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会怎样?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在一次新能源汽车国际合作会议上,就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做了专题报告。

谈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他分享了三个观点。首先,中国大规模的汽车消费需求使得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迫切;其次,在三大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连续五年实现井喷式增长,同时在消费端出现了两个积极的变化;第三,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在波动中不断前行,2025年后将逐渐显示出比较优势。

“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在补贴、优惠牌照、政府直接分配资源三大政策的推动下,取得了快速发展。”徐长明介绍,“2014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元年。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从1到今年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9万辆,同比增长80%。这是一种高速发展。”

徐长明认为,长期来看,长期新能源汽车可能更有优势。第一个变化是突破新的电池系统。液体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增加,安全性是一大隐患。固定电池可以同时解决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安全性的问题。商业化后,对新能源汽车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其次,汽车承载的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目前的车辆主要是交通工具。未来的汽车是车辆+高级智能移动终端。第三个变化是,自动驾驶也将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五年的快速发展,未来前景看好,但可能会有波动,新能源汽车会在波动中前行。”徐长明说。

以下是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先生的发言:

尊敬的来宾们,早上好!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看法。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三句话:

中国大规模的汽车消费需求使得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迫切。

在三大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连续五年实现井喷式增长,同时在消费端也出现了两个积极的变化。稍后我将与您分享这些数据。

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在波动中不断前行,2025年后将逐渐显示出比较优势。

中国大规模的汽车消费需求使得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迫切。

下图是我国汽车保有量和每千人汽车保有量的年度变化。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到2017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100万辆,每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50辆。

在所有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石油进口依存度逐渐提高。数据显示,我们每消耗100吨石油,68.7%是进口的。那么,未来我们会有多少呢?我们这里有两辆车,一个是总人口,一个是一个人有多少辆车。两者相乘就是未来汽车的总数。从汽车保有量饱和的国家来看,绝大多数国家每千人拥有600辆汽车。

我们国家能实现吗?这取决于千人拥有汽车的数量,决定性因素是由我国各个城市的人口密度决定的。

上图横坐标代表各城市人口密度,纵坐标代表各城市千人汽车数量。我把日本和美国的城市放在一起。橙色是日本的城市,蓝色是美国的城市。日本人口密度高,美国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口密度越高,千人数量越高。欧洲也是如此。

同样,每个城市每个区的城市数量也取决于人口密度。上图反映了美国大纽约地区人口密度与千人汽车数量的关系。颜色越深,密度越高,颜色越浅,密度越低。也是一种反比关系。

总的来说,我国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公里,但94%的人口主要集中在腾冲-黑河线以东43%的土地上,所以实际人口密度约为300人/平方公里。这个密度和欧洲差不多。英国、意大利、德国基本都是每平方公里300人。既然人口密度是决定性因素,理论上可以达到这个水平。但实际上,综合评估后我们发现,我们达不到每千人600辆的水平。

这是因为我国人口更集中在大都市。我们省会人口加起来是3亿,省会高密度地区加起来是1亿。如果人口密度太高,可能达不到几千人的数量。按照发达国家汽车饱和点的水平,我们的汽车保有量应该在每千人450辆左右,很多限购城市可能每千人只有400辆。

2016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180万辆,石油消耗量为5.8亿吨。未来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亿辆,这对石油的消耗肯定是一个重大考验。解决方案其实就是新能源车或者节能车。如果未来我们有6亿辆车,新能源车占20%,654.38+0.2亿辆,燃油车还剩4.8亿辆,考虑到我们国家汽车年行驶里程比美国低一点。把所有车的混合动力加起来,基本上问题就解决了。但另一方面,我一直倡导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是考虑到对石油的需求。这是从石油的角度来看,这么大的消费需求,必须通过一部分新能源汽车来解决。当然,我们说全部使用新能源是不现实的。20%比较理想,30%的新能源车已经差不多达到上限了。

在三大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连续五年实现井喷式增长,同时在消费端出现了两个积极变化。

所谓三大政策,第一是补贴,第二是牌照完成的优惠;第三种是政府直接配置的资源,如出租车、私家车、物流车、公交车等,可以通过牌照来控制。这三项政策带来了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2014年,我们称之为新能源汽车元年,连续几年快速发展。今年6-4月,新能源汽车销售39.3万辆,同比增长80%。这是一个快速的发展。

第一个积极的变化是消费主体从单位用户变成了私人用户。以前是单位买,现在主要是私人买。看上图。2015新能源汽车消费中,57.4%是公司买的,只有42.6%是私人买的。到2018,单位下降了34.1%,而私人购车增长了64.9%。

第二个积极变化是,消费区域正在从限购城市向非限购城市快速扩展。2016之前,这些私家车主要销往六个限购城市,现在呢?60%卖给了非限购城市。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仅靠城市限购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加起来一年只有200万辆这样的车,所以以后靠非限购是一种改变。

未来新能源汽车将继续在波动中前行,2025年后将逐渐显示出比较优势。

未来的发展,我觉得新能源汽车是在波动中前进的。原本预测2020年前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没想到补贴政策退的这么快。这段时间应该是在波动中前进,今年是波动。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加起来应该和去年差不多。但两三年后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因为有双积分制补贴,车牌继续存在,充电不方便的问题和电池成本高的问题会得到基本缓解。

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可能会有几个重要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新的电池系统要突破。目前的电池都是锂电池,是液体的。下一步还会有固体电池,可以解决能量密度比较高时的安全问题。按照现在的锂电池,一公斤是170瓦时,一次充6公斤左右。在未来,如果我们在里面放超过50千瓦时的电,那电池就太重了。但现在如果用液体电池不断提高能量密度,安全是一大隐患。固态电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据我们所知,这种电池可以在2025年实现商业化。这种电池出来以后,对我们新能源汽车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第二个变化:汽车承载的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是车辆,未来的车辆是车辆+先进的智能移动终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先进的智能移动终端,像手机,我们的智能手机,对电池容量的要求很高。传统电池只能用一周,或者更久一点,打电话没问题。加了这么多智能,电池肯定要放大,车也要放大。智能移动终端有需求吗?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对这个没有明显的需求,但是00,90后对这个的需求非常明显。据我们所知,2017年,我们说00后有21.8%的人买了车,但是十年后,2027年会怎么样?00后占7.2%,90后为41.8%。这些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很高。这些人是新用户,有需求,是另一种推广。

第三个变化: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将增加一个重要的使用场景和推手。我和很多技术专家交流过,他们说传统汽车也可以自动驾驶,但是很难,而新能源汽车更方便,更容易解决。基本上是这样的。所以目前各大公司的电动车绝大多数都是用电动车来解决智能化的问题。

普华永道做了一个预测,到2030年,美国、欧洲和中国的汽车总销量将达到8200万辆。其中L5可销售654.38+02万辆,L4可销售2800万辆。L5不一定估计,但是L4车和L3车很有可能。因此,未来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对我们的重要考验。

这就是我要和你分享的一切。总而言之,我们有坚定的信心,我们的汽车保有量将在未来达到6亿辆。虽然这两年汽车消费下降了,但我觉得是暂时的。一旦经济企稳,汽车销量将继续前行,全年消费需求应该达到4000万辆。如此大的消费需求和保有量,单靠传统汽车是解决不了的,能源需求的问题只能通过匹配新能源汽车来解决。

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五年快速发展,未来前景看好,但是可能会有波动,在波动中前进。这就是我要和你分享的一切。谢谢大家!