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案!这只基金募集失败,成立不到一年就清盘赎回是怎么回事?

65438+10月14日,一家均衡增长的券商基金合同未能生效,成为2023年募集失败第一案。

虽然2023年才刚刚开始,就有迷你基金拉响了清盘警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65438+10月14,2023年以来,长盛基金、通泰基金等公募产品均发布了“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预警通知。

券商中国记者发现,在1,000多只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迷你基金中,有不少是成立不到一年的“次新基金”。这些基金大多成立于2022年,在遭遇当年股债市场波折后规模迅速缩水,并于2023年初拉响规模预警,从而拉开了新一年基金市场“新陈代谢”的序幕。

偏股混合型基金募集失败。

根据中信建投基金6月5438+10月14日公告,中信建投均衡增长混合型基金募集期截止至6月5438+10月12日(募集期为2022年6月5438+10月至2023年6月5438+02日)。本基金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60%-95%(投资于港股的股票比例为股票资产的0-50%)。Wind数据显示,这是2023年第一例融资失败案例。

此外,根据长盛安迎混合基金6月5438+10月13日公告,截至6月5438+10月12日,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45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券商中国记者获悉,该基金于2022年2月22日和2023年10月6日两次发布规模预警公告,连续30个工作日和4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

根据长盛安迎混合基金的基金合同,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50个工作日基金份额持有人人数不足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可以直接终止基金合同,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无独有偶,根据同泰基金1.6的公告,截至0.5+65438,同泰同鑫混合型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3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敬请投资者关注相关风险。通泰同鑫混合基金成立于2021 1年2月27日,规模为2.07亿元。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通泰同鑫混合型基金规模缩水至3531.58万元。2022年4月22日,本基金首次发布规模预警公告,随后于当年5月、7月、65438+10月、165438+10月多次发布预警公告。

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足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告,提出变更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解决方案,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基于上述规定,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基金,因为濒临清盘,一直被市场称为“迷你基金”。数据显示,截至6月65438+10月14,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迷你基金超过1000只。

这些基金成立还不到一年。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在这些迷你基金中,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是成立不到一年的“次新基金”。例如,长盛安迎混合型基金成立于2022年6月28日,规模为3.03亿元。三季报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本基金A份额和C份额规模分别为135951万元和4081.08万元,合计5440.59万元,较成立时大幅缩减。

此外,民生加银中证企业核心竞争力50ETF成立于2022年6月13日,规模为5.07亿元。到2022年三季度末,规模缩水至3855.39万元。绿色新兴产业Mix成立于2022年3月8日,规模3.07亿元。到2022年三季度末,规模不足400万元。南华丰汇混合型基金成立于2022年2月28日,规模为2.03亿元。到2022年三季度末,规模不足10万元。

这些次新基金在2022年成为迷你基金,并在2023年初拉响规模警报,这与阶段性市场状况密切相关。2022年以来,市场一波三折,权益类和固定资产类均出现过度波动,相关基金份额规模因大额赎回而缩水。

以长盛安迎混合基金为例,三季报显示,该基金A份额由2900.65万份降至654388+0387.3万份,C份额由2.74亿份降至4167.93万份。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成立以来的损失率约为2%,至今损失率已扩大至4%以上。第三季度出现单个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超过20%的情况,单个投资者赎回第三季度持有的全部5000万份基金份额。

从仓位来看,该基金为偏债混合型基金。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持有的债券资产规模为465,438+0,965,300元,股票资产规模为65,438+0,465,438+0,465,438+0,300元,分别占基金总资产的74.32%和25.04%。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排序,前五名债券分别为21国债08、22农发行04、22交行CD181、浦发银行可转债、22国债14,其中22农发行04、22交行CD1865438。

优胜劣汰的过程在加速。

在规模缩水的压力下,截至2023年6月65438+10月65438+4月,已有9只基金选择在召开持有人大会的基础上主动清盘。

新年第一只清盘的基金是新华增强债券基金。新华基金公告显示,根据持有人大会通过的议案和方案,新华增强债券基金将于2023年6月5438+10月3日进入清算期,自进入清算程序之日起停止办理申购、赎回、转换、再托管、定期定额投资等业务,不再恢复。

根据九泰基金公告,九泰长期稳定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的最终运作日为65438+2023年10月9日,将于2023年65438+10月10日进入清算程序,停止办理基金份额的申购、赎回、定期定额投资、转换及再托管等业务。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券商中国表示,2022年以来,市场整体赚钱效应不佳,冷门主题基金规模越来越小,最终导致清盘。其实规模太小的基金维护成本更高,通过清盘可以更好的集中精力做好优秀的基金。由此看来,基金行业的优胜劣汰确实在加速。

但也有部分基金选择了继续操作。南华丰汇混合型基金公告显示,该基金于2022年65438+2月12日至2023年65438+10月10日召开股东大会,会议于2023年65438+10月11日进行表决。

云台资本首席经济学家付立春表示,只要基金市场充分竞争或者自由竞争,长期来看,基金公司可以基于自身约束实现部分清算,从而实现整体清算。“关键是要建立一个规则完备、信息对称、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让基金公司和投资者自主选择,基金产品的供求将趋于动态平衡的匹配状态。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西方发达市场的经验,但不能直接照搬,也不能套用当前的主观意志来规定某种发展模式,而要在实践中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