作为苏宁企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苏宁员工职业道德标准和三大人事准则都体现了苏宁企业文化的一致性。也是对企业文化具体客观的全面解读。还具有一般企业文化和制度不常见的制度约束力和变革力。

总部文化与各分店(店)企业文化的同质化、同步化,以及总部文化的快速嫁接和移植,也是苏宁电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他们显然坚持的是一条总部文化的传承和总部营销方式同步进行,同等重要的道路。苏宁电器的分店(店)发展迅速,为越来越多的顾客提供了最满意的服务,获得了人们的高度认可。就是最明显的证明。

最近很高兴听到苏宁电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企业文化视频培训活动。相信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苏宁电器的企业文化必将随着苏宁电器的发展而在各地生根发芽。

最后,也祝苏宁的连锁事业蒸蒸日上,早日实现打造中国家电连锁业态“沃尔玛”的宏伟梦想。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关心苏宁电器发展的人的共同心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